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云
內蒙古呼倫貝爾市人民醫院,內蒙古 呼倫貝爾 021008
護理安全是指患者在接受護理時,沒有發生法律和規章制度允許范圍內意外情況,甚至是死亡[1]。護理安全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首先護理安全直接關系到護理效果,護理為患者帶來幫助,促使患者病情好轉,如護理不安全,可能導致患者的病情惡化,這是醫院和患者都不愿意看到的結果。其次護理安全能提升醫院和科室在患者心中的形象,也能提高醫院的信譽;反之,不僅給患者帶來健康威脅和心理負擔,還會影響醫院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因此,護理安全是護理管理的重要內容,落實護理安全是每位護理人員自我健康的一種保障。
護理安全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護理人員因素,患者及家屬因素以及環境因素和管理因素等幾個方面,護理人員因素:護理人員的素質、專業技能、法律意識等直接與護理安全相關;患者及家屬因素,患者和家屬是否配合護理,也是影響護理安全的直接因素;環境因素:環境直接影響著患者護理質量,好的環境能夠緩解患者的病情,不安全的環境則會影響患者的康復進度;管理因素:醫院管理制度是否健全、護理培訓是否到位、設備物資管理配備是否健全,這些都是會影響護理安全的重要方面[2]。
第一缺乏管理監控,感染科的感染危險系數高,任何一個環節沒有做好防護,都可能引發感染,這就要求科室應對護理人員工作合理的分配和管理,避免護理人員自身被傳染的風險,實施合理有效的護理管理是很有必要的。
第二意識觀念淺薄,感染科護理管理人員未正確認識到控制感染中護理所肩負的作用,未正確看待護理工作預防感染中積極影響,放松感染監控力度,引發不必要的醫療糾紛。同時護理人員疏忽消毒、隔離等細節,安全防范意識不足,從而引發醫療感染[3]。
感染科護理人員具有較高的感染風險,引入護理管理能夠減少護理人員感染的幾率。首先引入護理管理是對感染科護理工作人員的一種保護和重視,當護理人員看到這樣的狀況,自身也會重視起來,在更加愛護自己的同時增強預防感染的意識。其次護理管理涉及到感染科的每位工作人員,在規范化的制度和流程下,護理人員的行為有了一定的規范,這是護理人員自我健康的保障。再次護理管理與感染預防密不可分,其與護理人員的自我健康行為也是密不可分的,加強護理管理會提高護理人員預防感染的意識,也能保證各方面的管理措施有效地落實,從而降低感染的發生率。因此感染科護理管理對護理人員的自我健康來說具有重要意義[4]。
第一對護理人員進行培訓,普遍提升他們的自我健康行為。為有效的控制醫院感染科的感染情況,應對護理人員進行相關的培訓。定期組織護理人員進行職業素質、專業技能以及自我健康行為等方面的培訓,加強他們對感染知識的了解,增強他們對感染預防的重視,做好預防工作,為保證培訓效果,應對培訓效果進行定期的考核,與績效掛鉤,確保感染科的感染預防有一個好的結果[5]。
第二明確制度,加強管理力度,必須有明確的規定來規范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如如何預防才能有效防止感染,如感染的標準是什么,如何確定被感染等。并要求護理人員及患者嚴格遵守制度,嚴把制度執行情況,制度不能被嚴格執行,后果會不堪設想,如保潔員的清潔和消毒不到位,可能讓病毒感染到其他地方,從而引發感染事件。除此之外,控制感染的檢查工作也要監督到位,對于容易感染的環節應加大控制力度,因此,應要求護理人員和患者都要嚴格執行醫院及科室控制感染的規章制度。
第三合理分配護理工作人員,提高護理人員的自我健康行為能力,當科室在進行護理人員分配時,應明確每個護理人員的職責,對每個可能引發感染的環節都應進行關注,要求護理人員盡職盡責的完成護理工作,盡管不能保證病毒百分之百不被感染,但試想,如果病毒感染的預防都未落實,那么護理人員以及患者被感染的可能性將顯著提升,這從長遠來說對護理人員自身來說都是非常不利的。
第四普及感染知識,讓患者與醫生一起來預防感染,預防感染不僅是護理人員的工作,更是護理人員和患者的一個雙向管理,只有大家都有預防意識,才能取得理想的防控效果。對醫生來說,素質和意識都更高一些,應爭取醫生的配合,共同提升科室的預防意識,使感染盡可能性降到最低[6]。
感染科的感染與預防工作與護理工作密切相關,護理人員的自我健康行為需不斷提高,這是提升護理質量和預防感染的關鍵。護理人員在擁有預防感染知識和技能的前提下,還應樹立自我防范意識,既要做好護理工作,又要做好自我保護,這是為患者提供安全優質護理服務的前提和基礎。因此,醫院和感染科應落實護理管理措施,在提升管理成效的同時,加強醫療環境的完善,引導患者、醫生和護理人員加強自我防護,有效的控制和降低感染的可能性,營造安全和舒適的就醫氛圍,提升醫院及科室的醫療服務質量,更好的服務社會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