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
(中國土木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北京 100038)
自2001年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由于相關政策優勢和國內市場逐漸飽和,我國在國際項目中的材料采購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拓展國際市場,但由于國家政策和地區風俗習慣的差異,國際項目往往在物資采購和供應鏈管理方面存在一些問題。為了促進施工企業更好地發展,施工企業需要逐步增加自身的材料采購和供應鏈管理。目前,國內建筑業取得了良好的發展成果。在“走出去”戰略的實施中,越來越多的建筑企業開始走出去,進入國際市場,通過跨國經營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對于海外項目來說,涉及的內容較多,各個建設環節都需要有效協調,以保證項目的順利完成。物資采購與供應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內容。海外工程物資采購活動與國內工程物資采購活動在技術要求、地理環境、施工習慣、空間距離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整個物資采購工作也較為復雜。對海外項目進行物資采購與供應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我國近年來不斷鼓勵國內企業,堅持“走出去”,將部分國內貿易經濟轉化為國際經濟與貿易,既在國際經濟充分擴大我們的市場份額,以及各個行業在我國的未來發展擴大國際市場,優化我國經濟市場體系,以全面推動參與國際工程項目的企業長期穩定發展。此外,通過加強對采購過程的控制,可以進一步完善對設備質量、成本等內容的合理控制,維護企業的成本和利益增加貿易交易的整個過程安全,改善貿易的過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聲譽,為了進一步打開國際市場,提高企業在國際經濟市場的比例提供前提條件,因此,在國際工程項目中,加強計劃管理和采購的控制尤為重要。
在國際工程項目設備物資采購,主要包括國內采購和海外采購兩個方面,在國內和海外的采購應遵循的原則也不同,國內設備和供應品的采購時需要根據相關材料采購管理方法,如集中采購的方法內容,通過集中采購可以形成大規模的采購管理,降低運輸等方面的成本,同時也可以保證設備物資的基本質量;國外采購時,除了應遵循當地的法律法規,必須使用更多的不可自由兌換的貨幣購買本國貨幣的國家,與此同時,與廠家溝通工作,降低采購成本,提高采購質量,并及時考慮設備和材料工程領域需要的成本,盡可能優化整個采購流程,滿足項目的基本需求。
通常情況下,國際工程項目設備物資采購之前,需要根據項目的具體情況、發展規劃、設計、設備供應需求和材料的規格、質量和其他內容進行采購,同時由企業根據設計、采購工作計劃、規劃需要注意列表需要的設備和材料以及設備物資的需要符合經批準的時間和價格,政府相關的免稅制度,港口以及周邊國家的特定資源,還有項目在購買國家的出口關稅、增值稅等,全面調查當地的設備和材料的相應的市場價格,掌握和比較物流和運輸的價格等。并找出材料設備采購的最佳方案,提高采購成本的控制水平。
(1)由于建設項目和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項目支持政策、語言以及市場經濟體制等等都有一定的風險,一旦在某些供應鏈出現問題,很容易導致風險增加,嚴重影響企業發展。(2)由于項目所在國的經濟政策變化方式和速度與中國不同,采購價格的波動會影響采購成本。一旦對采購的波動不及時了解,很容易造成成本風險。(3)國際市場上現有的規范制度不完善,一些罪犯找到并使用管理漏洞,以及國際市場以假身份為供應商與企業供應合同,完成合同簽署收到付款后立即消失,到企業不僅造成嚴重的損失,而且嚴重推遲了國際工程項目的發展進步,損害了企業的信譽。(4)一些供應商提供的設備和材料的質量不符合標準的項目,或設備和材料的損壞是由于運輸過程中運輸問題,這不僅會導致損害企業的成本,但也容易影響國際項目的質量和企業造成的經濟和聲譽損失。
計劃出了問題。在施工過程中,市場實際需求的變化會導致項目的變化,對采購計劃產生影響,破壞采購計劃的完整性和針對性。缺乏科學嚴謹的采購計劃,導致計劃與實際預算目標相距甚遠;合同是有風險的。在現階段,我國的許多企業沒有完全了解在國際市場上的風險,不是全面地了解市場的經濟規律,沒有明確合同的詳細條款和不夠嚴謹的違約條款的規定導致合同的風險。內部控制機制不完善,員工和采購流程沒有得到嚴格的監督和管理,導致采購流程不規范,供應鏈供應記錄不完整。所有這些都會增加項目的成本,影響總收益。
首先,企業應當對項目國家的政治政策、法規、規則、市場經濟環境和外部環境進行詳細分析,堅持遵守我國法律、法規和政策為主,符合我國相關政策的內容和政策的內容項目的前提下對當地采購風險進行評估,并重點對當地法律法規可能對設備材料采購產生的影響和風險進行分析,保持明確的法律意識,直至采購結束;其次,針對項目規劃的內容相關的設備材料采購加強分析和研究,綜合把握技術規范等,并及時到項目所在國家,完全了解當地經濟、市場環境和社會文化,然后通過市場研究方法,如價格相比,本地設備和材料,以確定哪些材料可以在當地購買,那些供貨更適合國內采購,優化整體采購成本。此外,綜合分析國際工程項目與當地其他國內企業合作項目的主要風險,找出企業之間的相似之處,他們參與的項目,并進行綜合風險評估并制定相應的風險規避計劃,確保采購計劃和管理效率的提高。
首先,企業在國內和國際市場上與供應商進行合作時,必須及時符合市場中供應商資格,市場聲譽與發展前景進行全面理解,通過充分研究對供應商的產品質量,并根據設備材料價格波動嚴格篩選供應商,確保供應商的聲譽同時選擇最佳的供應商,選擇成本較低且質量好的供應商,確保設備采購順利;其次,對于從未合作過的供應商,企業必須加強調查,對其信息的真實性進行篩選。一旦發現是虛假的,合作將立即終止,以避免損害企業自身的經濟和聲譽損失;第三,行業建立供應商管理平臺,根據供應商的生產規模、產品分類,供應商可以獨立注冊,其具體內容顯示在平臺,等待系統審核后真實及正確允許企業進入平臺,平臺管理內容同時,假供應商出現之前曝光處理,加強供應商的監督市場,同時還可以提高企業采購效率和質量,進一步達到維護成本和效益的作用,使合作順利進行。
一方面,需要跟進采購翻譯必須有一個專業翻譯能力和語言能力高的翻譯人員,可以為在采購的過程中能夠準確地解釋翻譯等內容,保證采購過程的平穩進行,以免出現制造商欺詐等,提高采購成本的控制。另一方面,針對企業現有的采購相關人員的專業能力等進行綜合評價,并為員工提供第二次培訓機會,加強其現有的能力水平,優化采購計劃和管理、法律和會計人員,以滿足設備材料采購流程和合同的性能需求,加強整體的質量控制,使設備和材料的采購更加標準化和高效化。
隨著全球化的深入,國際工程項目的數量必然會增加。因此,我們應該加強自身建設,不斷完善相關制度,建立一個系統的采購流程和供應鏈管理的科學方法,以更好地實現經濟優化的采購和運輸,確保有序的推進國際項目,進一步提高我國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
采購管理是項目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采購不僅影響項目經濟效率,也會影響項目的質量、企業形象和市場競爭地位,需要引起高度重視,只有不斷提高采購人員綜合素質和能力,才能實現有效的監督和管理,加速企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