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明 劉廷斌
本溪市桓仁滿族自治縣人民醫院,遼寧 本溪 117200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于2019年1月-2020年7月間收治的60例脊柱結核患者為研究對象,男、女分別34例、26例,年齡在16~68歲間,平均(36.5±9.8)歲,病程在1~23個月間,平均(12.2±6.5)個月,所有患者均不同程度存在臨床癥狀:盜汗、血沉加快、腰背疼痛、乏力、低熱等,甚至有少數患者表現為結核中毒以及脊髓壓迫癥狀。結核部位:14例為頸椎段、10例為骶椎段、10例為胸椎段、11例為腰椎段、15例為胸腰段。60例患者均行MRI和CT檢查,患者基本資料完善,并通過臨床癥狀觀察、手術病理檢查及影像學檢查后均證實患有脊柱結核。
1.2方法 CT檢查:使用64排128層螺旋CT機(生產廠家:德國西門子)對患者進行掃描,球管電流及電壓值大小分別調整至140~280mA和130kv,層厚度大小調整至3~5mm之間,隨后重建患者骨窗,選用100毫升造影劑,靜脈團注碘佛醇[1]。
MRI檢查:選擇1.5T高場磁共振(生產廠家:德國西門子)為檢查工具,并調整至自旋回波段,接下來對患者的矢狀位和軸位T1WI、T2WI進行平掃,少數患者將掃描部位選擇在T1WI位置處,層厚調整為3~5毫米,并將距離間隔調整至1~2毫米,若患者有特殊情況出現時,則需及時增強掃描,造影劑選擇為Gd-DTPA,然后對其進行靜脈推注,劑量大小為0.1m mol/kg。
CT檢查結果顯示:骨質椎間盤損傷60例(100%)、椎旁出現腫塊55例(91.7%)、硬膜囊腫13例(21.6%)、韌帶擴散15例(25.0%)、脊膜強化9例(15.0%)、鈣化39例(65.0%)。MRI檢查結果顯示:骨質椎間盤損傷60例(100%)椎旁出現腫塊55例(91.7%)、硬膜囊腫43例(71.6%)、韌帶擴散42例(70.0%)、脊膜強化36例(60.0%)、鈣化7例(11.7%)。分析得知:脊膜強化、韌帶擴散、硬膜囊腫檢查結果中,MRI檢查準確率明顯較CT檢查高(P<0.05)。椎旁出現腫塊、骨質椎間盤損傷檢查結果中,MRI檢查準確率明顯較CT檢查準確率低(P<0.05)。鈣化檢查結果中,CT檢查準確率較MRI檢查高(P<0.05)。
在人體所有關節結核中,脊柱結核的重要性位于首位。腰椎是人體脊柱中活動度最高的部位,同時腰椎結核也是最容易出現癥狀之一。脊柱結核問題出現多數與淋巴結核或者肺結核有關,隨著血液循環最后會引起關節結核。脊柱結核患者病情進展一般較慢,會出現如下癥狀表現:身體消瘦、疲倦、低燒,少數患者還會存在貧血。患病后,先是表現為疼痛癥狀,經休息后癥狀會有所緩解,身體越疲勞疼痛癥狀越明顯。早期階段,疼痛癥狀并不會對患者日常生活、睡眠質量等帶來顯著影響,不過隨著發病時間延長,患者也會在夜間出現明顯疼痛癥狀,勢必會影響到正常睡眠。頸椎結核患者首先癥狀表現是上肢麻木,另外還會出現打噴嚏、咳嗽頻繁現象,同時還會導致患者神經受壓迫,進而出現明顯疼痛癥狀。疼痛非常嚴重時,需要用手去支撐下頜,且晚睡過程中會打鼾、咽喉部位會發生膿腫。胸椎結核患者背部經常出現劇烈疼痛,隨著下胸椎病變反應加重,會逐漸引起腰部出現疼痛癥狀。腰椎結核長期出現后,患者平時會用雙手支撐腰部,走路時軀干和頭部會慢慢形成向后傾斜的習慣,重心發生后移,以緩解腰部疼痛感。患者無法彎腰,在撿東西時往往會先蹲在地上然后再站起來。后期階段,腰大肌部位會有膿腫現象發生,腰三角位置處能明顯看到膿腫塊。
脊柱結核屬于一種危險性較高的疾病,若患者不能及時得到救治,勢必會導致后期留下后遺癥,嚴重時甚至會發生截癱,對患者日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此類癥狀的患者早期并不會表現明顯癥狀,因此臨床診斷中容易出現誤診或者漏診現象。該疾病影像學主要特征為:椎間盤損傷、鄰近椎體骨質損傷、椎間隙狹窄、椎旁寒性膿腫等,因此在臨床檢查中需要區別于轉移性腫瘤和多發性骨腫瘤疾病。脊椎轉移腫瘤會對椎體造成跳躍式損傷,同時會累及到附件部位,但并不會累及椎間盤位置。骨髓瘤主要表現是松質骨損傷,且會使多個椎體受到累及,具有清晰的邊緣位置,且不會出現硬化現象,臨床診斷中一般采用骨髓穿刺法。化膿性脊椎炎具有發病較急、進展較快的特點,早期主要表現是害怕寒冷及骨質出現損傷,晚期則發生骨橋粗大。
CT和MRI是臨床中常用于反應脊柱結核的影像學方法,本研究中對本院收治的60例患者行CT和MRI檢查后發現,對于椎旁出現腫塊、骨質間盤損傷方面,CT和MRI的檢查準確率相近(P>0.05)。而對于鈣化現象,CT較MRI檢查準確率高,主要原因是CT屬于橫斷面成像,能夠對多平面實現重建,有著較高的分辨率,因此診斷準確性比較高,且CT能夠充分顯示出不同部位處溶骨性以及損壞部位處的壞死骨碎片。而對于脊膜強化、韌帶擴散以及硬膜囊腫MRI則較CT有著較高的檢查準確性,主要因為MRI對蛋白質及水分子敏感性強,能夠對椎體發生骨折前所發生的變化及時發現。
綜上,在對脊柱結核患者檢查過程中,CT檢查和MRI檢查均有其各自優缺點,不過相比之下MRI檢查所具有的優勢更明顯一些,臨床上可通過將CT檢查和MRI檢查聯合使用,達到優勢互補的效果,從而提高診斷準確性[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