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睿
大慶油田總醫院,黑龍江 大慶 163001
眾所周知,肝膿腫在臨床上屬于常見病的范疇,此病按照臨床劃分,可分為真菌性肝膿腫、細菌性肝膿腫同阿米巴性肝膿腫,其中,以細菌性肝膿腫最為常見,約占肝膿腫發病總數的八成[1]。通常的情況下,此病多發生于倉促之間,故而,其具備發病急促與病情危重的特點[2]。此前在對肝膿腫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經常會應用到傳統治療的方法,但整體效果卻并理想。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依托于超聲,采用經皮肝臟穿刺置管引流術進行治療,便成為一條切實可行的路徑[3]。基于此,本次實驗將圍繞著超聲介入輔助下經皮肝臟穿刺置管引流術用于臨床治療肝膿腫的療效與系統評價進行研究論述,具體實驗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選取我院收治的肝膿腫患者80例進行實驗,選取日期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間,參照組男25例,女15例,年齡24 -73歲,平均年齡(42.46±4.15)歲;觀察組男26例,女14例,患者年齡為24-74歲,平均年齡(43.11±4.07)歲;通過比對發現,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無統計學意義(P>0.05),存在可比性。納入標準:參與此次實驗的患者均符合肝膿腫的相關臨床診斷標準;對本次研究知情且同意。排除標準:存在其他嚴重疾病,包括精神疾病、器質性病變、系統功能疾病者;存在相關治療禁忌者;臨床資料不齊全者。本次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查決定,準予開展。
1.2方法
1.2.1參照組 參照組患者接受傳統治療的方法,包括膿液抽取與沖洗,同時置入常規引流管,并給予患者一定的抗感染治療。
1.2.2觀察組 觀察組采用超聲介入經皮肝臟穿刺置管引流術進行治療,首先,需要在超聲的觀察下對穿刺點進行確定,在確定進針點與深度后,對患者進行局部麻醉。而后在進針處做一個2mm的切口,并依托于超聲進針。這一過程中,需要告知患者屏住呼吸,同時醫生還要保證進針的速度,并要抽出膿液進行檢驗。在退針后,需要置入引流管并退出導絲,同時固定好引流管以免脫落,術畢進行抗感染治療。
1.3指標觀察 評價80例患者的臨床療效,分為顯效、無效與有效。顯效:患者膿腔、癥狀消失,CRP等指標恢復正常;有效:膿腔縮小癥狀緩解,CRP等指標得到改善;無效:不符合上述標準或有惡化跡象者。總有效率=顯效+有效。

2.1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對比
統計數據表明,參照組的總有效率是82.50%,觀察組的總有效率是97.50%,x2=5.000,P值=0.025,兩組臨床療效存在差異,觀察組優于參照組,差異明顯(P<0.05)。
此前在對肝膿腫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主要應用的便是傳統治療的方法,此種方法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整體效果欠佳[4]。因此,可在超聲輔助下,行經皮肝臟穿刺置管引流術進行治療。這種治療方法的優勢在于,能夠通過超聲對穿刺點進行快速且準確的定位,同時還能有效確定穿刺的路徑、方向以及具體的深度[5]。并且,此種穿刺針相對較小,所以其不會造成過大的組織創傷。值得另外說明的是,此種方法的操作也相對簡單,這就使患者的治療接受度能夠得到有效提升。有研究指出,采用這種方法對肝膿腫患者進行治療,能夠切實降低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概率,繼而從側面保證臨床療效[6]。總之,此種方法相較于傳統治療方法更為簡便同時也更安全可靠。這對于肝膿腫患者的治療來講,有著重要的意義。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兩組臨床療效存在差異,觀察組優于參照組,差異明顯(P<0.05)。由此可見,采用超聲輔助經皮肝臟穿刺置管引流術,對肝膿腫患者進行治療,能夠切實保證患者的治療效果,促進患者的康復[7]。本次研究的結果同過往報道一致,說明超聲輔助經皮肝臟穿刺置管引流術,可以取得理想的治療效果,這主要同此種治療方法的高效與可靠有關[8-9]。因此,在對肝膿腫患者進行治療時,患者若無相關臨床禁忌的存在,可優先采用此種治療方法進行治療,以保證患者的臨床療效[10]。
綜上所述,在對肝膿腫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行超聲輔助經皮肝臟穿刺置管引流術的方法,可確保臨床療效。因此,此種治療方法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