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海蘭
“陳老師是一個很優秀的教研員。她不僅是教學能手,也是管理能手,我從她身上學到了很多。”柳州市第四十七中學(以下簡稱柳州四十七中)教師楊建新說。
楊建新所說的“陳老師”,就是柳州市柳南區教研室教研員陳燕萍。她曾獲評為自治區優秀教研員、柳州市優秀教師、柳州市優秀班主任、柳州市學科骨干教師。
“綠色”課堂的推動者
2010—2014年,陳燕萍擔任柳州四十七中科研處主任。期間,她扎實推進學校教研工作,自己有多項課題獲自治區級、市級獎勵。
在柳州四十七中任教期間,陳燕萍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改革,倡導“綠色”課堂,致力于打造“幸福教育”。“綠色”課堂是該校“綠色”教育理念的衍生,強調以生為本,提倡課堂教學要著眼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注重學生人文素質的提高,用發展的眼光評價學生,用贊揚的方式激勵學生。
陳燕萍認為,要建設“綠色”課堂,就要改變“教”與“學”的方式,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為此,她結合EEPO有效教育理論,提出教師在課堂上要關注“5J”(約定、傾聽、表達呈現、小組、團隊)、“5F”(防空講、防空聽、防單一、防花架子、防與學生為敵),并對這些訓練提出了具體要求。
教學中,陳燕萍重點采用要素組合課型,充分考慮具體學情,積極創設合作探究情境,形成了“獨立思考→同桌對學→小組討論→大組討論→學生展示→教師點評”的“綠色”課堂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上陳老師的課,心情會特別愉悅。課上,我們都很愿意表達自己的想法,分享學習的心得,有時一道題就有七八種解題思路,很有成就感。我時常感慨,為什么數學課的時間這么短呢。”陳燕萍的學生、現就讀于四川大學的鐘云玨說。
“綠色”課堂探究取得良好成效后,陳燕萍多次在本校、柳南區、柳州市甚至全區教研活動中上介紹“綠色”課堂的理念與操作方式,并多次上示范課。如今,“綠色”課堂已在柳州四十七中推廣,該校師生都十分喜歡這樣的教學模式。該校教師朱懋帥運用“綠色”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后,深有體會地說:“‘綠色課堂把課堂還給了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樣的課堂充滿了智慧的火花、學習的樂趣,課堂成了學生成長的樂園。”
教師成長的促進者
2014年,由于工作需要,陳燕萍成為柳南區中學數學教研員。進校聽課、評課,指導教師研課、培訓教師成了她的主要工作。在新的工作崗位上,她思考更多的不是個人的發展,而是柳南區數學教師隊伍的建設及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
教研員的有效指導對于一線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至關重要。陳燕萍經常深入教學一線,了解教師的困難和疑惑,組織開展有針對性的教研活動。一次,陳燕萍聽了柳州市航生路中學教師黃木蘭的課,那是黃木蘭第一次上初三數學,由于缺乏經驗,導致教學效果不佳。黃木蘭感到很沮喪,做好了接受批評的準備,但沒想到,陳燕萍沒有批評而是耐心安慰她,并指導她如何研究教參、教材,如何把握教學重難點,這讓她拾回了信心。此后,陳燕萍每聽一節課都會花至少兩個小時指導黃木蘭,有時還會帶上其他學校的數學骨干教師到校指導她。“陳老師每次指導都非常用心,今年我們學校數學成績還不錯,我沒有拖后腿,真的很感謝陳老師!”黃木蘭說。
近年來,柳南區招聘了不少新教師,其中很多是剛參加工作的高校畢業生,培訓新教師就成了陳燕萍的重點工作。針對柳南區數學教學及數學教師隊伍的具體情況,陳燕萍制定了培訓方案,有計劃地開展了30多場培訓方案,培訓內容和形式有復習課、課堂教學、成績數據分析、理論學習、教材研究、經驗分享等。
柳州市航生路中學是2017年開辦的一所新學校,新教師多且缺少學科帶頭人。為了幫助該校教師成長,陳燕萍組織開展了跨學校研修活動:第一步,讓所有新教師分別備課,設計教學方案,然后組織他們對教案進行第一次分析討論,提出修改意見;第二步,組織新教師走進名師課堂聽課學習,并要求做詳細聽課記錄,寫學習心得;第三步,進行第二次集體研討,對第一次修改的教案的內容及教法進行補充修改,形成新的教學設計;第四步,選擇兩位新教師使用新教案上課,做好聽課記錄;第五步,進行第三次集體研討,討論新教師課堂與名師課堂的不同之處,引導新教師進行反思,繼續修改;第六步,換兩位新教師再次上課,再次研討提升。
這樣的培訓方式效果顯著,在近兩年的柳州市統一考試中,柳州市航生路中學各學科成績均排在柳南區前列。
名師成長的領航者
2018年,柳州市農村中小學陳燕萍名師工作室成立。該工作室由8位柳州市名師、柳南區骨干教師組成,他們教學基本功扎實,實踐經驗豐富,并富有教育情懷,敢于創新。作為工作室主持人,陳燕萍致力于把工作室建設成柳南區初中數學教學改革的實踐基地,并將工作室成員培養成初中數學領域的名師,最后通過名師的力量帶動柳南區數學教師隊伍的發展。
該工作室以“導師引領、同伴互助、交流研討、共同發展”為思路,以課堂為陣地,以網絡平臺為載體,深入開展“名師送課”“同課異構”“座談交流、專家支招”等活動。這些活動促進了成員教師和學員教師專業能力的提升。作為學員教師之一的袁艷芳對此深有體會,她舉了這樣一個例子:2019年11月15日,她與成員教師楊攀上了一節同課異構課《解方程解應用題——球賽積分問題》。課上,楊攀以洋溢的激情和有節奏的教學獲得好評,她則憑借嫻熟的技巧、有效的教法受到贊譽。兩位教師的教學基本功扎實,執教理念新,執教能力強,授課“同”中見“異”、“異”中求“同”,為觀課教師展示了不同的教法與技巧。袁艷芳告訴記者,當時柳州市鹿寨中學主管教學的領導、初中部全體數學教師、部分高中教師參加了這次活動,大家均對本次活動和兩位展示教師的能力予以充分肯定。
陳燕萍還組織工作室成員教師和學員教師外出參加各種觀摩學習活動,拓展他們的視野。目前,該工作室已形成了一套嚴密的教師研修制度,每次活動都做到“六有”,即有計劃、有方案、有簽到、有研討、有總結、有考核,這讓該工作室的每一次研修活動都能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如今,該工作室已經成為柳南區乃至柳州市小有名氣的名師工作室,吸引了不少其他學校的教師加入,工作室規模日益壯大,學員教師已由原來的6人增加到了20人。2019年,該工作室獲評為柳州市優秀名師工作室。現在,該工作室在陳燕萍的帶領下,繼續開展各類教研活動,并重點加強課題研究引領。
“教研的路上有很多美麗的風景,作為教研員,我會盡我所能,和老師們一起,共同成長。”陳燕萍說。
(責編 蒙秀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