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其亮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第三十七中學 廣西南寧 530000)
初中數學新課程標準提出,初中數學教學模式一定要和信息化技術相結合,把知識傳遞給學生,讓學生更感興趣,教師要通過信息化手段引導學生學習。教師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能把單一枯燥的數學知識轉變成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將機械式的課堂轉變為活躍的課堂。信息化技術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有很強的時效性,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更新換代,教師也要時刻保持高度的靈敏性和責任感。
課后數學學習是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提高自己能力的過程,學生在學習時需要一個完整的流程。初中生處于青春期階段,叛逆心理很強,所以學生的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積極性有待提高,很多學生不愿意在課堂上表達自己。所以,教師一定要抓住課后的時間,讓學生能夠主動鞏固知識。教師要合理巧妙利用信息化技術,設置不同的數學教學活動,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練習中提高自己的學習質量。一些初中數學知識很難理解,很多學生在課堂上并沒有把知識消化掉,所以,教師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幫助學生學習非常有必要。信息化技術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范圍非常廣泛,信息化教學能使數學知識更加生動形象、直觀明了、簡潔清晰,這對廣大學生來說吸引力非常大[1]。
例如,講解“一次函數”這部分知識時候,因為這一部分比較難,所以筆者制作了一個微課,在微課中向學生展示和復習了一些相關概念和重點內容。并在每一個小時間段之后,給學生出一個練習題,引導學生通過練習題鞏固一個知識點,充分理解一次函數的知識。
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對數學學習缺乏興趣,沒有積極性,在課堂上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也不高,這主要是因為初中數學知識比較抽象,很多都是圖形和數字結合的運算,這些枯燥的知識讓學生提不起興趣。而信息化的數學教學方式能改善傳統教學模式,充分帶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也可以把教材上一些枯燥的問題,生動形象地展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有一個清晰直觀的認識和理解,降低學生對數學的恐懼感,拉近數學和學生之間的距離。教師把信息技術結合在數學教學過程中,不但能提高學生的興趣,還能有效提高教學水平,把抽象的數學問題通過課件、微課、白板等手段展示給學生,能夠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專注度,引發學生的想象,促進學生獨立思考,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邏輯能力,幫助學生理解單一枯燥的數學知識點,讓學生學會靈活運用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2]。
比如,學習“幾何圖形”時,筆者在課堂上通過一個數學軟件給學生繪制圖形,一起分解,之后又利用三維動畫,讓學生對這個圖形進行多角度觀察,之后又通過拆分和拼裝,讓學生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這樣的教學方式能讓學生了解立體圖形的結構,以及它的空間效果,把抽象的幾何圖形問題簡單化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消除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恐懼感,提升了數學學習效率。
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新課導入環節,這個環節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至關重要,能幫助學生熟悉整體知識,對本堂課的教學目標有一個大概的了解,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一個優秀的導入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整堂課變得高效,但如果教師忽視了導入環節,就很難保證教學效果。信息化時代,結合互聯網技術的教學模式有生動形象的優勢,教師可以把收集好的一段視頻、幾張圖片組合起來,利用學生感興趣的信息化軟件,將其與課本教材上的內容相比較或相融合,這樣更能沖擊學生的眼球,讓學生從直觀的角度挖掘這些信息。所以,教師在導入環節可將教材內容隱藏在信息化的方式中,這樣有利于引導學生思考[3]。
比如,學習“全等三角形”時,筆者要求學生掌握5種不同的證明方法,在導入環節,筆者首先展示了兩張美猴王的圖畫,學生沒有辦法分辨哪個是真哪個是假,這樣的新課導入環節,讓學生在腦海中形成了對全等的一個基本概念,隨后筆者又制作了兩個邊長都相同的三角形,讓學生注意觀看,筆者在多媒體上進行操作,讓這兩個三角形慢慢相交直至重合。通過這樣在白板上的展示,將學生的思維轉向了全等三角的證明上。
綜上所述,信息化教學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非常廣泛也很普及,數學教師首先要深刻體會到信息化技術對數學教學的意義,本文主要探索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新課導入、課后教學的策略,展現了信息化技術在初中數學教學的優勢,希望能對教師有所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