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土保持》雜志社
(鄭州 450003)
1993年印發的《國務院關于加強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指出:“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必須從戰略的高度認識水土保持是山區發展的生命線,是國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是我們必須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進一步增強對水土流失治理的緊迫感,把水土保持工作列入重要的議事日程,加快水土流失防治的速度。”2011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指出:“加大力度宣傳國情水情,提高全民水患意識、節水意識、水資源保護意識,廣泛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水利建設。把水情教育納入國民素質教育體系和中小學教育課程體系,作為各級領導干部和公務員教育培訓的重要內容。把水利納入公益性宣傳范圍,為水利又好又快發展營造良好輿論氛圍。”《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第六條明確提出:“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加強水土保持宣傳和教育工作,普及水土保持科學知識,增強公眾的水土保持意識。”因此,開展水土保持國策宣傳教育是水土保持法的規定和要求,是各級水土保持部門的責任和義務。做好水土保持國策宣傳教育工作,對于促進水土保持法的修訂、貫徹實施,以及增強全社會的水土保持意識,促進水土保持事業發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2008年,水利部《關于印發全國水土保持國策宣傳教育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用3年時間,在全國廣泛、深入、持久地開展水土保持國策宣傳教育,實現“三提高”“三增強”的目標:提高全民水土保持法制觀念,提高各級水土保持人員依法行政能力,提高社會公眾參與水土保持的積極性;增強全民保護水土資源的意識,增強開發建設單位履行水土保持法律義務的自覺性,增強各級領導防治水土流失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首要任務是圍繞“中國水土流失與生態安全綜合科學考察”成果,大力宣傳水土保持的戰略地位和作用。宣傳內容的重點是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宣講“中國水土流失與生態安全綜合科學考察”成果,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積極主動到各級人大、政府開展科學考察成果宣講,積極聯系各級黨校、行政學院,把綜合科學考察成果列入授課內容;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要積極開展科普教育、技能教育、法制教育、警示教育和生態理念教育,使水土保持進教材、進課堂、進社區、進工地。
在水土保持司的具體部署和推動下,全國各級水土保持部門積極配合,通力合作,籌措經費,攻堅克難,創新工作,水土保持國策宣傳教育行動實施3年取得了豐碩成果,在多個方面實現了突破[1]:一是實現了水土保持進人大的突破。 2010 年 10 月 28日,在水土保持法修訂即將通過的關鍵時期, 經過精心策劃、積極協調, 全國人大常委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十八講專題講座, 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孫鴻烈主講《我國水土流失問題及防治對策》,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主持講座, 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及常委會委員聽取了講座。水土保持宣傳開創了進全國人大的先河, 達到了高位宣傳、事半功倍的效果。2005—2008年,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和水利部組織開展了“中國水土流失與生態安全綜合科學考察”,規模之大、規格之高、范圍之廣前所未有,獲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在水土保持法修訂即將付諸表決之際,依托科考成果,由科考活動主要技術負責人孫鴻烈院士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宣講水土保持,真可謂恰逢其時、恰如其分、恰到好處。2008年科考結束,同年就開展水土保持國策宣傳教育活動,真可謂順勢而為、環環相扣、無縫連接。可以說,水土保持國策宣傳教育活動為水土保持法修訂及頒布實施起到了極大推動作用。二是實現了水土保持進黨校的突破,2010年, 寧夏自治區黨委黨校把水土保持列為授課內容, 向各級領導干部宣講。河南、山東、福建等省的部分地區實現了水土保持進黨校。三是實現了水土保持進農村、社區和工地的突破。河北省制作了水土保持專題片, 通過省委組織部遠程教育平臺面向全省廣大農村黨員播放, 成為山區干部群眾了解水土保持工作的良好教材;福建省舉辦培訓班, 對農民進行水保宣傳和實用技術培訓;深圳市制作了《合理開發建設保護水土資源》的專題片,并深入工地,組織建設、施工、監理等單位人員觀看,還制作了全國第一部以水土保持為主題的3D電影——《水土保持總動員》, 在全市各廠區、社區、文化廣場、軍營、學校等場所播放,強化公眾的水土保持國策意識。四是實現了水土保持進學校的突破。全國不少省份開展了水土保持進學校、進課堂活動,編寫了水土保持教材, 建立水土保持普及教育基點學校, 全方位、系統地開展水土保持普及教育工作,成效顯著。各地積極在青少年中開展水土保持教育, 從娃娃抓起, 充分發揮小手拉大手的帶動和輻射作用。五是實現了水土保持科普教育的突破。河北、湖北、甘肅、廣東深圳、山東臨沂、浙江安吉等地編輯出版了中小學水土保持科普讀本, 積極開展了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中國水土保持學會組織編制了水土保持科普讀物;河北唐山市和廣東深圳市開展了以水土保持為主題的宣傳活動, 開展朗誦水土保持詩歌、共唱水土保持歌曲、水土保持知識競賽和水土保持征文等, 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2011 年,中央發出首個以水利為主題的一號文件,中央首次召開水利工作會議,新水土保持法頒布實施,為水土保持國策宣傳教育工作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各級水土保持部門積極行動,扎實工作,水土保持國策宣傳教育工作取得了新進展、新成效[2]。
一是新法頒布后,水利部迅速印發了《關于深入開展學習宣傳貫徹新〈水土保持法〉的通知》,全面部署新法宣傳貫徹活動。各地迅速行動,通過發放宣傳品、組織演出、制作專題宣傳片、舉辦座談會、開展新法知識競賽、發宣傳短信和舉辦新法專題音樂會或文藝晚會等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活動,大力宣傳新水土保持法,取得了良好效果。二是2011年3月1日,水利部召開了學習貫徹新水土保持法視頻動員會議,時任水利部部長陳雷出席會議并作重要講話,要求水利系統廣大干部職工認真學習貫徹落實新水土保持法的各項規定。三是新法通過后,水土保持司配合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和國務院法制辦,及時編寫了新法釋義,為解讀、理解新法發揮了重要作用。四是水土保持司組織編寫新法學習材料,組織開展了大規模的培訓工作,推進新法學習宣傳貫徹。五是在2011年全國水土保持工作會議上,邀請時任全國人大法工委經濟法室主任黃建初對新法進行了解讀,加深參會人員對新法的理解和貫通。六是舉辦了新法學習班,對流域機構和省級水土保持局(處)長以及業務骨干進行了培訓,加速行業人員對新法的了解和掌握。
在《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人民網、新浪網等媒體發布水保新聞多條,《人民日報》《經濟日報》等中央新聞媒體集中報道了新水土保持法。在《經濟日報》刊發時任水利部副部長劉寧《對話》欄目采訪專題,“兩會”期間在《中國政協報》組織了宣傳專版,廣泛宣傳新水土保持法。《中國水利報》全文刊登新水土保持法,開辟了新法重點制度解讀專欄,全面宣傳報道新水土保持法;還刊發專版和專題,深度報道水土保持工作。水利部與央視七頻道聯合制作播出了國家農業綜合開發水土保持項目電視專題片,反響良好。
2011年,各地緊緊抓住新水土保持法頒布實施的機遇,積極推進水土保持進黨委(校)、進人大、進政府和進政協的“四進”活動,發揮高位推動作用,成效顯著。中組部再次與水利部共同舉辦了水土保持專題研究班,培訓地方黨政領導。有的地方舉辦領導干部新水土保持法講座,有的地方把水土保持國策宣傳進黨校,開設水土保持專題,或把水土保持列入黨校教學培訓內容,有的地方則把水土保持法有關宣傳材料在當地“兩會”期間發放,或組織宣傳展板。
中國水土保持學會編印了小學版水土保持科普讀物,并啟動編寫中學水土保持科普讀物。各地積極開展水土保持進學校宣傳教育工作,編寫水土保持科普讀物或教材,向學生贈送水土保持科普教育讀本;舉辦水土保持知識講座、詩歌朗誦和水土保持杯賽,擴大水土保持教育基點學校,通過水土保持進校園、進課堂活動,從小抓起,培養中小學生保護水土資源的意識和生態文明理念的形成,同時發揮學校的輻射作用,擴大水土保持知識的傳播和社會影響力。
2012年,水利部《關于印發深化全國水土保持國策宣傳教育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水保〔2012〕239號),提出了深化全國水土保持國策宣傳教育行動的基本目標是:全面普及水土保持生態文明理念,增強公眾的水土保持意識,進一步提高全社會對水土保持的認識和重視,增強單位和個人履行水土保持法律義務的自覺性,提升各級水土保持工作者依法行政的能力,提升水土保持的社會影響力;主要任務是:樹立一批水土保持生態文明典型,推出一批水土保持宣傳教育力作,搭建一批水土保持宣傳教育平臺,打造一批水土保持形象宣傳陣地,建立一支水土保持宣傳教育隊伍。
2012—2015年,各地認真貫徹落實水利部總體部署和要求,緊緊圍繞“五個一”工作重點,銳意進取,奮力開拓,扎實工作,推動了水土保持國策宣傳教育工作邁上新臺階[3]。
一是大力推進水土保持進黨校活動。2015年5月,水利部啟動了水土保持國策宣傳教育進黨校試點工作,印發了水土保持國策宣傳教育進黨校試點名單,在全國62個黨校開展了水土保持國策宣傳教育試點工作。二是繼續推動水土保持進學校活動。內蒙古、遼寧、吉林、湖北、四川、青海、西藏和廈門、深圳等地,均普遍開展了水土保持法、水土保持讀本進校園宣傳活動,利用科普講座、主題班會、征文比賽、演講比賽、夏令營等形式和學校網站等平臺,面向青少年普及水土保持知識,培養青少年的水土保持理念。三是廣泛開展水土保持進社區和農村活動,江西、福建等地在街道社區開展水土保持科普、普法進社區活動;積極面向水土保持項目區群眾開展水土保持宣傳教育和治理技術培訓,使老百姓主動參與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四是拓展水土保持進工礦活動。安徽、新疆等地加強了對水土保持方案編制單位和建設單位的宣傳,開展水土保持法進工地宣傳活動,向生產建設項目從業人員普及水土保持法。
全國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建設工作蓬勃發展,到2015年,國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區已達104個,各類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或中小學水土保持教育社會實踐基地面向全社會免費開放,充分發揮了示范、科普、宣傳、教育、科研、試驗、推廣、觀光等多重功能和作用,為全社會水土保持宣傳教育提供了戶外教室和實踐基地,擴大了水土保持的影響。水保行業新媒體不斷發展,中國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網作為全國水土保持工作宣傳的主窗口,充分發揮了水土保持門戶網站的作用;各級水土保持部門也積極加強水土保持網站建設,成為信息發布、公眾互動、服務社會的重要平臺。《中國水土保持》雜志發揮了水土保持行業基本宣傳陣地、輿論方向引導、理論觀點創新和經驗交流互鑒的重要作用,有計劃地組織開展國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區的宣傳推介,及時刊發水土保持國策宣傳教育文章,反映水土保持國策宣傳教育工作實踐,記錄水土保持國策宣傳教育工作發展進程。
制作播出了一批水土保持電視作品,各級水土保持部門精心策劃制作了一系列水土保持宣傳片,面向社會公眾開展水土保持宣傳,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反響;一些單位或地方制作了創意風格各異的公益宣傳短片,用于電視公益廣告和地鐵、公交媒體播放。編制完成一批水土保持科普讀物,中國水土保持學會編制完成了《水土保持讀本(中學版)》和小學讀本藏文版,各地結合實際,組織編寫了水土保持科普讀物,面向青少年宣傳普及水土保持科學知識。
《人民日報》《經濟日報》《人民政協報》和新華網、人民網等主流媒體發表了一系列以水土保持為主題的新聞作品。《人民日報》刊發了水土保持報告文學——《黨參溝紀事》,對水土保持進行了深度報道。《福建日報》刊發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習近平同志關心長汀水土流失治理紀實》。水利部與中央電視臺《聚焦三農》欄目組聯合制作播出了《治理流失之痛》專題紀錄片,宣傳報道革命老區水土流失危害、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工程取得的成效等情況。央視新聞聯播播出了《福建長汀:治理水土 重獲青山》專題報道。甘肅省在甘肅人民廣播電臺《陽光在線》(周末版)欄目,共直播了7期《水土保持在隴原》節目。
一是各地充分利用傳統宣傳形式,營造基本輿論氛圍,如在顯著位置書寫標語,在公路旁設立大型戶外宣傳牌,在水土保持項目區設立宣傳牌(碑),在重要時間窗口出動流動宣傳車等,強化水土保持影響。二是在搞好電視、廣播宣傳基礎上,充分挖掘新媒體,采用公益廣告、動漫動畫、沙畫表演、3D電影、微信微博、攝影比賽、展板展示、滾動電子屏、手機報等形式,發揮新媒體速度快、海量化、碎片化等優勢,強化水土保持宣傳立體化、高頻次、多樣化的效果。三是通過電視劇、小品、快板、詩歌朗誦、音樂晚會等藝術形式,不斷創新水土保持宣傳教育的形式和載體,增強水土保持宣傳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水利部持續開展水土保持生態文明綜合治理工程、水土保持生態文明清潔小流域建設工程、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生態文明工程評選活動,2012—2015年共評選出2個國家水土保持生態文明城市、31個國家水土保持生態文明綜合治理工程縣(市)、6條國家水土保持生態文明生態清潔小流域和19個國家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生態文明工程,為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工程、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工程樹立了標桿,為展示水土保持形象建立了陣地。
2015年3月,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全國水土保持國策宣傳教育 推進水土保持進黨校試點工作的通知》,在30個省(區、市)62個黨校開展為期3年的水土保持國策宣傳教育進黨校試點工作。2015—2017年,各試點省份充分發揮黨校的宣傳陣地和思想高地作用,以水土保持進黨校為契機,積極開展水土保持宣傳教育,培訓了一批黨政干部,培養了一批黨校水土保持教師,開發了一批黨校水土保持課件,創建了一批黨校水土保持教學實踐基地,拓展了進黨校活動的內容和形式。通過開展水土保持國策宣傳教育進黨校,進一步提升了各級領導干部和社會各界的水土保持觀念和意識,為推進水土保持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良好的輿論氛圍。有關統計資料表明,全國實際共有30個省(區、市)在84所黨校開展了水土保持國策宣傳教育進黨校試點工作,共舉辦各種層次水土保持培訓班1 403期,培訓各級領導干部14.8萬人次,在各種刊物上發表論文、出版水土保持著作等74篇(部),創建水土保持國策宣傳進黨校培訓、教學實踐基地共計208個。
各地加強組織領導,強化部門責任,落實專項經費,積極推動水土保持國策宣傳教育進黨校試點工作。一是制定工作方案,明確培訓內容。各地水土保持主管部門積極協調地方黨校,將水土保持納入市、縣年度干部教育培訓班計劃,明確培訓對象、培訓內容、培訓方式等。各試點市、縣認真謀劃,結合地方實際,制定詳細周密的教學方案,確保主題鮮明、目標明確、任務清楚、內容詳實、要求具體。二是精心準備教材,認真制作教學課件。水土保持部門專家會同黨校老師,確定教學內容,制作教學課件,確保授課效果。三是創新教學方式,適應培訓對象多元化。各市、縣在開展試點工作的過程中,面對不同受眾,采取不同方式,有針對性地開展水土保持國策宣傳教育進黨校試點工作。四是注重結合實際,開展現場教學。各地在試點過程中,積極依托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或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典型,創建水土保持進黨校示范基地,通過水土保持措施、治理效果、科普教育等開展現場教學,增強了培訓課程的吸引力。五是引入多媒體平臺,豐富教學手段,提高了培訓效果。
2018年,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印發《關于全面推進水土保持國策宣傳教育進黨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學習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治水重要講話精神為重點,著力宣傳水土保持工作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中國和打贏脫貧攻堅戰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推進水土保持國策宣傳教育進黨校工作,為新時期水土保持事業發展提供強大思想和輿論保障。從此,全國水土保持國策宣傳教育進黨校工作步入了全面化、常態化的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