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安徽 阜陽 236600)
試驗共設8 個處理,3 次重復,每小區20 平方米,配方肥、有機肥作底肥,尿素作拔節追肥。
1)畝施配方肥(N-P2O5-K2O:25-13-7)50 公斤
2)畝施配方肥55 公斤。
3)畝施配方肥60 公斤。
4)畝施配方肥50 公斤+40 公斤商品有機肥
5)畝施配方肥50 公斤+60 公斤商品有機肥
6)畝施配方肥50 公斤+80 公斤商品有機肥
7)畝施配方肥50 公斤+5 公斤尿素+拔節期1%尿素溶液葉面噴肥+孕穗期1%尿素溶液葉面噴肥+抽穗期1%尿素溶液葉面噴肥
8)畝施配方肥50 公斤+7.5 公斤尿素+孕穗期1%尿素溶液葉面噴肥+抽穗期1%尿素溶液葉面噴肥
1)要選地勢平坦、肥力均勻、排灌方便、交通便利、有代表性,
2)試驗施肥前取一個土樣,以備化驗。
3)不得落實在去年做過試驗的田塊。
4)試驗期間要進行生長情況觀察記載,試驗結束后要及時進行產量和效益分析。
小麥種植田間排列示意圖

2019 年10 月試驗落實在舊縣鎮秀珍家庭農場里,土壤屬砂姜黑土土類,土種為厚淤黑姜土,質地為粘壤土,地勢平坦,肥力均勻、排灌方便,前茬作物大豆,產量水平140kg/畝。
試驗前土壤養分含量為PH8.0、有機質21.7g/kg、全氮1.28g/k、有效磷16.6mg/kg、速效鉀248mg/kg。
試驗田于2019 年10 月20 日整地、分區施肥,配方肥、有機肥全部作基肥深施,21 日播種,試驗用品種為優質、高產、半冬性品種偉隆169,畝播量15 公斤,11 月1 日出苗(詳見表一)、出苗后及時檢查出苗情況、對個別卻苗處進行補種補栽,達到苗齊苗勻、畝基本苗為23 萬。2020 年2 月13 日進行化學除草,主要防治以豬殃殃為優勢種群的雜草,畝用75%苯黃隆干懸乳劑20 克對水40升,均勻噴霧。4 月22 日在小麥抽穗期防治小麥赤霉病,用60%多菌靈鹽酸鹽(防霉寶)可濕性粉劑1000 倍液;防治蚜蟲、吸漿蟲等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15 克對水40公斤噴霧,小麥于5 月底成熟,據觀察,增施有機肥的各處理耐旱、落黃性較好(詳見表二、室內考種),6 月1日分區收獲,(詳見表三、小區產量)。

表一 小麥化肥減量暨有機肥試驗田田間觀察記載表

表二 小麥化肥減量暨有機肥替代試驗田室內考種一覽表

表三 小麥化肥減量暨有機肥替代試驗田產量表 單位:畝/公斤

表四 隨機區組設計試驗方差分析
多重比較:

試驗結果通過方差分析:處理間F 值為20.709,說明處理間產量差異存在著差異顯著性關系,產量處于前三位的是處理6、處理5、處理3 它們之間差異不顯著。產量最高的為處理6(畝施配方肥50 公斤+商品有機肥80 公斤),平均畝產達558.3 公斤;與其它處理相比均達到差異顯著標準;第二位的為處理5(畝施配方肥50 公斤+商品有機肥60 公斤),平均畝產達545.3 公斤,與處理6 相比畝產相差13 公斤;第三位的為處理3(畝施配方肥60 公斤),平均畝產達538 公斤,與第一位產量相差20.3 公斤。綜合分析認為,我縣小麥以畝施配方肥55 公斤+商品有機肥40-60 公斤或400-500 公斤農家肥較為合理,這樣既能減少化肥用量、即經濟,又能提高耕地地力、獲得高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