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雙 梁雪芳
1.山東省濱州市惠民縣人民醫院外三科,山東 濱州 251711 2.山東省濱州市惠民縣婦幼保健院婦科,山東 濱州 251700
現今人口老齡化嚴重,骨折疏松在老年群體中十分常見。受外力影響,骨質疏松會使老年人群發生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主要表現為腰背部劇烈疼痛,影響老年人日常生活質量[1]。行保守治療效果不佳,經皮椎體成形術和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效果明顯,但兩種方法各自存在優缺點。
1.1臨床數據 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抽取在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OVCF)患者52例,依照治療方法不同分組,各26例。實驗組:有12例男性,有14例女性,年齡介于65~79歲,中位數為(72.32±2.12)歲;參照組:有13例男性,有13例女性,年齡介于64~79歲,中位數為(72.26±2.21)歲;將研究中數據進行整體,經統計學軟件計算,組間差異性不明顯(p>0.05)。
1.2方法 參照組行經皮椎體成形術(PVP)治療,實驗組行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PKP)治療,全部患者均實施局麻,保持仰臥位在C臂機透視下明確骨折部位,參照組取8mL骨水泥在動態透視下緩慢、分次的將其注射至椎體邊緣,注射后等待5~10分鐘,水泥硬化后,逐漸將穿刺針拔出。實驗組建立通道將球囊置入,在動態透視下分次、緩慢的將骨水泥注射至椎體便于,注射后等待5~10分鐘,水泥硬化后,逐漸將穿刺針拔出。
1.3判定指標 檢驗VAS評分、骨水泥注射量、手術時間、骨水泥滲漏率。
1.4統計學分析 統計學軟件選取為SPSS22.0,計數資料運用X2檢驗,展現形式為率(%);計量資料運用t檢驗,展現形式為(均數±標準差);檢驗結果顯示p<0.05,表明波極的數據對比有統計學意義。
2.1檢驗2組各指標水平 實驗組:VAS評分為(1.82±0.68)分、骨水泥注入量為(51.74±10.18)mL、手術時間為(5.16±0.96)min;參照組:VAS評分為(2.23±0.65)分、骨水泥注入量為(45.36±9.76)mL、手術時間為(4.21±0.87)min;比較結果為t值=2.2224、2.3067、3.7389,p值=0.0308、0.0252、0.0005。
2.2檢驗骨水泥滲漏率 實驗組骨水泥滲漏率為11.54%(3/26),參照組骨水泥滲漏率為38.46%(10/26),卡方值=5.0256,p值=0.0249。
老年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主要因骨質疏松造成,其脊柱多個椎體生物力學強度和穩定性明顯降低,進而椎體表面升高,對椎體前緣造成損傷,椎后凸發生畸形,脊柱發生嚴重彎曲,損傷腰部肌肉,疼痛情況不明顯,嚴重影響消化、脊柱、呼吸功能[2]。
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在術前使用球囊對其進行擴張,使骨水泥充分流入椎體間隙,將疼痛感予以緩解。骨水泥滲漏情況十分常見,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會使韌帶呈緊張狀態,將骨折間隙縮小,出現空洞,在此種情況下注射不易出現滲漏情況[3]。
綜上所述,對老年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實施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可降低骨水泥滲漏情況,臨床需依照患者的實際情況選取適宜的方法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