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晶
黑龍江省大慶市第二醫院,黑龍江 大慶 163000
現代醫學研究指出[1],肺栓塞屬于一種危害極大的疾病,罹患此病的患者多見血栓栓塞的情況。在肺栓塞發生后,患者會表現出呼吸困難、胸痛、貧血、虛脫以及咳嗽等癥狀,發病嚴重的患者甚至會因此出現昏迷以至死亡。故而,早期診斷對于患者的臨床救治而言,有著重要的意義[2]。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螺旋CT診斷的方法在臨床上得到廣泛應用。基于此,本次實驗將圍繞著螺旋CT在肺栓塞患者的臨床診斷中的臨床特征及診斷價值進行分析論述,具體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選取我院收治的肺栓塞患者80例進行實驗,選取日期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間,參照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26 -79歲,平均年齡(61.32±4.15)歲;觀察組男26例,女14例,患者年齡為26-80歲,平均年齡(62.41±4.05)歲;通過比對發現,兩組患者之間的一般資料,無統計學意義(P>0.05),存在可比性。納入標準:參與此次實驗的患者后均經綜合診斷確診為肺栓塞。排除標準:存在相關檢查禁忌者;存在精神疾病者;臨床資料不齊全者。本次實驗經我院倫理委員會研究決定,準予開展。
1.2方法 對80例患者進行螺旋CT診斷,首先指導患者取仰臥位,于患者肺部涂抹凝合劑,而后借助CT機對患者肺部進行掃描,最后通過數據得出掃描圖文報告。
1.3指標觀察 觀察CT診斷的準確率,實驗抽取的80例患者均于CT診斷后,經綜合診斷確診為肺栓塞。
1.4統計學處理

2.1兩種診斷方法的準確率比較
統計數據表明,綜合診斷確診人數80例,準確率為100%,CT診斷確診人數78例,確診率97.50%,兩種檢查方法無顯著差異,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
隨著近年來CT技術的快速發展,其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應用。臨床實踐表明,CT診斷的方法對于諸多疾病有著較高的靈敏性,故而,可將其用于大多數疾病的診斷中[3]。這中間,在對肺栓塞患者進行早期診斷時,便可以嘗試引入螺旋CT診斷的方法。此前在對肺栓塞患者進行診斷的過程中,主要應用的便是傳統CT診斷的方法,但整體效果并不理想[4]。而隨著螺旋CT的大量應用,其開始逐漸發揮重要的作用。其中,螺旋CT的優勢在于能夠實現對肺部結構的容積掃描,并不會造成病灶遺漏的情況。其次,螺旋CT診斷的掃描速度相對較高,這就減少了運動偽影的發生。同時,螺旋CT本身的造影劑利用率較高,并能極大地保證診斷的全面性[5]。這中間,存在有肺栓塞的患者在CT上多會表現出諸多征象。直接征象包括肺部部分充盈缺損、完全充盈缺損、中心性充盈缺損等,間接征象則包括有肺梗死灶的形成、胸膜肥厚、胸腔積液以及支氣管動脈擴張等。總之,臨床應用螺旋CT對肺栓塞患者進行診斷,能夠通過直接征象、間接征象實現對疾病的確診[6]。這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在對肺栓塞患者進行早期診斷的過程中,應確保閱片人員經驗的豐富,這樣有助于及時確診肺栓塞,以此來為后續的疾病治療提供基礎。這對于肺栓塞患者的臨床救治來講,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7]。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綜合診斷確診人數80例,準確率為100%,CT診斷確診人數78例,確診率97.50%,兩種檢查方法無顯著差異,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在對肺栓塞患者進行臨床診斷的過程中,應用螺旋CT診斷的方法可以保證臨床確診的準確率,從而為患者后續的臨床救治提供基礎。本次研究的結果同過往報道一致[8],說明螺旋CT診斷的方法在肺栓塞的臨床篩查中具備相應的臨床價值,這主要是因為螺旋CT診斷的方法可以有效對患者肺部結構進行掃描,并能保證三維重建圖像的質量,進而為臨床診斷提供可靠的依據[9]。所以,螺旋CT在肺栓塞的診斷中有著極高的應用價值,其有助于保證患者的后續治療[10]。因此,在對肺栓塞患者進行臨床篩查的過程中,可結合患者實際情況應用螺旋CT診斷的方法,以確保臨床確診率。
綜上所述,在對肺栓塞患者進行診斷的過程中,應用螺旋CT診斷的方法可提高肺栓塞診斷的確診率。因此,可結合臨床實際應用此種診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