范雪飛
【摘要】在學校大力推進教學改革的形勢下,對會計專業開設的《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教學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根據對高職高專會計專業學生應具備的知識、能力、素質新的要求,以《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為例,結合該課程的特點,以會計從業資格證大綱要求為教學依據,以會計崗位能力為標準,借助“課程競賽”為實現手段,探索課程教學方式。
【關鍵詞】“課證崗賽”相融合 教學方式 課程競賽 評價體系
一、課程開展現狀
《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是一門圍繞會計工作應當遵守的法律法條解釋的課程。教師上課時一般情況下,按照書本知識講解偶爾添加一些案例,上課的氛圍較為枯燥;同時,高職高專的學生,其本身就是自覺約束能力較差,加之枯燥的學習,在課堂上時常出現學生睡覺,玩手機,聊天的現象;更不用談及,在課堂上師生有效互動,熟悉法律法規、自覺遵守法律法規的能力及素質,提升會計職業道德修養。
二、“課證崗證”相融合的教學方式實現意義
會計專業開設《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這門課程,其主要目的幫助學生畢業前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但忽視了學生在校學習過程中學生應能熟悉法律法規,培養良好的會計職業道德,提升學生會計職業道德修養,為社會輸送合格會計人才的初衷。所以,應打破一貫的教學方式,應以素質化教學為要求。
(一)幫助學生掌握會計工作崗位要求
學生坐在課堂上面對書本,接觸理論,與實際工作崗位相脫節,“課證崗證”相融合的教學方式,結合崗位工作要求安排教學內容,設置知識情景,讓學生身臨其境,感知崗位工作。
(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一貫的教學方式,學生感知無味,“課證崗證”相融合的教學方式通過課程競賽,激發學生的興趣,探索知識,探知真相的積極性。
(三)培養學生正確人生觀價值觀及與人溝通能力
大多高職高專學生為90后,以自我為中心較為嚴重,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重視學生對法律法規的掌握,同時也要通過教學情景的設置及學業競賽的舉行,注重學生獨立人格的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及良好與人溝通能力的提升。
三、“課證崗證”相融合的教學方式研究
(一)課證融合的教學方式
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是持有者具備會計職業能力所需要的專門知識和技能的證明,持有者在求職時的資格憑證,也是企業在招聘、錄用員工的主要依據。課證融合的教學方式為學生提供獲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最佳機會,提升學生的會計從業準入實力。
在校期間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是學生未來從事快會計工作的重要條件,教學過程中,設置課程教學內容時要使課程與會計從業資格考試內容的緊密結合,以會計從業資格證書考試大綱的內容為標準設計教學任務,實現課程與會計從業證書互相呼應,并以考取該資格證書代替作為本課程期末考核的其中一種標準。
(二)課崗融合的教學方式
教育部在對高等職業教育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提出:“高職教育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高職教育把培養以崗位需求為導向,以崗位能力為核心,面向崗位的應用型人才為辦學宗旨。從而在教學設計時要注重加強學生的實踐技能,培養并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和職業道德修養。
“課崗融合”,將崗位技能、融入課程,即以崗位要求設置課程內容,課程體現崗位需及專業發展規律。學校在開展校企合作過程中,為課證融合搭建教學平臺,如一些企業與學校相聯合推出“訂單班”授課方式。聘請企業會計工作人員來校親臨指導教學,根據企業提出的要求,由本校教師根據人才需求、崗位需求(如出納、會計核算、財務管理、審計、稅務崗等)應具備的知識、能力、素質目標為依據制定授課內容,利用情景化教學方式培養應用型人才。
《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這門課程應改變一貫條條解釋的教學方法,利用實際崗位經常處理的經濟業務案例,由教師精心設計情景,其一般教學設計流程為:第一,教師提供資料收集平臺,促使學生課前自主在平臺上,查詢會計崗位工作流程,了解崗位職責;第二,課上教師發放崗位工作資料,設定工作場景、布置工作任務,學生自己動手完成所布置的會計工作;第三,學生完成后,學生根據布置的工作任務,小組間互換完成的工作資料,由小組根據在課前收集查詢的工作崗位流程及了解的崗位職責為依據進行小組互評;第四,教師根據小組互評結果,總結處理會計經濟業務時崗位應當遵守的法律法規,及評價學生完成的工作任務,并提出合理化建議;第五,教師展示錯誤會計崗位工作案例(如會計核算資料、視頻等形式),由學生觀察并提出自己的觀點,利用錯誤案例的形式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同時也做到警示作用。
上述根據會計崗位特點進行《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教學設計,其優點在于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尋找知識真相的求知心理,從而動手操作,在動手操作中體驗工作內容,熟悉工作流程,能夠自覺遵守會計法律法規規章制度,達到本課程的真正教學目的,有效做到課證融合的教學方式。
(三)課賽融合的教學方式
在教學改革環境的推動下,高職高專教育在進行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應著重于對學生的操作力和適應性等綜合素質的培養。目前,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職業院校會計信息化的技能大賽,使得學生能夠展示在會計管理技能自身所具有的優勢,并通過實踐的操作為將來同工作崗位實現有效的結合打下良好的基礎。但我國職業教育的檢驗與評價具有一定的滯后性,技能大賽的引入雖具有成效,但仍難以形成系統、全面、覆蓋每個學生的促學與督學機制,所以恰當的比賽內容設計、良好的組織與評價制度能夠實現對課程教學的支持、補充與融貫作用,提高人才培養成效。高職高專院校的教學均以一門課程為單元,以課程考試和相關從業資格證書為檢驗方式。當前,職業技能大賽的舉辦強調對崗位職業能力的培養與測試,推動教與學的積極性,成為職業教育中新的驅動力。然而,每年的全國的技能大賽難以對教學進行全面的檢驗和系統的促進,也無法衡量每個學生的學習水平。因此,如何借助競賽的特點和優勢改變的教學模式,對課程教學進項支撐和優化,成為高職高專教育的一個新課題。
技能比賽雖然在強調對崗位職業能力的培養與測試,但其考核范圍有限,缺少對會計職業道德、綜合職業能力等方面進行檢測。會計專業高職高專的學生應具備的會計職業能力的要求是全面的,不僅是一項或幾項技能的熟練,而是要求在會計職業興趣、素養、習慣、方法、知識、技術等多方位發展。《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教學的目的不是培養少數懂得會計法律法規、自覺遵守法律的會計技能能手,而是要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會計從業者。《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教學方式需要結合高職學生的特點,綜合運用興趣引領和考核督促相結合的教學方式,通過多種的競賽形式幫助學生增強自信、自我提升、勇于競技,使本課程的學習成為學生感興趣、塑造正確人生觀價值觀、滋養會計從業者精神世界的一門優質課程。
需要講授《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的教師根據對學生的考核目標、具備的能力、素質,進行精心設計一系列的課程競賽。課程競賽,就是將本課程根據會計職業能力分解為多個項目模塊的競賽,即各項目模塊中都應貫徹考核會計職業者應具備的職業道德素質、能力的考核,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貫穿本課程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素質目標的課程競賽,既有促學、實踐、也有考核、評價功能。
在高職高專院校很少以一門會計基礎必修課程,在會計專業內多次舉行課程競賽,同時耗時耗力效果不理想。其解決方案是將課程競賽搬到課堂上,由教師根據知識模塊設定競賽內容,《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的課程競賽目標是每個同學在本課程中熟悉法律法規同時還能自覺遵守法律法規,并同時不斷提升自己的會計職業道德修養。
下面根據在《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教學的經驗,設計支票法律制度知識模塊的課程競賽設計為例:
1.設計目標。第一,全面考核支票在填制、取得、使用過程中的法律制度;第二,通過情景設定考核學生在會計工作中處理問題的能力、遵守法律法規的自覺性、與人溝通的能力;第三,通過微視頻案例,考核的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第四,通過錯誤案例、錯誤支票填寫等考核學生對法律法規的熟悉程度,及掌握情況。
2.具體設計。第一,案例:光華股份有限公司購買佳能力鋼材有限公司菱形鋼材50噸單價每噸2000元,通過本公司中國工商銀行光霞支行2000000543689賬戶轉賬支付給佳能力鋼材有限公司,根據上述經濟業務填制支票。通過學生的填制情況由學生互助評分,選出最優;第二,教師設定場景:同學張某應會計科長的授意,開出一張支票(支票的內容、數額、日期等方面存在問題,通過分組搶答方式考核學生;第三,教師制作微視頻為案例(如支票類別的辨析、填寫的規范性、會計職業人員的操作流程),由學生回答在觀看視頻案例時發現的問題,給出考核成績;第四,通過填寫的支票,由同學之間查找錯誤,并由學生給予更正意見,并給予評價
3.考核方式。根據每次課的班型人數,可采用教師直接賦分,也可采用學生互評的方式賦分,從中分評出最優學生及末進同學。
四、“課證崗證”相融合下學生評價體系的建立
《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在采用“課證崗證”相融合的教學方式時,也要注意對學生的考核。本門課程所涉及的知識點較零散切不易掌握,故每學期結束學生考取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同學不是很多,教師應在本課程開設的期間通過考試的同學在期末考核的時候給予10%的分值,這樣賦分促進學生們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考證通過率。
在《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課證崗證”相融合的教學方式下課崗賽三者在考核時,要緊密與崗位對接,嚴格按照崗位設置競賽,并由教師規定崗位與本課程在崗位中應達到的標準,并根據此評價考核,崗位標準考核占40%,競賽得分占考核標準的20%,期末考試理論占分為30%,改變以往僅理論知識的掌握,改變只知法律理論卻不能很好的運用到實際的會計工作崗位中,改善沒有習慣性的法律意識,習慣及素養的不足!
五、“課證崗證”相融合下教師應具備的能力
《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在會計專業占有之分重要的地位,加之知識點較為繁雜需要教師梳理每個知識點并與會計工作崗位內容對接,并且也要求教師熟知崗位特點、工作內容標準、企業管理,內部控制等事項,這就要求教師有一定的會計工作崗位的經驗并能不定期的去企業了解企業會計崗位的工作情況。同時,還需要教師在設計課程比賽時利用經典案例或精彩的視頻引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效的做到潛移默化的將本課程生動的傳授給學生,這需花費教師的大量時間和需要豐富的教學經驗,這將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參考文獻
[1]池峰.以學業競賽支撐教學體系的高職教育探索*——以金融專業為例.高教探索[J].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