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柳
山東省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濟南市傳染病醫院),山東 濟南 250101
近年來,由于微創手術技術日趨成熟,促使各種類型腔鏡手術被廣泛應用于臨床治療領域。腔鏡器械作為高危醫療用品之一,高度重視其清洗環節,規范清洗流程,是保證腔鏡器械滅菌效果的有力手段及重要前提,否則存在影響醫療護理質量及患者個體安全的可能性,甚至波及腔鏡器械的使用年限[1-2]。同時,腔鏡器械往往管腔細小、結構復雜、活動關節多及精密貴重,普遍造價昂貴且備用數量有限,尤其是手術治療期間,供需矛盾相對嚴重,可能出現接臺手術的現象,極大程度上增加腔鏡器械的清洗難度。鑒于此,本文重點探究循證護理理念在腔鏡器械清洗中的應用效果,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1基本資料 此次將2019年1月-6月我院消毒供應中心所接收實施常規清洗模式的480件腔鏡器械劃分為對照組,將2019年7月-12月我院消毒供應中心所接收實施循證護理理念清洗模式的480件腔鏡器械劃分為觀察組。其中,對照組中吸引器116件、各種規格穿刺器162件、各種類型操作器械94件、各種類型鏡頭79件、導光束及各種電源線29件;觀察組中吸引器117件、各種規格穿刺器161件、各種類型操作器械93件、各種類型鏡頭80件、導光束及各種電源線29件。2組器械清洗環境及設備均無任何變化,并且清洗后隨機抽取,其基本資料上無明顯差異性,數據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明確循證問題 除明確腔鏡自身特點外,全面分析腔鏡器械清洗質量的影響因素,例如:溫度、酶清洗劑濃度、清洗方法、清洗流程、清洗及時程度及人員等。醫務人員根據循證問題類型,檢索解決問題的關鍵詞,使用計算機網絡技術檢索相關文獻資料,包括萬方數據庫及中國醫院數字圖書館等,從中篩選出符合要求的文獻資料,總結歸納出與本次循證問題相關的理論依據,再立足于我院消毒供應中心的具體情況,擬定切實可行的循證方案。
1.2.2實施循證措施 醫院交由廠家專業技術人員組織消毒供應中心所有人員進行系統化培訓,以保證器械清洗質量為前提條件,明確腔鏡器械的名稱、類型、結構、清洗、裝配、保養及拆卸的流程,掌握腔鏡器械清洗設備的操作要點,特別是對于負責清洗工作的人員,予以重點培訓,促使其從根源上認識到腔鏡器械清洗的必要性及重要性,最大限度上提高滅菌成功率。同時,了解腔鏡器械設備拆裝組成及清洗保養的技巧,規范腔鏡器械的清洗流程,尤其是不同類型的腔鏡器械,其清洗流程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性,一旦購入新型的腔鏡器械則及時組織人員培訓,確保各項清洗工作有序開展。
消毒供應中心始終與手術室之間保持良好的溝通協調,要求手術期間器械護士盡量及時擦拭器械上的血跡,手術后將所有使用的器械放入流水中進行初步沖洗,便于消毒供應室及時回收,每日增加下收次數,確保所有回收的器械得到及時清洗,避免附著于器械的血液或體液干結反而增加清洗處理的難度。同時,搭建完善的腔鏡器械清洗管理機制,將清洗流程圖張貼于清洗工作臺上方,便于清洗過程中規范自身操作。此外,具體清洗期間,首要回收分類處理所有腔鏡器械,按照先潔后污的順序予以有效處理,即先處理干凈的器械、再處理各種操作器械。
1.3判定標準 使用5倍帶光源放大鏡仔細檢查器械表面、關節及齒槽的清潔程度,目測器械管腔內所吹出的水分于白色紗布上的顏色,是否存在組織碎片及血液殘留的情況。其中,器械表面、關節及齒槽均光潔無污垢且管腔內使用氣槍吹出的水漬無血跡無組織碎片為清洗合格,一旦與目測標準不一致則視為清洗不合格,往往需要返回污染區再次沖洗。
1.4統計學分析 本次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21.0處理數據,計數數據用百分率(%)表示,并用χ2檢驗;P<0.05,表示兩組數據具備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比統計結果發現,對照組器械清洗不合格例數與觀察組相比差異明顯,2組數據具備統計學研究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腔鏡器械清洗效果對比
近年來,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全球范圍內每年約有1500萬人次患者因內鏡清洗消毒不合格出現醫院感染的情況,說明規范管理及安全使用腔鏡是保證腔鏡手術治療及醫療安全的前提條件。再者腔鏡手術器械關節多且構造精細,極個別器械具有管腔長及管徑小的鮮明特點,極大程度上增加清洗難度,而如何實現安全、高效及低耗的目標,擺脫醫療機構現狀,滿足一體化集中處理的要求,得到越來越多從業人員的關注及重視[3]。
循證護理理念不同于常規理念下器械清洗模式,以探究科學理論依據為核心目標,能全面評估理論依據的實用性、科學性及真實性。由此可見,腔鏡器械清洗應用循證護理理念不僅能提高科研成果的應用成效,而且還能大幅度提升器械清洗的工作效率及質量。此外,循證護理主張強化護理部門、感染科室、手術室及臨床腔鏡科室與消毒供應中心之間的聯系,從而使手術醫護配合工作的質量及安全性得到有效保證。
綜上所述:腔鏡器械清洗應用循證護理理念的效果顯著,能明顯提高清洗合格率,保證器械清洗質量;因此,值得在臨床領域中使用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