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亞楠 郭芳芳 趙 爽
鄭州人民醫院,河南 鄭州 450044
隨著現代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自然環境被人們的改變程度越來越大,氣候變化規律因此而發生改變,人們所呼吸的空氣充滿著各種各樣的微小顆粒,從人們的口鼻進入呼吸道,威脅著人們肺部功能的健康。近些年來呼吸科患者數量每年都呈遞增的趨勢,特別是寒冬季節寒氣外襲人體肌表,容易外受風寒而引發呼吸系統疾病。一般的呼吸系統疾病可以通過藥物治療或簡單住院治療后返回家中修養,需要長期在呼吸內科住院的患者往往是病情較為嚴重,需要特殊吸痰、氧療乃至胸腔引流的患者。這些患者一般受疾病折磨時間較長,受身體和心理雙重的壓力,需要護理人員進行特殊照顧。然而臨床護理工作無法保證萬無一失,疾病變化復雜無常,身為醫護工作者如果可以對患者肯定出現的病情變化進行提前估計預防,那么就可以使大部分風險消失于無形,而將前饋控制的護理理念引入到呼吸內科患者的臨床護理工作中無疑便是希望達成這樣的效果。前饋控制可以建立在對患者病情充分了解,對可能出現的變化了然于心的基礎上采取預防性的措施,將護理過程出現風險的概率降到最低,以起到良好的護理效果。在本次研究中,通過資料的整理,探究常規風險護理和前饋控制護理的護理效果,并以此來分析討論前饋控制在呼吸內科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應用,具體研究過程如下[1]。
1.1資料整理 本次研究資料來源于我院在2019年實施常規風險護理時呼吸內科收治的患者,排除資料不完全患者后剩余有效資料256份;以及我院在2020年實施前饋控制護理后收治的患者,排除資料不完全患者后剩余有效資料189份。如下表1所示。

表1 兩組患者入院時所患疾病類型
1.2護理方法 常規風險護理:按照醫院和科室管理標準,對患者進行相關飲食及用藥指導,護理操作時嚴格按照規定流程,預防護理風險的發生。
前饋控制護理:①前饋控制制度的落實,科室內部成立前饋控制管理小組,由護士長擔任組長直接負責小組管理。制定相關制度和標準,定時檢查小組成員前饋控制機制的完善情況。②培養護理人員的專業水平,前饋控制在護理工作的落實需要護理人員具備足夠的專業知識,而一般剛剛接觸臨床的護士難以完成該工作,需要在工作崗位進行足夠的鍛煉與再教育,幫助護理人員提高護理操作的經驗與能力。③特殊時間段護理工作的加強,醫院每逢節假日、周末等特殊日期,科室內醫護人員相對減少,應對突發風險事件能力降低,為保障該階段的護理效果,值班的護理人員要進行合理搭配,經驗豐富者搭配年輕經驗減少的護理人員,以保證有足夠的護理資源去應對突發狀況。④重點關注危重癥患者,對需要特殊護理要求的危重癥患者應加大監控力度,在進行護理操作時應有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從旁輔助,以保證護理工作安全有序的進行。⑤做好和患者及家屬的溝通工作,及時全面的進行健康宣講工作,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努力建立和諧信任的醫患關系[2]。
1.3統計方法 對共計445份有效資料進行統計整理,記錄2019年和2020年兩年內不良反應發生例數和發生率,以及患者對醫院護理工作的投訴情況。數據整理后由SPSS22.0進行分析計算,χ2檢驗,P<0.05代表數據差異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
資料整理分析后發現,2019年我院在實施常規風險護理時不良事件的發生例數為21例,發生率為8.2%,11例患者投訴,占比4.29%;2020年我院在實施前饋控制后的風險護理時不良事件的發生例數為3例,發生率為1.59%,1例患者投訴,占比0.53%。具體結果如下表2所示。

表2 2019及2020年份呼吸內科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及投訴情況
受2020年新冠疫情的影響,除定點醫院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外,呼吸科疾病的發生率明顯降低,這源自于人們出門戴口罩,日常勤洗手的良好習慣。實施證明良好的生活習慣可以有效預防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生與傳染,在呼吸內科患者的護理過程中,同樣要以良好的衛生標準要求住院患者與陪同家屬,以避免交叉感染的發生。為盡可能的解決呼吸內科住院患者護理盲點與難點,我院在常規風險護理的基礎上引入以前饋控制為基礎的護理方法。通過成立專門的前饋控制護理小組,制定相關制度與標準,來保證前饋控制在護理工作的落實。對于2020年份和2019年份的患者資料,發現經過前饋控制護理的189為患者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率僅為4.29%,而以常規風險護理的2019年份患者發生率為8.2%,患者的投訴情況也隨著前饋控制的落實而大大減少。資料整理后的結果證明,前饋控制在呼吸內科的應用已取得良好的臨床實際效果,是原有護理工作的進一步完善,在臨床護理工作當中有著較為重要的應用價值[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