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麗霞 龍 霞 秦秀燕
榮成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山東 威海 264300
2019年中央財政啟動了多項政策,對地方進行支持,榮成市政府積極響應國家政策,持續投入人力物力支持,農村人居環境改善顯著,為了解我市農村環境衛生現狀,采取抽樣調查方法,對農村環境衛生開展監測評估。
1.1調查對象 按照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隨機抽取五個鎮(街)調查自然經濟狀況、居民健康基礎信息;每個鎮、街選擇4個行政村作為監測點,共20個村;每個監測點選擇5戶家庭作為監測戶調查農戶家庭衛生狀況;每個監測鎮(街)選擇初中、小學各1所進行學校環境衛生狀況監測;20村監測點采集農田土壤樣本,檢測土壤寄生蟲卵、PH值和重金屬含量。監測鎮(街)、監測點(行政村)、監測戶的選擇嚴格遵循簡單隨機抽樣的方法進行,以保證樣本的代表性。
1.2調查方法 人口數據來源于《榮成市統計年鑒2018》。通過查閱資料、現場調查、實驗室檢測等途徑獲取監測數據。采集5-20cm深表層土壤,按照5點取樣法于1m2范圍內采集土壤混合為一個樣品。用于蛔蟲卵檢測的樣品總量需達50g甚至以上。以土壤鉛、鎘、鉻含量等為重金屬測定指標,重金屬檢測樣品總量約為1000g。
1.3測定方法 蛔蟲卵采用飽和硝酸鈉漂浮法實施檢測;鉛、鎘的測定采用萃取火焰院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實施測定;土壤pH測定采用電位法實施檢測;鉻的測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實施測定。
2.1垃圾、污水處理情況 榮成市固廢處理廠2014年10月建成投入使用,設計處理能力1050噸/天,實際處理800噸/天,能夠滿足全市需要。村級推行垃圾分類,建設垃圾分類房,按戶配備分類垃圾桶,由村衛生管理員收集送至鎮街垃圾中轉站,鎮街環衛配備垃圾分類運輸車,運送至至固廢處理廠焚燒發電處理。我市共有污水處理廠40個,最早2005年建成,最新2019年建成,設計處理能力:最小50噸/天,最大40000噸/天;40個污水處理廠總覆蓋人口為40余萬人,處理工藝采用二級處理的37個,采用三級處理的3個。
2.2監測鎮、村基本情況 2018年度死亡人口數為184人,男性101人,女性73人,性別比1.38:1,死亡者年齡主要集中在60-80歲之間,占42.93%。死因以心臟病(48人)、腦血管病(34人)、惡性腫瘤(27人)為主,以上三種死因占59.24%;鎮所在地共有公廁10座,其中衛生廁所10座,占100.00%;5個鎮(街)的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為100.00%、生活污水處理率為100%;村內道路全部硬化的有2個村,占10%;部分硬化的有18個村,占90%。
2.3監測村飲用水基本情況 20個監測村均采用集中式供水,共有集中式供水工程20個,能夠保證連續供水。集中式供水處理方式方式:采用未處理的為7個,占35%;完全處理的為12個,占80%;沉淀過濾的為1個,占5%,榮成市“2019-2020凈水工程”計劃覆蓋全市安裝凈水設備,2020年實現鎮村直飲水覆蓋率100%。
2.4監測村的垃圾和污水情況 20個村有公用垃圾桶或垃圾池、垃圾集中堆放點1154個。村內垃圾通過垃圾轉運系統集中處理的村有20個,占100%。生活污水排放方式依次為:隨意排放占38%,明溝排放占20%,暗溝排放占2%,管道排放占40%。
2.5入戶調查情況 本次調查100戶,家庭主要收入來源以農業為主;農戶健康狀況:患有高血壓34人,糖尿病17人,冠心病7人,腦卒中5人,惡性腫瘤0人,其他疾病的4人;家中使用的主要燃料以柴為主,88%的家庭飯前便后都洗手,12%的家庭便后洗手;家庭生活垃圾產生量戶均2.6公斤/天,家庭生活垃圾丟棄地點主要以垃圾箱/池為主,占100%。
2.6農村學校衛生狀況統計 調查8所學校,其中中心小學1所、初中1所、九年一貫制小學、中學各3所。學生主要飲用學校提供的桶裝水或凈化水。共有獨立式公廁11座,類型為三格式,教學樓內廁所10個,類型以完整下水道水沖式為主,廁所的使用、維護和管理有專人管理,廁所周圍5米范圍內有可用水龍頭。
2.7監測村土壤情況 采集土壤樣本20份,土壤類型以旱地為主,土壤采集地點的海拔在10-70m之間。監測土壤的pH值在4.53-7.57之間,20份土壤均未檢出蛔蟲卵,土壤中鉛含量在0.128~7.97mg/kg之間,鎘含量在0.025~0.088mg/kg之間,鉻含量在25.5~79.0mg/kg之間,監測指標均低于農用地土壤風險篩選值。
通過對5個鄉鎮,20個監測點,100戶監測戶環境衛生調查和土壤樣本檢測,發現:近幾年來我市以創建國家級文明、衛生城市、衛生城鎮為契機,開展了 “四清工程”、“清潔家園、美麗鄉村”等一系列活動,著力解決我市農村環境衛生存在的一系列問題。但仍存在不足之處:1、居民環境衛生意識差,管理不到位,部分村內河道溝渠漂浮垃圾、雜物;生活污水不經處理經明溝、暗溝或直接排放至河流、坑塘等地;農藥廢棄包裝藥瓶(袋)隨意丟棄。2、20個監測村均建有集中式供水工程,供水設施、消毒設備齊全,但后期運行缺乏監管,不能嚴格按照用水量及時投放消毒藥劑,個別村生活飲用水達不到國家飲水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