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明科 朱玉新 張 燕 陳再蓉
(阿克蘇職業技術學院 新疆阿克蘇 843000)
百萬擴招是由李克強總理在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所提出的,針對高等職業院校招生形式、招生對象和招生規模等各個方面所提出的針對性措施。報告提出要“鼓勵更多應屆高中畢業生和退役軍人、下崗職工、農民工等報考”。但面對生源結構的改變,要提升師資供給質量、改革人才培養與評價模式等方式,阿克蘇職業技術學院針對擴招學生進行了學情調查[1][2]。
選取擴招學生的人口學特征、家庭情況、學習基礎、職業背景、外界影響因素等五個方面進行調查,對每個方面都設計4個二級指標,建立了擴招學生學情分析的指標體系。

一級指標 二級指標人口學特征年齡性別居住地類型入學前學歷家庭情況婚姻狀況家庭收入 家庭對學歷教育認可程度主要承擔的家庭責任職業背景生源地職業背景就業狀況生源性質學習基礎語言文字證書語言文字應用水平技能基礎手機、計算機學習情況再教育的外界影響因素就業單位對學歷教育認可程度獲得招生信息的渠道求學動機主要原因
在2020年1月2日-2020年1月14日,通過問卷星以網絡形式,面向阿克蘇職業技術學院2019年數字媒體應用技術、學前教育、通訊系統運行管理、園藝技術、畜牧獸醫、現代紡織技術6個專業的513名高職擴招學生,發放調查問卷。共發放415份有效問卷401份,問卷有效率96.63%。
根據人口學特征設置了入學前學歷、年齡、性別、居住地類型等指標,根據調查顯示:高職擴招學生中,男生居多有278人,占調查樣本的比例超過七成。

圖1 擴招學生年齡分布
對年齡結構分析,如圖1所示,有249名年齡為20-25歲的,占擴招學生總數的65.34%,30歲以上的占11%。農村、鄉鎮學生占67.27%,市區的學生僅占一成。高職擴招生入學前學歷多為高中、中職水平,占問卷調查總人數的86.54%。
人口學特征特殊。高職擴招學生具有男性居多、年齡偏大、學歷層次參差不齊等特點。區別高職中應屆入學的普招學生,在管理上更具難度,所以在輔導員等管理人員的設置上,因配備成熟且有經驗的教師,以便應對各種突發情況。
針對擴招學生的家庭情況共設置了家庭收入、婚姻狀況、家庭對高職教育的認可程度、主要承擔的家庭責任等指標進行測量。家庭人均年收入的調查結果中,結果如圖2顯示,家體總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家庭占總數的57%,家庭收入較低。有近兩成的同學有過婚姻經歷,八成以上的家庭非常認可并支持學生參加高職教育。同時,調查結果也顯示出來,不到三成的人員現在不需承擔家庭責任,有66.84%的學生有著照顧父母的家庭責任,有15.65%的學生需要照顧子女。

圖2 擴招學生家庭年收入情況
考慮到家庭狀況,要意識到擴招學生在心智上的特殊性,要根據擴招學生的家庭狀況,做出管理上的柔性調整,給予擴招學生一定的自由,滿足擴招生源合理需求,使之能夠平衡學習與家庭間的關系。
針對擴招學生的職業背景共設置了生源地、生源性質、職業來源、就業狀況指標進行測量。從生源地分析,超過六成的生源來自新疆南疆地區,且僅有57.86%為全日制職工,又近兩成學生是處于無業,就業處在不穩定的狀態。退伍軍人和下崗工人占42.65%,農民工占16.96%,新型職業農民占7.73%,貼合高職擴招中的政策呼吁。
職業背景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教育需求。這些學生可能因各種原因不能正常進入學校進行脫產學習。要對不同職業背景的學生進行分類并要靈活使用教學管理與考核方式。
擴招學生的學習基礎分析鐘,包含語言文字能力,技能基礎、科技運用水平等指標共設置了5個問題。調查結果顯示,在377名擴招學生當中,有345名同學沒有獲得過任何語言等級證書,占總調查樣本的86%。但如圖3所示,65%的擴招學生不存在聽說讀寫障礙。聽說書寫無障礙和聽說無障礙但書寫能力一般占93.27%,具有提高語言文字聽說讀寫能力的必要性。且97%的同學表示有學習國家通用語言的途徑。絕大部分有能力購買手機、計算機等信息化教學用具,七成能夠熟練使用手機和計算機。通過技能基礎情況分析,有近半數同學從未接受過專業技術技能教育。

圖3 擴招學生語言掌握能力
學生基本聽懂老師講課語言,隨著互聯網發展,擴招學生也能運用現代學習工具,學校可利用信息化平臺,將線上教學與集中授課進行一體化設計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上課方式可以采用線上學習與線下集中授課靈活結合的方式,整體優化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
針對擴招學生的再教育的外界因素從求學主要原因與動機、就業單位對學歷教育的認可、獲取招生信息的渠道等方面設置了問題。八成以上的單位與雇主十分鼓勵擴招學生參加學歷教育,個人也十分認可職業教育,參加學歷教育的原因包括這是國家承認的,社會認可度高。57.87%的學生認為學校教學質量高,11.67%的學生是因學校距離近報考。學生希望能學習到專業知識,獲得資格證書,獲得新的工作技能并提升學歷。23.87%的人表示通過教育想提升工作,有19%的擴招學生則表示可以提升職位。
入學動機與原因存在差異,靈活設置專業方向,實施多元化培養模式,提供職業技能考試的訊息并針對開展相關課堂培訓。最終實現“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分類培養”的精準育人原則。
尊重學生在人口特征、家庭情況、學習基礎、職業背景、外界影響因素的差異,認識到學生具有男性居多、年齡偏大的人口特點以及職業背景多元、學習基礎參差不齊,具有不同的入學動機與需求。要分類編班管理,實施不同的管理模式與教學評價體系。
綜合來看,高職擴招入學學生素質較好,學歷集中在高中,單位多為機關、黨群組織,有工作經驗,這有利于高職學院管理。
但高職擴招學生具備這獨有的招錄流程,生源結構多元,要建章立制分類編班管理,并體現多元的模式以及靈活的學制。尊重職業背景與家庭背景,推行彈性學制。采取集中授課與分散授課方式。在教學方式上同樣要體現靈活性,充分利用擴招學生靈活使用計算機與手機的優勢,線上與線下教學相結合,讓學生能有一定的自身學習安排空間,根據自我工作生活環境、學習節奏以及實際條件,靈活選擇校內外方式完成學習任務,實現學習與實際對接,分階段完成學習。
擴招生源具備不同的職業背景以及學習基礎,也具備不同的學習動機與學習原因,擴招生源絕大多數參與繼續教育為提高學歷和學習專業知識。
在課程的設置以及教學環節與內容中,要與普招學生做好區分。精心設計擴招學生的教學環節、將證書培訓內容融入教學,滿足擴招學生的考證需求。對技能型需求的擴招學生尤其注重開展工學交替、頂崗實習等培養與教學方式,重視教學實踐、能力培養。在實現形式上,我們要進一步加強與行業主管部門、企業、行業、鄉鎮、農村合作社等的合作,注重教學實踐建立并鞏固校外實訓基地,體現“能力為本”理念。實現學歷證書與職業技能以及等級證書的銜接[3]。
擴招學生學習基礎以及動機具有較大差異,在教學管理與培養上分類管理的同時,要對教學考核評價模式做出相應的變動,優化教學考核評價模式,精準進行教學評價。
學習成績評定可采用多種評價方式。學院根據學生特點設計了部分自學課程,如《形勢與政策》課程要求學生通過“學習強國”等平臺進行自學,每學期根據其學習積分和社區(單位)出具的思想鑒定進行綜合評價。同時在彈性學制的實施背景下,探索“學分銀行”建設。并對某些學生已有的學習成果進行認定,并計入學分,優化考核評價的模式,并擴大考核范圍。
教師質量是高職擴招教育的保障。要考慮擴招學生既有生源來源多樣性,存在求學動機的差異。
在師資配備上要多元,同時多類別專長的教師隊伍,需要職業院校完善現有師資結構,同時注重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教師要具有針對學情變化和技術發展,不斷更新重設教學,以適應高職擴招背景下多樣的學生入學需求。這也要求提高高職院校教師與時俱進的能力。“放管服”提高高職院校用人自主權,使之能啟用靈活的招錄方式,并針對性開設培訓與考核,為教師提供進修機會并開展多方面的評價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