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 潔 ,王婭娜 ,馬占兵 ,焦海燕
(1.寧夏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寧夏 銀川 750001;2.寧夏醫科大學生育力保持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寧夏 銀川 750001)
開展來華留學生教育是構建國家間關系的一項長期而基礎性的工作。然而,目前中國高校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不能被留學生所認同,雖然我們正在積極嘗試開展留學生翻轉課堂、在線學習、MOOC學習等教學方法,但由于目前國內面向臨床醫學專業留學生的教學資源有限、授課教師師資水平不同等原因,導致留學生教學水平良莠不齊,品質無法保證[1]。此外,雖然國家著重打造本科“雙萬計劃”課程,但對留學生教育重視程度仍顯不足,且由于語言交流、文化習俗、生活習慣、學習方法等方面觀念的不同,使得參與留學生教學的教師群體普遍參與感和認同感不強,無法切實有效地開展留學生“金課”的打造[2]。當前,正值全球新型肺炎疫情肆虐,留學生無法返校學習,這給了各高校教師一個充分開展留學生線上教學的絕佳機會,然而,雖然“互聯網+教育”在中國已不是新鮮事,但將“互聯網+教育”應用到留學生醫學教育領域,卻著實困難。因此不論是為了解決當下疫情期間留學生在線教學的問題,還是從長遠角度促使留學生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全面開展,進行留學生細胞生物學云課堂的建設和開發已經成為當務之急。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增強和高等教育國際化程度的提升,留學生規模不斷擴大。如何確保留學生的本科教學質量,是目前各醫學院校亟須解決的課題。然而,目前幾乎所有高校都面臨相同的留學生教學問題,即留學生紀律性不強、學習主動性較低、師生間語言交流不暢、在線師生互動不足、學習理念不同、學習效率低下等[3-4]。尤其是中國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方式與留學生所習慣的“互動式、參與式、自學式”學習模式相矛盾,不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和學習成績的提升。
細胞生物學是以人體細胞為研究對象,從細胞水平揭示人體奧秘,為人類健康長壽和防病治病提供科學理論依據,已成為現代醫學教育中一門重要的核心基礎課程,同時也是醫學生開展生物化學、生理學、病理生理學等后續課程的重要基礎。作為臨床醫學專業留學生最早接觸的專業基礎課程,對于留學生基礎理論知識、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初步養成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5]。在本系近幾年的教學活動中,我們一直嘗試改變細胞生物學課程的教學方式,將線上學習內容融入教學活動中,增加學生自主性學習內容,將課堂交給學生,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然而,之前的嘗試雖然得到留學生的較強認同,但由于教學資源有限,使得這種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只能偶爾為之,教學效果有限[6]。當下,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面對時間倉促、教學平臺選擇受限、教學資源匱乏等問題,如何調動教師“停課不停教”,保證留學生“停課不停學”成為目前的當務之急。為此,我們在充分評估本校自主在線教學平臺的執行力后,不斷深入挖掘教材,廣泛收集教學資料,同時借鑒本系已經建成的自治區級細胞生物學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課程的經驗,開展留學生細胞生物學云課堂的開發和應用。
目前本校留學生細胞生物學總學時為104學時,包括理論課76學時,實驗28學時。相比較同步開展細胞生物學教學的臨床醫學專業中國學生而言,理論課教學時長增加了44學時(中國學生32學時)。因此,如果線上教學仍然依此進行,勢必會表現出教學進度拖沓、學生學習耐心不足、學習成績欠佳等問題。因此,我們首先要進行的就是調整教學方案,規劃教學內容。首先,將理論課分為在線自主學習和線上直播教學兩部分。考慮到留學生分布在不同國家,因時差、網絡環境、家庭條件等原因的限制,無法長期進行固定時間的線上直播,因此我們主要以在線自主學習為主,以每2周一次的頻率開展在線直播,每次直播限制在2小時以內,著重就課程中較難理解的內容進行集中講解和答疑。其次,依據留學生細胞生物學教學大綱,我們根據課程內容的難易程度,分章節梳理并提煉知識點,一般情況下每章的學習內容都被分解為3~6個知識點,而對于“內膜系統”“細胞核”等重點及難點章節,適當增加知識點2~4個,最終將所有授課內容共計12章分解為72個知識點。此外,我們還根據這些知識點在重點及難點上的不同進一步分類,按照由易至難,由了解至掌握區分為“1星”“2星”“3星”,根據星級不同配以不同時間的講解視頻和參考資料。最后,根據帶教教師的教學經驗及專業方向不同,將難易程度不同的授課內容分配給4名教師,要求建立風格統一、有適當知識拓展、內容與知識點難易程度相符的標準化課件用于錄制教學視頻。
目前全網有關細胞生物學的教學資源眾多,獲取并非難事,然而這些資源往往存在內容混雜、知識點不明確、重點難點不突出、與授課內容相符度不高等問題,因此我們一方面在全網廣泛收集與細胞生物學相關的國內外教育或科技網站,收集整理音視頻、文檔、圖片、動圖等多元化資料,同時將這些資料按照試題庫、課件PPT、教學參考資料、知識拓展文獻等進行分類整理。同時,依托本系已經獲批的細胞生物學自治區級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課程現有教學資源,從中摘取精華內容,如試題、課件、部分教材等組織教師將其翻譯成英文并分類歸檔。此外,我們還對本系現有教學資源中部分全英文資料根據講授內容進行歸類建檔,并根據與教學內容的相關性進行標記。
目前本課程已建立了全英文的細胞生物學標準化教學課件1套。同時,利用錄頻軟件分章節、分知識點錄制了細胞生物學全套教學視頻,共計72個,可以滿足留學生在線自學需要。此外,我們已經獲得大量與醫學細胞生物學相關的全英文教學視頻、圖片、電子教材、教學課件、拓展文獻等優質教學資源,并建立教學資源云。
完成所有教學資源的分類歸檔后,我們充分評估本校在線學習平臺的執行力,利用本平臺現有功能,按照以下流程組織線上教學活動(見圖1)。首先,任課教師在開課前一周發布學習任務,明確告知本次課程知識點的數量及重、難點所在,設置學習要求,便于學生對教學目標的整體把握。利用在線學習平臺推送學習資料,包括教學視頻、教材電子書、參考文獻、全英文動畫小視頻等,根據學習內容限定學習時間及任務完成截止時間,同時根據任務完成情況設置不同分值,督促學生自主學習。其次,在接下來一周的時間內,學生自主完成全部學習內容,要求每一項學習活動必須100%完成后才能繼續下一項任務,待全部學習任務完成后利用課后作業驗收學習成果,要求每次課程按照自主學習和課后作業各50%的比例進行總分核算。在此期間,任課教師通過微信隨時與學生溝通,對于個性化問題采取私聊方式,對于共性化問題通過班級微信群或學校在線平臺消息功能進行共享。隨后,任課教師利用課余時間,進行作業批改,總結學生自主學習情況,根據學習平臺統計,梳理出錯題排行前10名,并將其對應到相關知識點。接下來,與學生商定直播時間,利用直播教學對本章節重難點問題進行集中講解,同時對照錯題排行情況進行重點分析。

圖1 留學生細胞生物學在線學習流程
為了充分調動學生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我們還充分利用直播課堂(釘釘直播或騰訊課堂)自帶的連麥功能隨機提問學生,尤其針對那些較少發言的學生,以此提高其課堂參與度。除了以上常規教學活動之外,考慮到留學生表現欲望強烈,善于發表個人言論,挑選了一些不在教學大綱講授范圍內,但學生普遍較感興趣的內容開展“頭腦風暴”及分組討論,學生可以在平臺上發表自己的意見,教師隨時進行點評和答疑,最后通過小組成員推選,選取一名代表通過課件形式在直播課堂的最后時間進行匯報,完成學生間互評及教師點評。如“線粒體”一章,重點及難點內容為線粒體電鏡下結構及其功能,而對于“線粒體融合與分裂的分子及細胞生物學基礎”并非大綱要求掌握的內容,我們以此為題,要求學生自行查閱相關資料,小組內組員相互討論,自行分配任務,制作不少于5頁的專題PPT,同時撰寫小論文1篇,最后通過直播課堂進行匯報。此舉極大地提升了留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參與程度極高,相較于在中國學生中開展的類似活動效果更好。至此,我們完成細胞生物學一堂課的基本環節,最后,利用在線學習平臺再次設置隨堂測試,習題涵蓋之前錯題排行前10名的類似內容,以期達到不斷鞏固學習內容、加深學習印象的目的。
截至2020年6月底,我校已經完成了本校2019級臨床醫學專業53名留學生細胞生物學云課堂的學習及期末考試,為真實反映留學生的學習效果,我們制訂了詳細的考試細則,加大過程性考核比例。過程性考核占總成績的50%,包括教學資料學習完成情況(10%)、課堂討論及提問情況(10%)、課后作業完成情況(10%)、隨堂測試考核情況(10%)、實驗報告(10%);終結性考核占總成績的50%,從題庫抽題,限時90分鐘,通過在線學習平臺閉卷考試形式完成,同時必答題包括學生對教學活動及授課教師的評價及意見。通過對最終成績進行分析,發現留學生對于細胞生物學的學習內容掌握良好,絕大多數學生成績處于中上水平,相較于本校2018級留學生在去年同期正常開展的線下學習,平均成績有所提高,尤其是不及格人數顯著降低。見圖2。

圖2 2019級及2018級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留學生細胞生物學期末成績分布
通過留學生對細胞生物學線上教學活動的評價我們發現,絕大多數學生普遍感到學習方法得當,教學內容豐富,學習效果滿意。然而,在留學生的反饋意見和建議中也發現,從學生角度而言,目前采取的線上教學模式還存在作業量較大、學習任務重、學習壓力大的情況。此外,由于網絡及空間限制,師生間互動頻率較低,教師無法全面展示其授課技巧,學生更會對本就枯燥抽象的教學內容感到厭煩。對此,可以考慮加強小組合作性學習,精簡教學視頻及課后作業等。我們認為對于留學生而言,其本身對于學習任務存在拖沓、被動的毛病,因此有必要加強作業完成的時效性,強調學習規劃的重要性,要求當天的學習任務必須完成,絕不拖到第二天,并在期末分值中對于及時完成作業的學生給予適當獎勵,以此激勵學生。同時,對于師生間缺少互動,我們考慮可以將部分注重細胞結構且比較好理解的內容,如“不同細胞骨架電鏡下結構的異同”設置成分組討論課,將授課及學習的對象全部交由學生,由學生完成從課前預習到直播授課再到課后總結、作業批閱的全過程,而教師在此期間只負責扮演傾聽者和引導員的角色。此舉不但能有效減輕相應的學習任務及負擔,降低留學生學習壓力,還能極大地提升其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習效率。此外,還需要加大視頻連接的頻率,以及時了解學生動態,聽取學生意見。
通過一學期的積累及實踐,我們已經獲得一定數量留學生相關細胞生物學在線教學資源和教學經驗,然而這些資源儲備遠不能滿足高效、有序開展在線教學的需要,仍需要全方位收集整理更多的在線資源,并將這些教學資源分類整理,使其更系統化、全面化、可視化。此外,如何更加充分合理利用在線平臺,實現全方位的資料推送、線上自學、在線自測、線上分組討論、線下課堂理論授課、線下小組互評等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方法成為將來進一步打造留學生細胞生物學“金課”的關鍵。我們希望通過努力,能夠充分調動留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留學生全面掌握細胞生物學相關基礎理論知識,同時也為摸索留學生創新性教學模式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