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小迪 李鐵浪 郭永紅
退行性腰椎滑脫癥(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DLS)又稱假性腰椎滑脫[1],是指由于腰椎退行性病變、關節突關節紊亂、周圍韌帶松弛、椎體失穩,導致椎體向前或向后滑脫,嚴重時壓迫相應神經根,出現腰痛或下肢麻痹、疼痛等表現的疾病。以腰4、5椎體滑脫多見[2]。本病屬中醫學“腰痛”“痹證”等范疇。中醫學認為本病主要病因為慢性勞損、跌撲損傷、肝腎虧虛、外感風寒濕,致風寒濕瘀痹阻脈絡,或筋骨失養,出現“筋不束骨”最終導致DLS。DLS的治療方法多種多樣,但需要進行手術治療的患者僅占20%[3],因此保守治療作為該病的首選治療方式,且大多數患者可通過保守治療緩解或治愈[4]。推拿是治療該病的常用方法之一,具有對脊柱局部環境的調節、改善循環、鎮痛及緩解肌肉緊張等作用[5]。現通過在臨床上對比胡氏按壓法與常規推拿,為胡氏按壓法治療DLS提供理論依據,現將結果及過程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衡陽市中醫院椎間盤病科的住院患者48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24例,年齡39~65歲,病程為1~120個月;對照組24例,年齡46~65歲,病程為3~88個月。2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例,
1.2 診斷標準參考2016年版《實用骨科學》的退行性腰椎滑脫癥診斷標準制定[6]:①腰背部僵硬、壓痛、叩痛,棘突臺階感或伴有坐骨神經痛。②X線表現為腰椎退行性改變,峽部完整,退變滑移。③腰椎前后平移≥2 mm。④具有腰椎MRI、CT、DR證實相應節段。同時具備上述①、②、③條即可確診。同時排除外傷及既往有相關腰部手術等病史。
1.3 納入標準①符合上述診斷標準;②年齡18~65歲,性別不限;③退行性腰椎滑脫均為III度以下;④最后一次治療距離本次治療間隔大于1個月;⑤研究期間除本試驗研究方法外未使用其他治法;⑥自愿參加本試驗研究并由本人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①不符合納入標準;②Ⅲ度及以上的退行性腰椎滑脫或其他類型的滑脫、腰椎骨折、腰椎腫瘤、結核、骨質疏松,或有腰椎滑脫手術指征者;③妊娠或哺乳期婦女;④心、肝、腎功能不全,合并有血液、呼吸、內分泌系統等嚴重疾病及精神病患者;⑤不能堅持治療或依從性差的患者。
1.5 治療方法參照全國高等中醫藥教育教材、“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十三五”規劃教材《推拿治療學》[7](第3版)制定操作方案。治療組:運用胡氏按壓法手法進行治療:①患者取俯臥位,囑患者的雙手在床邊自然垂放,術者針對患者開展腰部及腿部的放松處理,術者用一指禪推法在患者脊柱兩側膀胱經、臀部及下肢后外側施術,持續5 min。②根據癥狀可選取腰陽關、腎俞、大腸俞、夾脊、環跳、居髎、委中、承山及阿是穴等,以阿是穴為重點部位,采用一指禪推法或肘推法,以患者可以忍受、有酸脹感為度,由上而下重復操作,持續10 min左右,使患者有輕快感為宜,腰部肌肉能夠處于放松狀態。③患者腹下墊枕頭,約15 cm厚度,術者雙手重疊,一手的掌根部位置于后脫位的椎體棘突上(前脫位置于兩側椎體棘突上),雙肘垂直,憑借自身的重力掌根貼實于發力部位,并囑患者放松,術者發出“嘿”的聲音,當“嘿”發出的瞬間身體同時向下垂直發出爆發力,形成沖壓力,反復上述動作2~3次,若術者聽到腰椎“咔”的聲音后,則停止動作,提示復位成功,施壓力度大小應根據患者的耐受情況及滑脫程度改變。④結束后予以放松,予以摩、揉腰部肌肉,最后配合拍法收尾,操作時間為2 min。對照組:運用常規推拿治療:①患者取俯臥位,囑患者的雙手在床邊自然垂放,術者針對患者開展腰部及腿部的放松處理,術者用一指禪推法在患者脊柱兩側膀胱經、臀部及下肢后外側施術,持續5 min。②根據癥狀可選取腰陽關、腎俞、大腸俞、夾脊、環跳、居髎、委中、承山及阿是穴等,以阿是穴為重點部位,采用一指禪推法或肘推法,由上而下重復操作,持續15 min左右,使患者有輕快感為宜,腰部肌肉能夠處于放松狀態。③予以摩、揉腰部肌肉,最后配合拍法操作收尾,時間為2 min。
1.6 觀察指標①VAS評分:采用疼痛視覺模擬標尺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8]對患者治療前后疼痛程度進行觀測記錄,具體方法為:使用一條長約 10 cm 的游動標尺,一面標有10個刻度,兩端分別“0”分端和“10”分端,“0”分表示無痛,“10”分代表難以忍受的最劇烈的疼痛,將有刻度的一面背向患者,讓患者在尺上標出能代表自己疼痛程度的相應位置,醫師根據患者標出的位置為其評出分數。以“0~2”分為“優”,“3~5”分為“良”,“6~8”分為“可”,“>8”分為“差”。②JOA評分:日本骨科協會(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9]制定JOA下腰痛評價量表,包括臨床體征(6分)、日常活動受限度(14分)、主觀癥狀(9分)。最低為0分,最高為29分,分數越低,功能障礙越明顯。臨床癥狀改善率=(治療后評分-治療前評分)/(29-治療前評分)×100%。
1.7 療效評價標準參照JOA評分量表評分擬定:最高分為29分,計算好轉率=(治療后得分-治療前得分)/(29-治療前得分)×100%。治愈: 癥狀、體征完全消失,恢復工作;改善率大于90%。顯效: 體征、癥狀明顯減輕,日常工作無不適感;改善率大于60%。有效: 癥狀減輕,體征部分存在,日常工作有疼痛感;改善率25%~60%。無效: 癥狀、體征無變化;改善率小于25%。

2.1 2組患者療效比較治療組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2組患者治療前后VAS、腰椎JOA評分比較與本組治療前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2組治療后VAS、腰椎JOA評分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治療前后VAS、腰椎JOA評分比較 (例,
DLS患者以中老年人為主,目前DLS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但目前對于滑脫的機制及原因尚未完全闡釋清楚[10]。常表現為腰痛,可伴有神經根痛或間歇性跛行等臨床癥狀[11]。臨床上常用X線、CT、MRI進行診斷及鑒別診斷,MRI能夠更好地判斷向后滑脫的腰椎節段是否對脊髓產生壓迫,故對后續的治療方法起到較好的引導作用。手法復位治療作為治療DLS的常用方法之一,也是中醫治療DLS的一大特色,胡氏按壓法由衡陽市中醫醫院前針推科主任醫師胡國華創立,胡主任師承推拿海派傳人朱春亭名老中醫,于20世紀80年代,通過自己豐富的理論知識及多年積累的臨床經驗創立該手法,胡氏按壓法在多年的臨床實踐中被廣泛運用,目前是衡陽市中醫醫院治療腰椎疾病的常用手法。該手法是在雙手重疊按壓法的基礎上結合整復手法,并配合沖擊療法及氣門運用,其手法核心是“即發即收、發而不透”,胡氏按壓法結合了傳統的推拿手法和解剖學知識,對腰椎間盤突出;小關節紊亂、錯位;腰肌勞損、肌肉損傷等腰部疾病都有較好的療效。胡氏按壓法能起療效的關鍵在于臨床操作的積累以及平時氣功的修煉,操作手法是臨床醫師的基本功,大量臨床實際操作的積累有利于醫者針對不同體質的患者展開合適治療方案。氣功的修煉是以太極拳、五禽戲等傳統功法為主,注重調神,醫者安神定志、思想集中,并使患者的“神意”和醫生的“神意”達到高度的統一[12]。胡氏按壓法能夠改善脊柱承重力線,消除神經根壓迫,降低滑脫節段前部結構膠元組織張力,增加后部結構膠元組織張力, 減少關節突和棘突的抵觸力, 使滑脫椎體間產生向后擠壓力及糾正矢狀面旋轉, 從而為臨床癥狀的消除及神經功能恢復建立堅實的結構性穩定[1]。
本研究結果表明:2組通過治療后VAS、JOA評分均較治療前都有所改善(P<0.05),治療組的療效好于對照組、且改善程度要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胡氏按壓法治療退行性腰椎滑脫癥的效果明顯,優于常規推拿治療,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