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 理 余岳要
1.陽江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廣東 陽江 529500 2.陽江市公共衛生醫院,廣東 陽江 529500
艾滋病職業暴露即為臨床醫護人員為艾滋病患者實施診治和護理工作的過程當中,皮膚或者黏膜不慎被患者的血液以及體液等污染,進而被感染艾滋病的一種情況[1]。近年來,艾滋病的臨床發病率有逐年遞增的趨勢,導致艾滋病成為對人類身體健康存在嚴重危害的重大傳染性疾病之一,同時加重傳染病醫院工作人員的工作壓力。本文主要分析傳染病醫院艾滋病職業暴露情況和防控措施,其詳細研究內容闡述如下。
1.1資料 本次研究特在本院艾滋病職業暴露醫務人員當中抽選10例作為觀察對象,時間為2018年3月-2019年3月。依據性別,男性例數占3例,女性例數占7例;年齡范圍:年齡最小為23歲,年齡最大為52歲,年齡平均值(31.17±2.69)歲。
1.2方法 通過對以上醫護人員的艾滋病職業暴露發生人群、發生場地、發生時間段、暴露具體位置、暴露等級、暴露原因等內容進行回顧性分析,對醫護人員發生職業暴露的相關原因、職業防護工作當中存在的問題等進行分析,并且制定及落實防控措施。
1.3觀察指標
觀察并統計以上醫護人員的基礎資料(性別、年齡、學歷、職稱、專業類型、工作年限以及診斷分級)、職業暴露時段(上午9:00-11:00、下午16:00-17:00、中午12:00-13:00)。
1.4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中的相關觀察指標數據在分析和匯總后均應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處理,所有艾滋病職業暴露醫護人員的計數資料數據均應用“%”表示,以卡方檢驗。用P<0.05代表差異具統計學意義。
分析表1數據,年齡<30歲、大專及以下學歷、初級職稱、護士的職業暴露占比明顯更高,P<0.05。
表1 統計艾滋病職業暴露醫護人員的基礎資料和職業暴露時段以及暴露方式(n,%)
艾滋病職業暴露指的是醫護人員為艾滋病患者開展醫療干預活動的過程中被其血液或體液污染皮膚及黏膜的情形[2]。傳染病醫院醫護人員必須同艾滋病患者接觸,因此其發生職業暴露的風險顯著高于普通人群。為此醫護人員需要認真落實醫院感染管理工作,醫院管理人員需要定期組織臨床工作者參加預防職業暴露培訓,確保其為患者實施醫療干預工作的過程中可以開展合理防護工作,以降低職業暴露的風險[3]。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年齡<30歲、初級職稱以及大專及以下學歷醫護人員發生職業暴露占比較高,提示醫護人員為艾滋病患者實施醫療干預工作過程中發生職業暴露的原因在于,對可能存在于操作過程中的風險預見不足、缺乏防護意識、操作不當、工作時未集中注意力、未嚴格遵照操作風險規范應用相關防護用具等。缺乏風險預見能力同職業暴露發生之間有密切關聯,若醫護人員缺乏預見及評估風險的能力,可導致其在實施侵入性操作的過程中出現體液、血液飛濺的情況,若未遵照規范及要求穿戴好隔離衣和防護面罩,則極易發生職業暴露。低年資、低學歷及年輕醫護人員為職業暴露的主體,可能由于此階段醫護人員缺乏防控知識以及臨床處理經驗,尤其是年輕醫護人員,因未熟練掌握相關流程、缺乏臨床經驗等,在開展醫療活動的過程中極易出現職業暴露的情況。
結合以上因素,醫院需要充分重視醫護人員的職業安全管理工作,制定合理、完善的工作流程,將防護制度落實,實施彈性排班和新老搭配排班制度;加強安全防護培訓力度,由具備豐富臨床經驗的醫護人員組建職業防護督查小組,尤其督促臨床醫務人員完善自身的防護工作。建立風險評估機制,醫護人員在實施醫療干預活動之前,需要評估可能發生的危險因素,將外界干擾因素和人為危險因素排除,并且實施合理的防控措施;針對可能出現職業暴露的環節進行詳細分析,總結原因并且制定改進措施。將醫護人員職業安全培訓力度加強,結合其學歷、工作年限等開展分層級培訓,以促進其防控意識和能力的提升。定期在醫院內組織應急演練,促進年輕醫護人員綜合能力的提升,將職業暴露風險降低。
總之,傳染病醫院艾滋病職業暴露事件發生率較高,需要重視培訓工作,落實防控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