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遠芬
【摘要】我國新課改所倡導的教育理念是美育,在小學教學中,通過美育可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情操,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達到以美育人,美成德立的教學目標。本文主要探究小學班主任德育中的美育教學策略,以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小學;以美育人;美成德立
在我國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小學班主任德育中,美育是重要的教學內容。小學班主任應善于發現學生的美、挖掘學生的美、欣賞學生的美,并推行學生的美好品質,讓學生踐行美,形成學生的行為美,讓學生擁有美的語言和美的思想,從而善于發現生活中的美,同時也能發現其他人的美,并進行美的推崇,從而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和人文素養。
一、樹立美育的教學意識
美育在小學教學中具有重要價值,美育主要是在教學中讓學生認識美、創造美,從而促使學生全面發展,達到德育的教學目標,審美教育需要對學生情操和心靈開展教育,有助于立德樹人教學任務的完成。美育教學不僅培養學生的知識技能,而且有助于學生思想情感和精神境界的提升。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美育意識,課堂美育指的是通過教學中的體態、課堂結構、語言等要素體現教學中的美學價值,這樣學生可更好的認識美、欣賞美、體驗美、創造美,實現審美教育功能。例如,班主任可通過“美育”主題的班會,引導學生在班會上發表關于美的認知,同時也可給學生播放宣傳美的視頻,讓學生加強對于美的理解,讓學生的美育意識更強烈。此外,班主任也可利用班會時間帶領學生看戲劇、聽音樂會,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的審美能力也能得到提升。
二、加強美育教學制度的完善
小學美育教學,可從各個方面加強教學制度的完善。包括板書設計、教研都要有制度的完善,從制度方面規范美育元素的滲透。教師可通過板書體現美育,包括傳統板書和多媒體課件板書,都可反映審美觀念。班主任在教學中可通過板書和課件,將美育元素滲透其中,保證課件與板書的同步化,學??芍贫ㄍ晟频闹贫?,加強集體教研和小課題研究,注重多媒體課件和傳統板書的融合,確保板書設計和多媒體課件設計體現美學元素,提升板書和課件質量。同時,學校要求的板書必須有規定的格式和字體要求,同時對課件的背景和版式也有要求。
三、在教學中挖掘美的教學元素
小學班主任在美育過程中,如果只是對學生進行美的灌輸,很難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班主任在教學中可通過多種教學手段,挖掘關于美的教學元素,讓學生在情感上獲得共鳴,可借助多媒體圖片、音樂的形式,提升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通過多媒體圖片、音樂的感官沖擊,讓學生理解教學內容中蘊含的美,從而達到美育教學目標。在此過程中也可激發學生對美的興趣,通過正確的引導,讓學生能夠發現美、傳播美、創造美。美育需要師生共同參與,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應積極參與到對美的探索過程中,讓學生學習美、追求美。教師可根據學生的成長特點,在傳遞知識的過程中,加強學生對美的感知,獲得關于美的情感體驗。
課堂中美育的滲透可利用課本教材中的資源,采取有效的方法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元素,有助于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班主任可將美育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通過責任的履行,運用優秀的教材內容,感染和熏陶學生,在課堂中滲透美育教學,有助于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學生具有較強思維能力和情感能力。
四、提升教師的美學素養
教師提升了自身的美學素養,才能更好地開展美學教育。因此,教師在美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班主任需要在自身美育素養提升的基礎上提升學生對美的興趣,挖掘學生的審美能力;注重專業教師隊伍的打造,通過教師美育素養的提升,更新教師的審美意識,保證教師通過專業化的教學手段推動美育活動的順利開展。學??山M織教師定期培訓,對教師從專業水平、教學方法方面加強指導,提升整體師資水平。同時可組織教師開展豐富的課外活動,讓教師積極參與,有助于美育的實施。
五、注重美育與文化生活的結合
對于美育的滲透,需要課程與文化生活的結合,學生在熟悉的生活環境中,可發揮自身的創造力和想象力,確保學生在生活中發現美,提升審美能力。美育與文化生活結合的過程中,可激發學生的內心情感。教師應加強情感教導。美感的產生需要班主任的引導和啟發,有助于學生體驗美。教師的引導發揮著很大的作用,教師可通過課本中情感因素的挖掘,給學生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受到良好的熏陶。同時班主任應注重對學生的情感滲透,在美育中滲透情感元素,教師應以身作則激發學生的審美情感。
六、注重良好教學環境的創設
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提升,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是基礎。因此,學校應加強相關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學校的教學設備。小學美育教學可通過教學設備輔助課堂教學內容,從而更好地給學生傳授美育知識。因此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有助于美育教學效果的提升,不僅能夠讓學生在文化課方面有所突破,而且可通過美育教學,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審美能力。
七、完善美育課程體系
美育課程體系的建立,可提升學生的美育素養,在課程體系中加入藝術欣賞類的課程,優化和改善教學計劃和課程結構,可根據不同的專業領域選擇攝影、文學、音樂等藝術形式,并科學設置學分和考核機制,有助于建立科學的美育體系,可保障美育工作的規范化和制度化。同時教師可拓寬美育教學平臺,建立全方位的美育教學平臺,注重美育和新興媒介載體的整合,可利用現代化的媒介載體,實現對學生美育素養的培養。學??蓪ⅰ盎ヂ摼W+”作為媒介載體開展美育活動,凸顯互聯網的優勢。學??砷_拓和創新知識獲取渠道,從而普及美育知識。
八、建立科學的美育評價制度
教學評價是教學的重要環節,通過評價可反饋教學信息,從而反思和總結教學過程,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果。課堂評價需要評價課堂流程和美育元素,在評價指標體系中將板書、語言、教態作為美育的評價項目,并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包括學生評、教師評、家長評。通過這樣的評價指標,可讓教師磨煉板書、訓練教態,在教學中錘煉語言,體現板書、教態、語言的美感,這樣的教學,學生也會潛移默化的受到美的感染,達到美育教學目標。
綜上所述,美育在小學教育中的地位非常重要,班主任可將美育滲透于教學的各個環節,挖掘教材和課堂中的美育元素,通過美育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加強學生審美情操的陶冶。本文主要從樹立美育教學意識、加強美育教學制度的完善、挖掘美的教學元素、提升教師的美學素養、注重美育與文化生活的結合、注重良好教學環境的創設、完善美育課程體系、建立美學評價制度等方面探究以美育人,美成德立的教學策略,旨在提升小學班主任的美育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劉曉婷.試論德育與美育[J].藝術評鑒,2019(23):176-180.
[2]紀東琪.美育視閾下學生美育素養提升路徑探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9(S1):142-143+149.
[3]楊新桃.如何在小學教學中實施美育[J].西部素質教育,2018,4(2):73.
[4]鐘舟,張士亞.淺談小學學科教學中審美教育的實施策略[J].赤子(上中旬),2016(2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