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桂英
黑龍江省第三醫院,黑龍江 北安 164000
妊娠期間因為一系列生理改變,容易誘發各種合并癥,其中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妊高癥)就是比較多見的一種,其產生和孕婦的免疫力降低、胎盤缺血等因素相關[1]。會造成全身小動脈痙攣,影響血流,進而蛋白尿、血壓水平升高。如果孕期未能有效控制,會提高分娩風險,而且產后出血幾率大,情況嚴重可造成失血性休克、繼發性貧血,影響圍產期生命健康[2]。在積極治療的同時,有必要做好護理工作,優質護理就是首選方式,我院在應用與研究中獲得良好成效,現將詳情做如下報道:
1.1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篩選時間在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是62例發生產后出血的妊高癥產婦,利用奇偶數列法將其分成各31例的兩組。試驗組產婦年齡范圍23-40歲,均值(31.09±2.25)歲,初產婦和經產婦占比19:12。對照組產婦年齡范圍26-39歲,均值(31.15±2.37)歲,初產婦和經產婦占比18:13。客觀比較兩組產婦臨床資料,有著極小差異(P>0.05),不會對研究結果產生影響。
1.2方法 給予對照組產婦傳統護理,產前做好各項檢查、評估胎兒狀況;產中加強產程觀察,如有必要進行剖宮產術;產后監測體溫、心率、血壓等生命體征,與醫生配合進行止血處理。
試驗組產婦采取優質護理,具體方法如下:
1.2.1產程護理:第1產程時進行知識宣教,并指導產婦通過呼吸調節來緩解疼痛,增強分娩信心;同時,安撫情緒,告知情緒異常會造成血壓升高,提高產后出血風險;并指導產婦及時補充能量,為分娩保存體力。第2產程通過語言、肢體語言鼓勵產婦,讓其增強分娩信心,在胎兒娩出時做好會陰保護工作,防止撕裂,也不要大力拉扯,防止胎盤撕脫;第3產程不要牽拉臍帶,要控制好胎盤娩出速度,并對胎盤完整性做檢查。
1.2.2出血護理:胎兒娩出后進行早接觸,讓其獨立進行乳頭吸吮,刺激產婦分泌催產素,提升宮縮強度。同時,全面監控出血情況,查明出血原因,積極處理。針對宮縮乏力而出血的產婦,給予促進宮縮的藥物,增強宮縮,減少出血;同時,對產婦下腹部進行按摩,增加宮縮強度,減少凝血塊。針對頑固性出血產婦,做好器械、藥物治療準備,并與醫生默契的配合進行搶救處理。
1.2.3心理護理:產后出血發生后,產婦難免會出現恐懼、緊張等消極情緒,情況嚴重還可加重出血,所以護理人員要積極安撫和鼓勵產婦,做好心理疏導工作,讓產婦放平心態,更好的與醫護人員配合,更快止血。
1.2.4基礎護理:在產后24小時內全面監測出血及生命體征,并控制好家屬探視時間及人數,防止發生交叉感染,或是影響產婦休息。為了避免引發沖突,護理人員要耐心的與家屬進行說明,并告知產婦實際情況,使其能夠理解和配合。此外,產婦在出血穩定后,可進食流質食物,食物以高蛋白、高維生素為主,保持營養均衡,加速產后恢復;在飲食中不要出現生冷、刺激性食物。此外,鼓勵產婦少量多次飲水,避免發生脫水情況。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妊高癥產婦產后24小時平均出血量進行測量,同時記錄出血持續時間。

試驗組產后24小時平均出血量為(571.63±132.54)mL,顯著少于對照組的(708.43±119.36)mL;試驗組產婦出血持續時間為(23.74±2.85)小時,顯著短于對照組的(35.22±3.47)小時,兩組差異呈統計學意義(P<0.05)。
妊高癥是產后出血的獨立因素,在確診后要積極的控制血壓水平,降低母嬰生命風險[3]。不過,部分產婦血壓控制效果不良,在產后容易發生大出血,也就是產后二十四小時出血量超過500mL,這是造成產婦圍產期死亡的高危因素。為了保證產婦生命安全,需要進行針對性的治療和科學護理[4-6]。優質護理是一種個體化、規范化、細致化的護理模式,融入了人性化理念,在護理中充分尊重患者、滿足患者的心理訴求、生理需求,提升護理質量[7-9]。在本次研究,給予試驗組產婦優質護理,給予對照組產婦傳統護理,產后出24小時血量對比,試驗組更少;出血持續時間對比,試驗組更短,兩組差異呈統計學意義(P<0.05)。充分說明,優質護理在應用中以預防和控制產后出血為目的,一一消除各種潛在風險,所以有效提升了止血效果。
總而言之,妊高癥產婦產后出血護理中采用優質護理,有助于減少出血量、縮短出血時間,值得普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