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灶銀
摘?要:小學科學是小學知識教學中的重要內容,老師不僅要重視小學科學教學,而且要注重小學科學的教學效果。本文即是從激發學生科學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思考以及實踐應用教學三個角度出發,對科學有效教學策略進行闡述,以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小學科學;有效教學;教學策略
隨著新課程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傳統的小學科學教學模式已不再滿足當今時代教學發展的需要,注重小學科學有效教學的教學模式逐漸形成。我們知道,在素質教育的要求下,學生全面發展成為教育的重點方向。小學科學學科雖然沒有語數外三大主科重要,但對學生的全面發展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素質教育的持續深入下,小學科學的重視程度明顯提升。目前小學科學課堂普遍存在課堂效率低下的情況,由于教師教學固守傳統,致使課堂效率始終得不到有效提升。為了改善這一問題,本文分析現下小學科學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幾點解決措施,旨在改善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現狀,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針對小學科學有效教學策略進行深入分析和總結,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激發學生科學學習興趣
正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老師在開展小學科學教學時,其首先應當注重對學生科學學習興趣的激發。因為只有真正激發起小學生對于小學科學的學習興趣,學生才能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小學科學的學習當中。反之,如果小學生對于科學學習不感興趣,老師有效教學工作的開展即使再努力,也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所以,激發學生科學學習興趣是保證小學科學有效教學的基礎。
例如,在教學“種子發芽了”一課時,教學老師就可以咨詢學生:“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吃得很多果實都是怎么形成的嗎?”學生:“都是從地上長出來的。”老師:“沒錯,但是從地里生長出來的是什么?”學生:“種子。”老師:“對,你們種過種子嗎?”學生:“沒有。”老師:“從前有一個小故事,講的是有人將煮熟的豆子埋在地里,希望能夠長出莊稼。你們猜猜,他的愿望實現了嗎?”學生:“肯定實現不了。”老師:“為什么呢?”學生:“已經煮熟的種子沒有生命力了,它是發不了芽的。”老師:“沒錯,請同學們看這幾張圖片。”此時,教學老師可以向學生展示種子發芽的圖片,引導學生認識種子發芽。同時,老師還可以將種子發芽的過程制作成為動畫的形式進行展示,以強化學生對于種子發芽的認識。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先是從生活化的方向進行導入,而后又對學生進行了故事化的引導。最后,老師又借助多媒體展開種子發芽的相關教學,如此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們的科學學習興致,而且也能夠提升學生們的科學學習效果。
二、引導學生思考
正所謂“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老師在開展小學科學教學時,其可以通過引導學生思考的方式開展小學科學教學。如此不僅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們的科學學習興趣,而且也能夠很好地提高學生們的科學學習能力。因為學生在不斷思考的同時,其思維能力以及知識掌握能力均得到有效性的提升。所以,老師需要重視對學生學習思維的引導。具體而言,老師可以通過不斷提問的方式啟發學生思維。但是這種提問需要保持一定的連貫性,即引導學生進行邏輯性的思考,而不是隨意提問。
例如,在教學“不同環境里的植物”一課時,老師可以提問學生:“同學們,我們生活的地球上面存在很多種植物,那么你們知道這些植物都是生活在什么樣的環境中嗎?”學生:“有的植物生活在沙漠,比如仙人掌。”老師:“沒錯,還有嗎?”學生:“有的植物生活在海邊,這里水分充足。”老師:“比如呢?”學生:“比如椰子樹。”老師:“你們對比一下,仙人掌和椰子樹之間存在哪些不同?”學生:“仙人掌的葉子非常細小,而椰子樹的葉子則非常大。”老師:“想一想,這是為什么呢?”學生:“因為仙人掌生活在沙漠,這里的十分較少,如果葉子過大的話,就會揮發過多的水分,這就會影響仙人掌的生存。”“椰子樹長得高,而仙人掌長得比較小。”老師:“沒錯,這又是為了什么呢?”學生:“椰子樹長得高,是為了更好地吸收陽光,進行光合作用。而仙人掌生活在沙漠,本身接受陽光的程度就比較強,所以不用長那么高。”教學老師繼續引導學生思考教學。
三、實踐應用教學
正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老師在開展小學科學知識教學時,其應當注重對學生實踐教學的指導,要讓學生通過生活實踐的方式運用科學知識,并且通過生活實踐的方式強化學生對于所學科學知識的學習和理解。具體而言,老師在完成某項課程知識內容的教學之后,即可引導學生進行知識實踐。比如在教學“種子發芽了”一課后,老師即可引導學生進行種種子實踐,不同的學生可以分別種下不同的種子,然后要求學生每天記錄種子的生長過程。最后,老師再引導學生就種子的生長過程進行交流,以保證學生們的知識學習效果。在教學“不同環境里的植物”一課后,老師即可引導學生就生活環境當中的不同植物進行觀察和記錄,而后再將學生們的現實觀察進行統計,從而拓寬學生對于不同環境生長植物的認識。在引導學生開展生活實踐教學時,老師既可以引導學生自主展開實踐學習,同時又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展開實踐學習。合作學習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之間展開充分的溝通與交流,以此加深學生對于所學科學知識的學習與認識,而單獨實踐則有助于提升學生自身的動手實踐操作能力。可以說,不同的實踐作業方式,能夠分別鍛煉學生的不同學習能力。
總而言之,小學科學有效教學并不是一件簡單、輕松的事情,老師不僅要注重對小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這是保證小學科學有效教學開展的基礎。同時,老師還要注重引導學生思維,促進學生思考,而且教學老師還要通過實踐教學的方式,反向促進學生自主思維能力的提高,而且還能夠加深學生對于所學科學知識的理解與認識。
參考文獻:
[1]劉雙信.新課程背景下小學科學課堂有效教學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17(43):161.
[2]李清華,顧長明.小學科學有效課堂教學設計的實踐研究[J].基礎教育研究.?2017,(05).
[3]黃應剛,彭才惠.小學科學課堂中前概念教學的應用[A].第五屆中國教育技術裝備論壇獲獎論文集(中)《中國教育技術裝備》雜志社專題資料匯編.
(廣東省清遠市佛岡縣振興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