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旌
《教育部關于2013年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意見》對教育改革進行了系統部署,在人才培養模式、辦學體制、管理體制、保障機制四個方面,從國家層面重大改革、地方承擔試點以及基層自主改革三個層面,推進教育改革的總體格局。首都師范大學附屬朝陽實驗小學作為“中小學與高校合作開展創新人才培養”的試點學校,通過“大小聯動”的實踐研究,在學校干部隊伍建設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通過“大小聯動”,使干部明確學校辦學理念和目標定位。為找準學校發展方向,校長帶領干部團隊學習、討論國家教育政策和相關理論,審視辦學困境,形成新認識:“大小聯動”的本質是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將原有資源變成優質資源,讓劣勢和優勢發生翻轉,激發干部教師的內在驅動力。
“翻轉”使干部團隊更加清晰學校內涵發展的指導思想和發展路徑。一是尊重差異,相信個體的發展潛力,激發干部教師的發展潛能,轉變以往的辦學方式和激勵機制;二是系統開放,從外部環境中獲取信息,與內部環境相互作用,提高學校系統的管理效能,在推進合作協議項目建設過程中發揮統籌協調功能。在“激勵理論”“系統理論”指導下,校長帶領干部團隊確立了辦學理念和辦學目標,建立了共同愿景,干部在落實工作的過程中,不斷進行智慧碰撞,開展創新實踐,促進學校的快速發展。
通過“大小聯動”,干部帶領教師有效進行項目推進。合作辦學的性質明確了“大小聯動”的特點,即為小學優質發展拓展更開放的空間,提供更優質的教育資源和服務,取得合作效益最大化。學校創建了“雙向三層結構管理”推進機制。
在“需求”上,明確“學校需要什么”。干部工作從三個層面開展:決策層,從課程、隊伍建設上整體設計,做好規劃,明確目標;管理層,做好計劃和方案,合理解決信息資源、人才資源在時間和空間維度上的分配與使用,組織實施和落實;教師層,對教師的教育教學任務和專業發展提出具體要求。
在“供給”上,明確“大學可以提供什么優質資源”。將大學教育理論和學科建設優勢作為“造血干細胞”,與學校原有教育資源相結合。以大學人才資源為核心對優質人才資源合理架構:首先,成立由大學專家、區學科專家和特級教師組成的“專家智囊團”,為學校整體發展和建設項目把舵;其次,讓大學科研副校長發揮作用,指導干部團隊進行課程資源開發和科研課題研究的組織與實施;再次,借助大學各學科教授的力量,指導課堂教學改革,助力教師隊伍發展。
在“雙向三層結構管理”推進機制建設過程中,領導班子不斷調整“供求”關系,完善管理機制和工作機制。在推進教育教學工作方面,從三個層面起到了作用:決策層面,助推了教學改革和課程建設;管理層面,豐富了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訓的內容和形式;實施層面,提高了教師競爭激勵機制的效能和作用。在推進特色項目建設方面,學校采取“化整為零,分段實施,各個突破,成果分享”的方法,把項目內容融入常規工作,制定階段目標按計劃落實。各校區各有重點,分工合作,先試點突破,再推廣實施,分享成果,達成目標。在推進人才隊伍建設方面,學校不斷完善師德建設工作制度以及教師專業發展工作機制,加強名師工作室建設,促進學校骨干梯隊形成。
(作者單位:首都師范大學附屬朝陽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張妍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