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彩平
山東省昌邑市人民醫院,山東 昌邑 261300
靜脈留置針屬于輸液工具,具有理想的給藥效果,可將靜脈穿刺次數減少,屬于兒科常見輸血方法,小兒進行靜脈留置針可減小靜脈損傷,緩解反復穿刺產生的痛苦[1]。因為年齡以及活潑好動,容易出現滑脫,外滲藥物。此次研究分析改良靜脈留置針固定方法對降低小兒壓力性損傷護理效果,內容如下:
1.1一般資料 觀察對象為我院于2019年5月-2020年6月期間收治的100例輸液患兒,對其通過抽簽法進行分組研究,各組患兒50例,58例為男性,42例為女性,入選患兒中年齡最大8歲,年齡最小1歲,平均年齡(4.2±0.6)歲。統計軟件比較兩組患兒的基線資料,組間并未產生統計學意義。
1.2方法 兩組患兒均采用6×7cm無菌透明敷貼,并采用粘性良好3M透明膠布和帶肝素帽留置針。穿刺選擇較粗靜脈實施,患兒穿刺位置通過左手進行固定,右手持針使得針身和皮膚呈現15-30度角,回血后對穿刺角度進行調整。
對照組進行常規固定,采用6×7cm無菌透明敷貼對針梗以及針眼覆蓋,而后通過常規膠布交叉固定外露針梗。
觀察組進行改良靜脈留置針固定方法,完成穿刺后在針梗位置放置無菌棉球,采用6×7cm無菌透明敷貼對針梗以及針眼覆蓋,而后采用3M透明膠布橫向固定留置針軟管處,上方以及下方位置均纏繞一圈進行固定。在對患兒進行固定時確保皮膚處于干燥狀態,防止潮濕,以免膠布出現松脫產生滑動。
護理人員對患兒實施護理過程中為了防止遺忘情況產生,皮試時間通過計時器進行確定,當鈴聲響起告知家長。患兒輸注靜丙等相關藥物為了防止滲液產生,需要對家長實施教育,加大計時器應用巡視力度,對患兒輸液狀況進行觀察。家長參與到護理中以及輔助采用定時器可加強其安全性。
1.3評估指標[2]評估兩組患兒的穿刺依從性,使用依從性問卷作為評估工具,包括三個等級,分別是完全依從(完全配合)、部分依從(有哭鬧和抵觸情緒,但仍可配合)和不依從(無法完成穿刺),計算比較依從率。
評估兩組患兒穿刺時和輸液時的疼痛程度,用視覺模擬量表作為評估工具,評分范圍是0~10分,得分越高說明患者的疼痛癥狀越嚴重。
壓力性損傷按照美國壓瘡協會標準分為如下4個等級,即患兒皮膚雖完整但和四周皮膚出現顯著界限,出現發紅表現為Ⅰ期;患兒皮膚出現表皮缺損以及表面產生潰瘍為Ⅱ期;患兒皮膚雖然出現顯著的缺損,并未顯露肌肉以及肌腱為Ⅲ期;患兒皮膚缺損現象嚴重,顯露出肌肉以及肌腱為Ⅳ期。
評估患兒家屬的滿意度,滿意度問卷的總分是100分,得分越高說明患兒家屬的滿意度越高。
1.4統計學 觀察組以及對照組患者壓力性損傷發生率在計算時選擇SPSS21.0統計軟件,結果表現形式為計數資料,分組資料檢驗采用卡方,組間形成統計學意義的標準為P<0.05。
2.1兩組患兒的穿刺依從率比較 觀察組中完全依從28例,部分依從20例,不依從2例,依從率是96.0%。對照組中完全依從14例,部分依從28例,不依從8例,依從率是84.0%。經統計學分析,x2=4.000,P=0.044<0.05,差異顯著。
2.2兩組患兒穿刺時和輸液時的疼痛程度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兒穿刺時的疼痛程度評分是(1.58±0.46)分,對照組是(3.56±0.41)分,t=8.598,P=0.000<0.05,有顯著差異。
觀察組患兒輸液時的疼痛程度評分是(0.45±0.14)分,對照組是(1.89±0.32)分,t=7.747,P=0.000<0.05,有顯著差異。
2.3兩組患兒的壓力性損傷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患兒Ⅰ期3例,比例為6%,Ⅱ期、Ⅲ期、Ⅳ期并未出現病例,壓力性損傷發生率為6%(3/50);對照組患兒Ⅰ期6例,比例為12%,Ⅱ期2例,比例為4%,Ⅲ期、Ⅳ期并未出現病例,壓力性損傷發生率為16%(8/50);組間數據對比X2=5.107,P=0.023,形成統計學意義。
2.4兩組患兒家屬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的患兒家屬滿意度評分是(92.56±2.34)分,對照組患兒家屬滿意度評分是(84.15±3.61)分,t=18.787,P=0.000<0.05,兩組比較有顯著差異。
靜脈留置針組成包含不銹鋼芯、塑料針座以及軟外套管,臨床采用留置針穿刺過程中針芯和外套管一同對血管穿刺,套管進入至血管后抽出針芯,在血管找那個保留外套管[3]。小兒穿刺過程中均選擇粘力較大膠布進行固定,雖然固定效果良好,容易提升患兒壓力性損傷的發生率。壓力性損傷的主要力學原因包含剪切力、壓力以及摩擦力,少數患兒實施留置針輸液過程中,因為留置針針柄以及肝素帽對皮膚緊貼等因素,因為透明膠帶以及摩擦力壓力產生壓力性損傷。改良靜脈留置針固定方法則是撕下3M透明貼上的紙質膠帶,在穿刺點的位置進行固定,通過3M透明敷料作封閉式固定,將延長管盤曲使靜脈帽位于針眼上方,而后通過透氣膠帶以穿刺點為起點環形固定一周(注意暴露穿刺點上方利于觀察)加強穿刺部位的固定的改良方法極大地減少了留置針打折,脫出的機會。與此同時,將無菌棉球放置在針柄下方,將患兒接觸面積增加,繼而緩解其皮膚承受力。
綜上所述,小兒靜脈輸液過程中選擇改良靜脈留置針固定方法能夠降低壓力性損傷的發生率,同時固定牢固,比較美觀,便于觀察,其優越性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