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嵐 何璐 聶嬋 楊汶楨
貴陽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貴州 貴陽 550001
流行性腮腺炎(簡稱流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種常見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列為法定丙類傳染病,易在學校發生聚集和暴發,學生病例占發病總數一半或更多[1,2-5]。學校流腮防控是流腮防控工作重點,本研究擬對貴陽市2017-2019年流腮疫情流行特征,為貴陽市學校流腮防控措施提供科學依據,也為指導學校流腮防控提供參考。
1.1資料來源 貴陽市“疾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系統”和疫苗收發記錄。
1.2統計學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學方法,統計分析用 excel2007分析軟件。
2.1三間分布
2.1.1時間分布 貴陽市2017-2019年流腮發病率分別為34.81/10萬、26.20/10萬和12.68/10萬。2017年發病率最高,逐年下降,與2017年相比,2018年下降24.73%,2019年下降63.57%。各月都有病例報告,2018年5月明顯上升高峰,6月后發病率大幅下降,一直呈下降趨勢,到2019年2月降低最低點。2019年3月流腮報告發病率小幅上升,后續各月流腮發病率維持在0.9-1.5/10萬之間。
2.1.2人群分布 2017-2019年貴陽市報告的流腮病例中,男性2018例,女性1452例,男女性別比為1.39∶1。報告病例集中在3~14歲,共2887例,占報告病例的83.20%,病例發病高峰逐年變緩。病例以學生、幼托兒童、散居兒童報告數居前3位,分別占報告病例總數的53.23%、21.38%和17.72%,學生病例構成逐年減少,有2016年56.07%下降到2019年的36.01%。
2.1.3地區分布 貴陽市10個區(市、縣)都有病例報告,除了開陽縣,其他9個區病例率逐年下降趨勢,觀山湖區發病率下降最明顯。
2.2疫苗接種情況 2018年貴陽市腮腺炎疫苗使用量最大是去年同期的18.56倍,尤其2018年4月以來使用量明顯上升,主要由于多所學校發生疫情,在學校學生中進行應急接種。后續疫苗使用量增加則為貴陽市2018年8月以來將腮腺炎疫苗第二劑接種工作納入入學入托查驗接種證工作。
流腮病例因隱形感染者存在[1],部分傳染源不易發現;潛伏期有傳染性[1],即便病例發現癥狀被發現隔離,已經有被傳染人群,隔離病例雖在疫情早期能控制疫情擴散[2,3],效果有限。2017年未大量使用流腮疫苗前,流腮報告發病率為34.81/10萬,高于全省平均報告發病率[4]和貴陽市2016年報告發病率[5],流行季節特征與往年變化不大,學生病例占比高,可見隔離病例措施對貴陽市流腮流行趨勢影響不大。
接種腮腺炎類疫苗是控制流腮最有效措施。2018年5月在疫情學校開展腮腺炎疫苗強化免疫,流腮疫情明顯下降,無暴發疫情報告,提示腮腺炎疫苗應急接種對貴陽市流腮防控效果明顯。國內研究均認為:免費接種1 劑次含腮腺炎疫苗成分疫苗,不足以保護大年齡的兒童和青少年;接種1劑次含腮腺炎成分疫苗后,5年后疫苗的保護率下降,建議推行2劑次腮腺炎成分免疫策略[1,2-10]。貴陽市2018年8月將腮腺炎疫苗納入入學入托查驗疫苗,就是為了落實2劑腮腺炎疫苗接種策略。這個策略實施以來,貴陽市流腮報告發病率明顯下降,季節性發病高峰明顯下降,學生占比明顯減少。
綜上所述,做好流腮防控,學校防控是重點。貴陽市2018年5月以來,針對學校采取應急接種和腮腺炎疫苗第2劑納入入學入托查驗措施,不但降低貴陽市流腮報告發病率,保障學校免受流腮疫情對教學秩序影響。國家在2020年6月開始實施2劑麻腮風疫苗接種策略,但對于入學入托兒童仍需考慮自費加強1劑腮腺炎類疫苗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