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俊東
大慶油田總醫院,黑龍江 大慶 163001
現階段,腹腔鏡手術憑借微創優勢被大范圍應用,在保證手術效果的同時能提高手術的安全性,不過手術中還是會受到年齡、手術操作、麻醉方式等因素影響[1-2]。特別是老年患者,本身代償功能減退、基礎疾病多,更容易出現躁動不安、心動過緩等不良反應,所以對麻醉藥物選用有著更高的要求[3]。為了探究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的效果,本院進行了此次實驗研究,詳情如下:
1.1一般資料 在2019年8月-2020年10月在我院進行腹腔鏡手術治療的患者中, 選出68例老年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原則分組,實驗組34例,年齡63-85(70.36±4.52)歲,女患與男患占比15:19,ASA分級:25例Ⅱ級、9例Ⅲ級。對照組34例,年齡62-87(70.23±4.17)歲,女患與男患占比16:18,ASA分級:24例Ⅱ級、10例Ⅲ級。客觀比較兩組老年患者的基線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能進行對比研究。
1.2方法 所有老年患者在手術前30分鐘,肌肉注射0.1g苯巴比妥鈉、0.5mg阿托品。
誘導麻醉:實驗組靜脈注射丙泊酚1mg/kg、瑞芬太尼2μg/kg、琥珀膽堿1.5mg/kg、咪唑安定0.03mg/kg。對照組將瑞芬太尼,換成芬太尼2μg/kg,其它藥物相同。插管成功后,所有患者都靜脈注射0.5mg/kg阿曲庫銨。
麻醉維持:實驗組持續泵注丙泊酚7mg/kg·h、瑞芬太尼2μg/kg·min。對照組持續病癥丙泊酚7mg/kg·h、芬太尼0.03μg/kg·min。
所有患者術中根據實際情況追加0.3mg/kg阿曲庫銨。
1.3觀察指標 記錄所有老年患者拔管時間、睜眼時間、恢復自主呼吸時間。同時,記錄呼吸抑制、心動過緩、體動反應、惡心嘔吐等麻醉不良反應情況。

2.1比較兩組老年患者術后蘇醒情況 實驗組患者拔管時間為(11.63±5.48)min、短于對照組的(17.15±5.83)min,實驗組患者睜眼時間為(9.55±4.38)min、短于對照組的(14.17±5.83)min,實驗組患者恢復自主呼吸時間為(8.29±4.17)min、短于對照組的(12.64±5.47)min,統計學意義成立(P<0.05)。
2.2比較兩組老年患者麻醉不良反應情況 實驗組中有心動過緩、惡心嘔吐者各1例,總發生率為5.88%;對照組中有呼吸抑制者2例、心動過緩者3例、體動反應者1例、惡心嘔吐者2例,總發生率為23.53%,統計學意義成立(P<0.05)。
無論哪種手術都有著術后并發癥風險,盡管腹腔鏡手術的運用能降低這種風險,不過因為老年患者比年輕人有著更高的麻醉藥物敏感性,所以需要術中要進行合理的麻醉,才能降低對心功能、肝血流量的影響,減少各種風險[4]。丙泊酚是腹腔鏡手術中主要的麻醉藥物,具有短效、見效快、脂溶性高等特點,通過靜脈給藥,能夠快速擴散,并達到理想的麻醉深度[5];同時,該藥對血流動力學影響較小,停止給藥后患者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蘇醒,并讓運動和神經功能恢復到正常狀態;由于該藥有著抗5-羥色胺3作用,所以對術后惡心、嘔吐等不良癥狀有著抑制作用,不過該藥半衰期較短,常與其它藥物聯合應用[6]。芬太尼是主要的復合藥物,該藥有著較高的脂溶性,能夠輕松通過血腦屏障,快速擴散到機體各個部位,多次給藥盡管能延長作用時間,但是容易出現蓄積情況,而老年患者本身代謝和排泄能力弱,所以麻醉安全性差。
與芬太尼相比,瑞芬太尼有著更強的鎮痛、鎮靜效果,是新型短效阿片類受體激動劑,見效快[7]。由于該藥化學結構比較特殊,含酯鍵的存在能夠在血液和組織中水解,產生無藥理活性的代謝產物,不容易蓄積,所以停藥后藥效會快速消失,患者更快蘇醒[8]。另外,患者不容易出現呼吸系統、神經系統、胃腸道等不良反應,在與丙泊酚聯合應用時,不僅能提升麻醉效果,還能減輕機體應激反應,讓手術成功展開和完成[9]。
在實驗本次研究中,實驗組老年患者麻醉中使用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比使用芬太尼復合丙泊酚的對照組患者,術后拔管時間、睜眼時間、恢復自主呼吸時間短,統計學意義成立(P<0.05)。實驗組老年患者麻醉不良反應率比對照組低,統計學意義成立(P<0.05)。充分說明,瑞芬太尼比芬太尼與丙泊酚復合使用時,能達到更好的術后蘇醒效果、更低的麻醉不良反應。
總而言之,老年患者腹腔鏡手術麻醉中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有著較高的安全性,是可取的麻醉方式,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