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瑋
青海省第三人民醫院,青海 西寧 810007
精神分裂癥是近年來臨床中高發的精神系統疾病,并且患病群體的年齡分布廣泛。老年人也是精神分裂癥的高發群體,該疾病的發病機制十分復雜,同時患病后的癥狀表現存在較大差異。患者治療期間病情非常容易反復性發作,其徹底根治難度較高。隨著近年來我國老齡化趨勢的不斷加深,也使得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數量逐年增多,同時老年群體心理與生理功能不斷衰退,其自我調節能力明顯下降,這也是誘發老年人患精神分裂癥的主要原因,在對此類患者規范化治療的基礎上,還需配合科學的護理來改善其臨床癥狀并促進康復。人文關懷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能夠更好地以患者及其需求為護理核心及出發點,在提升護理質量及改善護患關系方面效果顯著[1]。本文將著重探究對于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在護理中運用人文關懷的臨床價值。
1.1線性資料 隨機抽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我院70例老年精神分裂癥病例,以其就診順序為標準分組,觀察組(35例):性別比,男∶女=19∶16;就診時年齡61~83歲,均值(71.6±0.3)歲;精神分裂癥病程2~19個月,均值(9.5±0.3)個月。對照組(35例):性別比,男∶女=17∶17;就診時年齡62~85歲,均值(70.7±0.5)歲;精神分裂癥病程2~18個月,均值(9.6±0.4)個月。2組線性資料在比較中P>0.05。
1.2方法 對照組提供常規護理,即做好患者入院后的健康宣教、用藥管理以及環境護理等;觀察組則在該基礎上開展人文關懷護理,措施如下:(1)首先需要充分的了解患者:在對患者護理過程中需要加強同患者的有效交流及溝通,這也是了解其內心狀態以及患病情況的最直接和最有效途徑。由于精神分裂癥病人其病因在于心理問題,更渴望與人進行溝通,通過與患者進行良好的情感溝通和交流,能夠更好地為其提供精神寄托,這也是做好患者護理工作的重要環節。同時在溝通的過程中給予患者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及時了解其心理狀態以及想法的變化,并制定更具針對性的心理干預策略,不斷緩解患者治療期間的心理壓力以及思想負擔;(2)親情關懷:在對患者開展護理期間,一方面需要注重護理形式的規范化,另一方面還需要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問題,并保持像家人般的態度來對待患者。同時為患者提供護理服務時確保醫保儀表的干凈和清潔,保持態度的溫柔和緩,為患者提供更加貼心和細致的服務。加強患者的用藥指導,并做好與患者的有效溝通,主動傾聽其主訴,同時與患者建立和諧友善的護患關系,以便為護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良好基礎;(3)環境護理:需要為患者營造舒適良好的療養環境,確保室內的整潔和干凈,對于物品擺放位置進行合理調整,盡可能滿足老年患者的生活需求。同時通過優化病房環境來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使其能夠維持較高的身心舒適度,從而促進病情的康復;(4)生活關懷:由于許多老年患者患病后會存在生活障礙等情況,因此在護理中需要不斷完善護理服務,為老年患者提供更具人性化和針對性的護理服務。特別是在生活中盡可能協助老年患者完成用藥、下床以及穿衣等一系列活動,加強對老年患者的生活關懷;(5)心理關懷:結合老年患者的患病情況,給予針對性和個體化的護理干預,積極幫助其調整內心狀態。并在進行心理干預過程中,注重對患者尊嚴與隱私的保護,給于患者充分的鼓勵和尊重,同時盡量消除其心理障礙。
1.3評估指標 (1)利用精神疾病評估表(BPRS)對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后的精神狀況進行評估,主要包含焦慮抑郁、敵對猜疑、缺乏活力以及思維障礙,分值與患者的精神狀態成反比。(2)利用簡明健康量表(SF-36)對患者的生活質量予以評估,包括一般健康、角色功能、軀體功能以及精神健康等維度,分值與生活質量成正比。

2.1精神狀況評分比較 護理干預后觀察組的各項精神狀況評分分別為:焦慮抑郁(6.62±1.19)分、敵對猜疑(5.82±1.39)分、缺乏活力(9.03±2.26)分、思維障礙(8.52±2.06)分;對照組分別為焦慮抑郁(15.24±2.03)分、敵對猜疑(11.29±2.26)分、缺乏活力(13.68±3.26)分、思維障礙(14.16±3.62)分,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且P<0.05。
2.2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入組時觀察組的SF-36量表評分為(43.26±4.17)分,對照組為(44.05±3.95)分,兩組比較中P>0.05;護理后觀察組的SF-36量表評分為(79.64±7.95)分,對照組為(62.03±3.18)分,且P<0.05。
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癥狀表現十分復雜且涉及范圍十分廣泛,患者的個體差異較大,即便是同一名患者在處于不同的疾病階段也將表現出差異化的癥狀。此類患者的疾病核心為思維障礙,包括思維形式以及思維內容方面的障礙,特別是妄想是此類患者十分常見的思維內容障礙。通過抗精神病類藥物進行治療,能夠控制其病癥進展,然而仍無法有效改善其社會適應能力,所以還須開展科學的護理干預。通過開展人文關懷護理,能夠更好地結合老年精神分裂癥者的內心狀態以及疾病需求,使其感受到醫護人員的關心及溫暖,同時能夠更好的構建和諧良好的護患關系,充分尊重患者并保護其隱私與安全,對于改善其心理狀態也有積極的促進作用[2]-[4]。從本次的比較結果來看,觀察組經護理干預后各項精神狀況評分低于對照組,同時生活質量評分的改善情況優于對照組。也表明,對于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積極開展人文關懷護理,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對于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開展人文關懷護理,可有效改善其精神狀況并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