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騰美慧 王霞 張紅梅 王若楠 于陽
大慶市人民醫院,黑龍江 大慶 163311
產后出血屬于臨床中較為常見的一種分娩期并發癥狀,同時也是我國孕產婦死亡的第1位原因;據國內外文獻報道,產后出血的原因主要包括女性在分娩過程中子宮收縮乏力、胎盤因素、產道裂傷、凝血功能障礙等,發生率約占據5%-10%,如果不能及時發現且給予有效的應對措施進行出血控制,將會嚴重威脅到產婦的身體健康,甚至危及生命[1-3]。因此,為了能夠整體提高產后出血產婦的臨床及預后效果,本次研究中將針對產房助產士所采取的緊急應對措施和護理方法進行探索,為臨床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
1.1資料 回顧性分析本院收治的30例足月順產產后出血產婦,選取時間為2018年6月至2020 年6月;在本次研究中,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情,自愿參與研究,并已經全部簽署協議書。所有患者中主要包括初產婦及經產婦分別為22例和8例,產婦的平均心率指標為(123.1±20.5)次/分,其中伴有心慌、胸悶患者共有20例。
1.2方法 產婦在足月順產產后出血過程中,首先需要巡回護士將產婦的相關出血癥狀以及指標如實簡要匯報給當日的值班醫生,并由值班醫生根據臨床經驗以及數據為產婦首先下達口頭醫囑;之后產房助產士需要對產婦的出血原因進行判斷,針對其不同原因采取一定的緊急應對措施,即:如果產婦為子宮收縮乏力,則需要對其子宮進行充分按摩和刺激,同時按照醫囑向產婦進行縮宮素、麥角新堿等急救治療;如果產婦為宮頸裂傷,則需要立即以卵圓鉗鉗夾方式進行出血的控制及局部壓迫;待主治醫生、助產士以及相關醫護人員全部到場后對產婦的出血情況進行重新檢查,并在多人合作下進行縫合止血,巡回護士則需要加強對于產婦的指標監測和靜脈通道輸液,并根據產婦的清醒程度給予一定的心理安慰和癥狀問詢,必要時可已通過將新生兒抱到產婦身旁進行陪伴,以提高產婦的求生意識和配合度。
30例足月順產產后出血產婦中,成功止血及存活率均為100%;產婦產后的身體恢復及母乳喂養情況較好,最長住院時間為5天,最短住院時間為2天,均值(3.2±1.7)天;經隨訪后半年內未出現相關并發癥狀。
助產士通常是指在女性分娩過程中具備獨立接生和護理產婦的護士,其需要具備一定的臨床工作經驗以及技術水平和操作能力,同時還需要通過細微的觀察對產婦分娩過程中突變的各種情況進行及時應對,以整體提高母嬰安全[4-5]。產房助產士在產婦產后出血過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次研究中通過針對產后出血產婦實施緊急應對措施的總結,共分析出以下幾點護理方法。
3.1產程護理 在產婦分娩的第一產程和第二產程中,產房助產士不僅需要觀察產婦的一般分娩指標,還需要對其精神狀態進行關注,指導其進行正確屏氣、合理用氣,并保存適當的體力和休息時間,為正式分娩作準備[6-7]。在第三產程過程中產房助產士需要對產婦的子宮進行輕柔的按摩,促進其宮縮效果,減少產后出血量;當產婦胎頭娩出時,盡量根據助產士的指導使用腹壓,以保護其會陰部位,減少軟產道的損傷;根據胎盤娩出的征象判斷胎盤是否剝離,并在胎盤完全剝離之后進行整體、系統的檢查,避免胎盤缺損殘留腹中的現象,減少胎盤引起的產后出血發生率[8-9]。
3.2產后出血時護理 產房助產士在產婦產后出血中,需要根據相關流程在第一時間內做出判斷,針對長度的實際產后出血原因進行針對性的控制,給予一定的搶救和治療;并在產后出血搶救結束后,對產婦的生命體征及相關出血指標進行密切的健康,建議常規留置尿管,以整體避免和減少子宮收縮誘發后續的產后出血及血腫等并發癥的發生[10-11]。
3.3產后出血的預后護理 產房助產士需要將產婦的實際情況及時與家屬進行溝通交流,并保持病房內環境的整潔和干凈,為產婦爭取較大的休息空間[12-13];對產婦的會陰部位做好清潔,并在指標相對穩定以后,與家屬共同合作鼓勵產婦早日下床活動,促進產后出血的身體恢復情況、
綜上所述,助產士屬于產婦分娩過程中的特殊護理人員,其需要較高的分娩知識和技術水平,還需要掌握和了解產婦產后出血的相關因素在第一時間內進行對癥治療,以整體充分提高產婦的搶救成功率,保障其預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