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美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下,也讓越來越多的教育研究者開始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但是,在實際的作業設計中,機械式、重復性的作業設計依舊占有較大的比重。這樣設計的作業形式,單一、枯燥,容易讓學生將作業視為一種任務、負擔,會降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習動力不高。所以,如何優化小學高年級數學家庭作業,就成為教師需要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數學;家庭作業;優化方式
新課程改革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數學知識,還要將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從而提升自己的價值。對于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來說,其數理邏輯思維、抽象思維能力已經到達了相對成熟階段,相應的數學作業的布置,也要貼合學生的實際,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的價值。這就成為小學高年級家庭作業需要完善的問題。下面,本文就對小學高年級數學家庭作業的設計優化方式進行探討。
一、分層作業,尊重學生差異性
設立分層作業的目的在于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性。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層次會根據自身能力的不同而不同。傳統的作業設計中,教師設計的作業比較單一,不具有針對性。但是,這樣的作業設計不適用于所有學生,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覺得作業較為簡單,無法提升自己;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覺得作業難度較高,容易打擊自己的學習信心。因此,在設計作業的過程中,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實際,設計不同層次的作業,既符合所有學生的學習能力,還能提升他們的學習效果。不然的話,不能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例如,教師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層次可以分為三種層次的家庭作業:基礎知識為主的例題、略有難度的自選題以及針對學生優勢的創新題。學生就可以選擇適合自己學習能力的題目。在設計“簡易方程”的作業時,基礎知識為主的例題可以這樣設計:a+a+a可以寫成()等例題;略有難度的自選題可以這樣設計:某班級有a人,男生26人,問女生有多少人?等例題;針對學生優勢的創新題可以這樣設計:小明騎車平均每分鐘走200米,學校路程和家有4000米。小明騎行了n分鐘之后,距離家有多遠?當n=9時,小明距離家有多遠等例題。在設計了這些不同難度的作業后,教師要合理分配給不同層次的學生,讓相應的學生完成相應的練習。這樣設計的作業難度符合各學習層次的學生,能減少學生大量習題的困擾,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從而發展對數學的興趣,提高作業質量。為學生設計不同學習難度的題目后,學生可以在適合自己難度的學習中,掌握知識、記憶知識,有助于學生的全面提升。
二、動手作業,培養學生動手能力
數學知識是可操作的。眾所周知,數學概念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小學生的理解能力不高、年齡小、思維認知不足等原因,在解答數學題的過程中,會因為對知識的錯誤理解,導致解題正確率不高、學生學習動力下降的情況。所以,為了讓學生主動寫作業,發展學生興趣,教師要利用好學生愛動手的特點,通過設計動手作業,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掌握知識,提高教學效果,培養學生動手能力。
例如,在設計“可能性”這部分數學作業時,針對可能性的認知以及如何判讀可能性知識的教學,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預習作業,讓學生在預習作業中,有效掌握本節課的知識點,從而實現對知識的深記憶。在預習作業中,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為學生設計作業內容:從互聯網中找一些相應的圖片、動畫,并添加一些預習問題,用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有目的、有方向地預習。教師可以這樣設計:利用廢棄的紙、泡沫,制作一個不透明的盒子,并將紅紙、白紙、黃紙放置進去。在不斷從盒子中,抽取紙的時候,感受可能性、不可能性。當然,為了增強學生的記憶效果,在預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錄像的方式,將自己的制作、實驗過程詳細地記錄下來。學生在不斷操作和表達的過程中,想要探索的積極性被激發出來。如果學生出現了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這就需要及時記錄和整理,并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分享和解決。為學生設計可操作的作業,活躍了學生的頭腦,學生在不斷的動手操作中,強化了知識的記憶和理解。并且,在動手實踐中,學生的興趣也更加濃厚,有助于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
三、合理評價,打破固有形式
在各階段的課堂、作業學習中,評價是不能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評價也是作業教學的一個環節。學生在學習完成后,需要教師給出相對應的評價,讓學生發現自己在學習上的不足,從而積極探究其中的原理,實現有效改正。另外,教師還要用鼓勵的評價方式,讓學生獲得精神上的喜悅,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增強對數學學習的動力,使學生更愿意加入到學習活動中,提升學習效果和學習能力。
例如,教師在評改數學家庭作業的過程中,要適當運用平移,增強平移的教育性。同時,教師要為學生創設一個沒有絕對對和錯的教學環境,從而有效激勵學生對數學的動力。當學生完成數學作業之后,教師再通過不同的角度來評價學生,讓學生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和優點,從而調整自己的學習方式。當學生回答的比較全面時,教師要積極表揚,讓學生獲得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勵;當學生回答的有問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及時幫助學生找到問題的所在之處,幫助學生妥善解決;或者,教師可以利用評價語,來提高學生的學習信心,如,評價語:“你學習非常優秀,但是缺少毅力”等;再或者,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發現了教師沒有講解的知識點,也可以將這些內容告知給教師,教師給予學生一定的物質獎勵。只有在不斷調整自己的過程中,學習效果才會有明顯的提升。
綜上所述,設計多樣性的家庭作業,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還能檢測教師的作業設計質量。在作業的設計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基礎,作業的多樣性為依托,結合教學重點,通過分層作業、動手作業以及合理評價等方式,為學生設計家庭作業。讓學生知道做作業原來是件有趣的事情,學生才會主動去進行作業的練習,從而發展自己的數學思維,讓自己的頭腦更加活躍,在不斷的學習中,依然保持對數學學習的動力,實現數學綜合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姚利民.有效的家庭作業策略[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3,2:47-52.
[2]斯文.關于中小學家庭作業問題的調查與思考[J].安徽教育,2000,2:1-2.
(湖北省松滋市南海鎮東湖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