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方潔 張 婧
(三峽大學 科技學院,湖北 宜昌 443000)
就兩者的教學模式特點而言:傳統教學是以教師、教材、課堂三者相互配合形成的知識傳授體系,教學目標是完成知識傳授,教學環節服務于教學目標,教師在課堂上對教材內容進行系統講授,向學生傳遞前人積累的文化知識技能和經驗。學習過程中考察學生的記憶力、自我理解能力與知識間接應用能力,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在短時間內可以掌握大量的理論知識。而項目驅動式教學中學生可以參與到真實的項目中,以真實情景中的“項目”為教學的中心,學生通過合作的方式拓寬對不同領域知識的學習和技能的掌握。前者具有組織控制嚴密性且學生為被動接受對象,后者課程設置具有多元性且學生為主動探究對象。就其教學過程而言:傳統教學模式流程是在課程開始之前先由老師概括主要知識點,接下來通過讓學生回顧已學知識點與新知識講解形成串聯,最后以講授新課并布置作業督促大家更深入學習。項目驅動式教學是通過“項目驅動——教師引領——實戰演練——共同討論——總結歸納”五個步驟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前者較于刻板式的理論知識掌握訓練,后者是挖掘與拓展學生自我潛力與創新思維的不斷深入的過程。就其交流方式與最后取得的成果而言:傳統教學中老師為主講人,常規操作為老師進行提問,學生圍繞書本上已有正確解題思路進行分析解答,是一種單向式且具有被動互動性的交流方式,最終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表現給予表揚或糾正,讓學生形成一種固定的模板式解題思路并應用于學期末的測驗考試中。項目驅動式教學中師生共同互動,學生會主動請教學習,師生是雙向交流的方式。老師不再是課堂的主要角色,更多的是項目的開啟者,項目展開過程中的組織者,最終對項目完成情況的評價總結者。老師通過對學生多方面的綜合能力表現給針對性的意見,使學生發現并擁有屬于自己的學習方式。
我國傳統教育將“直接傳授”默認為了知識獲取最便捷的途徑。學生結合聽、寫、練的方式對知識進行多次回顧達到記憶,沒有注重學生自身潛力的挖掘、實踐能力的展開與創新能力的培養。在交流方式中老師為話題的開啟者,師生交流單一性,從而讓學生思想封閉,缺少了合作學習和思維拓展的能力,最終造成大部分學生自身適應能力不強,對學習的興趣下降,自我提高意識淡化,不注重實踐的作用,導致畢業生專業知識及能力與用人單位的需求脫節的問題比較突出。
項目驅動式教學以學生為主體,以真實的項目為載體來呈現與學生未來職業相關的教學內容,倡導知識不是通過老師的直接傳授獲得的,要根據自身的主動汲取與他人幫助進行多方面的考慮完善得到的。該教育方式中由教師對學生進行引導,從根本上促進學生通過完成具體項目來理解、消化、進而靈活應用所學知識。教師帶領學生參與到真實的項目當中,在碰到困難的情況下能夠主動進行知識補給或者向老師請教,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學生在學習上的短板并且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學生通過能夠自主完成項目到對知識有所感悟從而激發自身優勢建設,培養學習上的獨立性,讓學生有獨立思考但又互相合作,主動承擔并且認真負責的精神。在實操階段每個學生都有機會選擇自己所擅長的部分做出成績,可以減輕大部分學生在學習上產生的自卑感與消極感,同時,也為緩解課堂氛圍起到積極作用。對于項目的最終完成結果由學生互評到最后老師點評,共同發現問題并且提供良好的應對方案能激發學生更深的理解與掌握,也能讓學生在語言表達與邏輯思維方面得到很好的鍛煉。
播音主持藝術專業作為新聞行業所需人才的培養之地,項目驅動式教育更能為專業人才的塑造提供有力的幫助。將項目驅動作為該專業課程設計的核心理念,以典型的和有研究價值的廣播電視節目及其播音主持藝術為研究對象,采取觀摩、分析、討論、實戰等教學方式,分析節目類型、節目形態、播音主持特點、創作規律、風格特色等與播音主持藝術相關的內容范疇,幫助學生拓寬專業視野,形成專業標準,樹立節目觀念,強化創作精品節目的意識。通過讓學生參與真實的節目錄制實戰演練,著力培養學生對各類節目制作的策略意識和實踐能力。
作為一門培養和提升播音主持藝術專業學生節目制作素養的實踐性課程,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著力強化“以生為本”和“項目驅動”理念,優化《播音主持案例分析》課程框架和教學內容,探索“小班制”背景下“實戰演練”教學模式。以“基于項目驅動與實戰演練的職業體驗式教學”作為改革方式,通過“項目驅動——教師引領——實戰演練——共同討論——總結歸納”五個步驟,讓學生參與真實的上鏡直播實戰演練,著力培養學生在直播方面的策略意識和實踐能力,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讓學生在與同學的“比、拼、趕、超”中不甘落后,奮勇向前。在項目驅動式教學法下最終形成學生動起來、課堂活起來、效果好起來并且學生擁有自主性、主動性、創造性,能夠發現學習中的樂趣,積極與老師主動交流的魅力課堂。同時,作為線下課程改革項目,本專業課程可以依托校內用于課程訓練的“演播廳”、“錄音棚”和“多媒體教室”,仿擬電視臺及傳媒機構的實際環境,創設一線主持人節目制作的氛圍情境,通過“實戰演練”使學生有真實的節目制作的訓練與體驗,使學生掌握在實戰直播環境中準確、靈活、自然地運用主持人語用策略、內外部表達技巧完成職業語言表達的能力。最后結合學生的各方面表現制定合理的評價標準,以便學生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有明確的項目目標。評價中既注意對技能和成果進行評價,也要對學生的態度和方法進行評價。根據項目開展進程評價要有階段性、結論性,重視以學生能力為主的考核。
1.堅持以實踐為導向,促進自我發展
課程堅持以新時代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卓越播音主持人才的培養要求和需求為立足點,強化“以生為本”和“實踐導向”理念,優化課程框架和教學內容,多個操作性實踐環節進行項目化分解,明確實踐標準、流程和細節,注重加強學生的自我評價與行為反思,引導學生自我改進,促進學生的職業素質養成和發展。
2.研發五環節教學法即“項目驅動——教師引領——實戰演練——共同討論——總結歸納”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真正發揮學生為主體進行課程內容的準備與開展,教師參與引領作用通過對項目內容進行舉例講解再讓學生組織開展演練,最終通過共同討論對課上表現的綜合情況做出歸納,分析項目完成過程中容易被忽視的問題并以小組為單位分享解決方案。
3.突出項目驅動,達成目標實現
將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重難點轉化真實的上鏡直播,推動學生在學習中主動參與、積極思考、科學反思,有助于其將知識轉化為能力、將能力涵養為素質、將素質提升為就業競爭力和職業發展力。
在項目式驅動教育模式下,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動手能力。逐步消除了概念教學為主線的課堂教學方式所帶來的弊端,加強了節目前期設計、節目拍攝和節目后期制作等重要過程的訓練,打破了在碰到實際節目編輯制作問題時無從下手的尷尬局面。克服了原本只重視理論知識,不注重應用的缺陷。改變了播音教學過多注重字正腔圓的片面性,加強了播音主持學內容和其它應用領域知識點的交叉學習,如政策法規、軟件方法等,著重提高了學生學習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探索出項目切實可行的思路和辦法。
綜合考慮項目驅動式教學展開過程,不適合強加于所有課程。關于項目教學的內容選擇要與實際生活相契合,能夠起到鞏固理論知識的作用。項目驅動的簡易程度要有把握,學生可以通過現有知識的積累并且能夠獲取相關幫助在合作之下中可以達到的。對于最終項目展示結果,要求學生互評為主,老師進行補充說明為輔,對于評價的方式要多樣化、多層次,使每個學生在課程結束后都能夠尋求到自身的成就感,激發學習動力。
對于教師而言,應該是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和職業實踐技能,能夠完成引領、組織、協助、監督的任務,教學行為應該是積極向上的,能夠合理安排教學時間同時讓學生達到小組計劃,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清晰職業定位,提高自我認知能力。
在媒介革新的時代,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人才培養成為滿足新媒介人才需求的重點任務。通過分析傳統教育模式下對該專業的限制性和在項目式教學下取得的成果而言,確定采用項目式教學法可以對本專業課程進行不只是表面上優化而是實打實地改革,以此為基礎糾正學生被動獲取知識的習慣,也一定程度上改變專業教師的守舊思想和媒體理念,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發現與解決問題、創新性思維的能力,培養出更多具有新媒體素養的合格播音主持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