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延奎
青島市城陽區棘洪灘街道衛生院,山東 青島266111
呼吸內科屬于我院臨床治療中較為重要的一個科室,其主要治療患有感冒、咳嗽、嗓子不舒服等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1-2];而抗生素則屬于臨床用藥治療中較為廣泛的一種應用藥物,其對于患者的細菌細胞壁合成、干擾細菌蛋白質合成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目前隨著抗生素藥物的種類增多,致使其臨床中不合理應用現象增加[3-5];因此,為了可以整體提高我院呼吸內科疾病患者的臨床抗生素藥物使用合理性,本次研究中將隨機抽取我院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期間收治的呼吸內科收治的抗生素治療患者60例,給予臨床藥學干預并探究其臨床應用效果。
1.1一般資料 研究資料為本院呼吸內科收治的抗生素治療患者60例,納入時間為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所有患者均符合本次研究內容,且排除存在藥物過敏史或依從性較差者。給予所有納入研究對象進行統一編號后,按照電腦隨機分配的方式分為兩組,每組各有患者30例;常規組給予常規藥物指導,年齡25-73(42.3±3.8)歲;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實驗組給予臨床藥學干預,年齡24-72(42.0±3.0)歲;其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兩組研究對象的資料,比較差異小,無統計意義(P>0.05),具備可比性。
1.2方法
1.2.1常規組患者 常規組,給予常規藥物指導。我院呼吸內科患者在臨床應用抗生素治療的過程中,醫護人員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給予一定的醫囑和用藥指導,并保證其抗生素的用法、用量正確。
1.2.2實驗組患者 實驗組,給予臨床藥學干預。主要內容包括:(1)藥學評估:呼吸內科患者在臨床應用抗生素治療前,由臨床藥師積極的與其主治醫生進行溝通交流,對于患者的實際病情、以往用藥及過敏史進行充分了解后,根據患者進行針對性的藥學評估,并以此依據為患者制定相關的藥物治療方案,時刻掌握其治療情況。(2)藥學干預:在呼吸內科患者抗生素用藥治療中,臨床藥師需要積極參與患者的日常查房,并通過了解患者用藥后的真實反應對其進行針對性的藥學教育,對于部分癥狀不明顯或者已經出現不良反應患者給予一定的藥物劑量增減,并通過為患者講解藥物的使用原理及作用,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依從性和對臨床藥師的專業認可度。(3)處方點評:在呼吸內科患者抗生素用藥治療后,藥房的藥師需要集中對臨床藥師性所開具處方進行點評,并針對處方中抗生素的使用情況進行分析,如果發現相關問題及時進行溝通并尋找解決措施,整體保證患者臨床用藥安全性。
1.3指標觀察 觀察記錄并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抗生素使用時間及住院時間,其中不良反應發生率=不良反應發生例數/總例數*100%。

2.1對比常規組和實驗組治療后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實驗組中不良反應發生患者8例,不良反應發生率占比26.67%;常規組中不良反應發生患者2例,不良反應發生率占比6.67%;組間對比(X2=4.320,P=0.038),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2.2對比常規組和實驗組治療后的預后效果 實驗組的抗生素使用時間為(9.12±1.05)天、住院時間為(11.33±1.45)天,常規組的抗生素使用時間為(12.28±1.44)天、住院時間為(15.08±2.09)天,組間對比(T=9.712,P=0.000;T=8.075,P=0.000),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目前,隨著抗生素藥物在臨床醫學中的廣泛應用,其濫用現象也逐漸增加,并直接影響了患者的臨床治療及預后效果[6-8]。臨床藥學干預通常是指藥師針對醫生開具處方的規范性和適宜性進行監督、指導的一種應用模式,其主要以提供專業的藥學服務來確保患者臨床用藥安全性[9-10]。在本次研究中通過給予呼吸內科患者抗生素治療中采用臨床藥學干預后的效果顯著,通過給予患者實施藥學評估、藥學干預、處方點評等干預模式,不僅降低了患者的臨床用藥不良反應發生率,同時也縮短了患者的抗生素使用及住院時間[11]。
綜上所述,針對呼吸內科抗生素治療患者而言,臨床藥學干預的應用效果顯著,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