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民東
成都市第六人民醫院資陽分院 ,四川 資陽 6413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慢阻肺”),是一種以持續氣流受限和呼吸道癥狀為特征的疾病。目前,多數患者對疾病知曉程度偏低,慢阻肺若未及時診治,病癥會逐漸加重,并且引起的損傷不具備可逆性,甚而危及生命。早期肺部損傷并無明顯癥狀,但隨著病癥發展,數年后患者臨床病癥才會突顯,因此,慢阻肺的好發人群是60歲以上。
1.1什么是慢阻肺? 慢阻肺是一種常見、可防治的疾病,一般是因暴露于有毒顆?;驓怏w,導致肺泡(氣道)功能異常所致。通常,該病由兩種疾病組成,一種是慢性支氣管炎,另一種是肺氣腫。慢性支氣管炎:受疾病影響,身體內負責運送氣體的氣道(肺部)發生嚴重炎癥反應,并釋放大量黏液,致使患者氣道狹窄或堵塞,最終引起患者出現呼吸困難癥狀。肺氣腫:正常機體中,人的肺泡體積如同氣球,并且這“氣球”會隨著呼吸變化,其體積出現變大或縮小,從而使肺部氣體出現空氣流動。受到肺氣腫的影響,肺泡造成損害,致使肺泡功能降低,導致肺部空氣較少,由此引起患者出現氣促的癥狀[1]。
1.2慢阻肺的危害有哪些?
1.2.1睡眠呼吸障礙:正常人在睡覺中,其通氣比清醒時低,但慢阻肺患者通氣更低,危險性較高。特別是清醒時,動脈血氣分壓60mmHg左右時,睡眠通氣更低。若患者睡眠質量較差,可誘發肺動脈高壓、心律紊亂等癥狀。
1.2.2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和心衰竭:肺動脈高壓可由低氧血壓、二氧化碳潴留引起。心功能代償期,患者并不存在右心衰竭癥狀,隨著病變的進一步發展,動脈血氣惡化的同時,明顯提升肺動脈壓,隨之加大心臟負荷。另外,再加上代謝障礙、心肌缺氧等因素影響,即加大右心衰的發生幾率。
1.2.3自發性氣胸:該癥狀于阻塞性肺氣腫并不少見,多因胸腔膜破裂、肺大皰破裂引起,倘若突發性呼吸困難加重,易伴有嘴唇發紫,伴有鼓音,聽診呼吸音消失或減退。
2.1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 蛋白水解酶對肺部組織存在破壞、損傷等作用,而抗蛋白酶對多種蛋白水解酶均有較為明顯的抑制作用(如:彈性蛋白酶),因此,若蛋白酶含量過高,或是抗蛋白酶不足均會破壞肺部組織結構,最終引起肺氣腫出現。
2.2炎癥因素 慢阻肺的特征性改變是發生在肺實質、氣道及肺血管等部位的慢性炎癥反應。慢阻肺炎癥出現的重要環節是中性粒細胞的聚集與活化。
2.3職業性化學物質和粉塵 煙霧、過敏原、室內空氣污染等均是較為常見的職業性化學物質和粉塵,若接觸時間過長,或是上述物質存在較高的濃度,均可引起慢阻肺的出現。
2.4空氣污染 如:氯氣、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這些有害氣體均會對氣道黏膜及其細胞產生一定程度的毒副作用,由此導致纖毛功能紊亂,使其清除功能降低,顯著提升黏液分泌量,從而為細菌的增殖創造有利條件。
2.5感染 感染是引起慢阻肺發生、發展的重要因素,而該病急性加重的重要因素是病毒、細菌和支原體。其中病毒感染的主要類型有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及腺病毒等;而細菌感染的主要類型有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卡他莫拉菌等。
2.6吸煙 吸煙是引起慢阻肺的最重要原因,眾所周知,煙草中含有較多的化學物質,如:氫氰酸、焦油、尼古丁等。人在吸煙時,吸入大量煙霧,導致呼吸道受到這些化學物質的明顯刺激,對氣道上皮細胞產生嚴重傷害,從而降低吞噬細胞的正常吞噬功能,減弱纖毛的正常運動能力,并且,支氣管黏液腺肥大、粘液量分泌過大,由此導致氣道凈化能力嚴重不足,造成彈性纖維(肺部)的完整性和功能性受到嚴重破壞,這就由此顯著增加了慢阻肺發病的可能性[2]。另外,二手煙也會引起肺臟受損。
2.7其它機制 如氣溫變化、營養不良、自主神經功能失調等,均可能與慢阻肺的發生、發展存在一定的關系。
3.1穩定期的治療
3.1.1教育與管理 吸煙是引起慢阻肺發生的最重要因素,因此控制疾病發展、減少肺功能損傷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戒煙。戒煙什么時候開展都行,什么時候開展都不會太遲。戒煙不僅適用于慢阻肺病癥較為嚴重的患者,還適用于長期吸煙的患者。假如確診慢阻肺后,患者仍不戒煙,就容易加快病情惡化的速度,病癥更為嚴重,進而也增加并發其它嚴重疾病的風險。
3.1.2藥物治療 慢阻肺患者接受藥物治療后,可明顯改善呼吸通暢的程度。藥物治療的重要作用有:阻礙或控制喘息、咳嗽等癥狀的發生和惡化;消除或減輕患者的氣短癥狀;通過藥物治療,降低急性發作的發生率,或規避危害患者生命安全的致命性急性發作出現[3]。常用的藥物治療方法有:①支氣管擴張劑:有促氣道松弛或擴張的作用,能夠明顯改善患者的氣短癥狀,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用于治療間歇性癥狀的短效支氣管擴張劑(首選方案);另一種是用于治療持續性癥狀的長效支氣管擴張劑。②皮質類固醇:常見藥物是波尼松(皮質類固醇片劑),伴有哮喘癥狀亦可使用。③其它藥物:如甲基黃嘌呤等藥物,一般用于重度患者,但存在較為嚴重的副作用。
3.1.3肺康復治療 為達到控制疾病發展、改善臨床癥狀、提高整體健康狀況的效果,患者可開展肺康復治療。肺康復治療,涵蓋呼吸功能鍛煉、運動指導及飲食指導等內容,具體內容由臨床醫生進行指導和示范,其目的主要是為預防或降低因慢阻肺引起的不良問題。
3.2急性發作期的治療 如果咳痰、咳嗽等癥狀加重,呈現為持續性加重或惡化,可能會危及生命,患者應立即就醫,配合醫生制定治療方案,便能控制急性發展。急性發作期的治療手段主要有:①特布他林、沙丁胺醇等β2受體激動劑;②潑尼松、甲潑尼松等糖皮質激素;③噻托溴銨、異丙托溴銨等抗膽堿能藥物;④有創通氣:于氣管內插進呼吸管,并與呼吸機相連,利用呼吸機,為肺部提供充足氣體;⑤無創正壓通氣:主要是利用面罩,將氣體經無創正壓呼吸機泵入肺部;⑥抗生素:一旦確診為細菌性肺部感染時,應及時予患者行抗生素治療,因為這些感染是引起慢阻肺急性發作的重要因素,積極預防感染具有時效性[4]。
若患者病情加重,可能需要接受其它治療,如氧療、體重減輕及肌肉萎縮的治療、手術治療等。
慢阻肺雖為臨床常見疾病,但危害性巨大。因此,若不幸確診為慢阻肺,應立即就醫,盡早接受針對性有效治療,以便早日回歸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