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元沖
摘? 要:隨著《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2017年版)》的實施,經過統整歸類后的高中美術模塊有了一定的變化,攝影與攝像作為單元知識點被納入現代媒體藝術模塊中,屬于選擇性必修課程。文章立足課堂,將手機微拍活動應用于課堂教學中,降低教學難度的同時增強了知識性和趣味性,對提升學生學科核心素養,推動攝影、攝像教學工作起到了實質性作用。
關鍵詞:高中美術攝影、攝像教學;教學困境;突破途徑
一、高中攝影、攝像教學的現狀與困境
互聯網催生的自媒體時代,圖像與視頻是自媒體展示平臺的重要媒介物。攝影、攝像作為人們獲取圖像、視頻的重要方式,將其納入高中美術現代媒體藝術模塊是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是科技與藝術相融合的產物,但是在實施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難,究其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兩個方面。
1. 教學觀念與硬件裝備落后,難以適應時代發展
承擔攝影、攝像教學任務的多為美術教師,他們并非都是攝影專業出身,專業水平參差不齊導致教學實施過程存在差異,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效果。攝影、攝像與科技發展密切相關,如今豐富的網絡教學資源為教師的自我研修提供了便利條件,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增強現代媒體藝術素養,以適應新時代教學發展的需要。攝影、攝像是選修教學的亮點,是學生最樂于參與的美術活動之一,但是各高中在攝影、攝像教學器材裝備上一直存在短板,無法滿足實際教學需求,成為限制課程實施的又一因素。
2. 傳統教學專業性強,不符合高中生實際
攝影、攝像是人類基于高科技設備的藝術創作,因此,對設備的操作技能教學環節必不可少。無論是拍攝時所必須掌握的攝錄原理、曝光技巧、鏡頭使用,還是影像后期的暗房、編輯制作,都是專業性、系統性較強的課程。由于普通高中美術課時安排較少,無法達到專業院校課時量多且集中安排的要求,教學存在一定難度。如何將較為復雜的理論與技能融合到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在學以致用的同時還能進行藝術創意、提升核心素養,這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手機微拍教學的應用與突破
科技進步推動了智能手機的發展,近年來智能手機的軟、硬件配置水平不斷提升,攝錄質量有了很大提高。智能手機在移動互聯、多媒體等方面的無縫接入,以及手機APP的廣泛應用,使智能手機成為人類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手機微拍具有設備輕便、操作簡易、趣味性強的特點,深受人們的喜愛。憑借其獨特的優勢,有取代傳統攝錄方式的趨勢。將智能手機微拍融入高中攝影、攝像教學,能夠有效解決傳統教學的弊端,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1. 發揮智能移動終端優勢,走出教學困境
搭載有高清攝像頭的智能手機,成像質量雖然未達到專業級攝錄水平,但是已能滿足日常教學的需要,還能借助相關APP模擬出單反相關參數的設定,幫助學生理解大小光圈、曝光參數、鏡頭運用的概念原理,解決教學難點。學生使用配置了手持云臺的智能手機進行微視頻拍攝,相較于復雜、沉重的傳統攝錄器材,更能發揮移動終端小巧、多功能的優勢,讓學生將更多精力投入創作活動中,激發靈感實現更多的微拍創意。以往圖像后期制作需要開展PS等軟件操作教學,有限的課時、較多的教學內容讓學生掌握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如今有了針對數碼圖像后期制作開發設計的手機APP,只需要通過手指滑動修圖的方式即可完成圖像制作,讓“數字暗房”更加簡單、有趣,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有效性。
2. 結合微拍主題創作,以任務驅動推進課堂教學
在學生掌握了攝錄操作原理的基礎上,教學應圍繞一定的創作主題活動展開,以培養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隨著手機微拍的普及,相關的微拍競賽活動較多,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根據校園生活或結合地方文化主題開展微拍活動,通過編劇、導演、角色扮演及拍攝分組合作的方式,在探究活動中完成作品的創作。任務驅動與合作探究式的主題創作活動能夠促進學生美術表現和創作水平的有效提升。
3. 凸顯人文、科技的融合,有效提升核心素養
學生圍繞校園生活或地方文化主題編寫劇本、參與角色扮演,是對文化的挖掘與理解,在研究與實踐中學生逐步形成人文底蘊素養;微拍攝錄及后期編輯體驗,是學生綜合運用科技設備開展藝術創作的過程,用它們來記錄生活,表現美、創造美,能夠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藝術創造力。
三、手機微拍教學的延伸與拓展
1. 從圖形獲取到圖像創作的轉變
智能手機強大的攝錄功能讓獲取圖像的方式更為便捷,軟件的擴展應用讓數字圖形創意有了更多可能,這種創作方式能延伸應用在各類美術活動中,將圖形創意與數碼繪畫、數碼設計相融合,豐富的圖像創意表現語言讓美術活動更加有趣。相較于傳統的美術表現方式,其創作難度有所降低,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培育素養能力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2. 從展示交流到審美評價水平的提升
智能手機與網絡交互平臺的無縫對接,讓創作、展示與評價的互動性更強,促進了學業交流與評價水平的提升。QQ群作業、微信小程序的廣泛使用推進了信息多元化教學的進程,有效的信息技術手段應用不僅減輕了教師的教學工作量,而且還使課后的互動評價更加有效。
綜上所述,將手機微拍活動與高中攝影、攝像教學相結合,可以有效緩解學校設備配置不足的情況,解決教學重、難點問題;借助手機APP開展數碼影像創作,能夠豐富教學內容,促進學生美術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基金項目:2019年度福建省基礎教育課程教學研究課題——智能手機在高中美術攝影、攝像教學中的應用研究(MJYKT2019-080)。
參考文獻:
[1]徐耘春. 視覺藝術教育的新動向:數字時代背景下的中學新媒體藝術課程與教學研究[D].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5.
[2]逯明宇,劉暢. 新媒體時代的手機新聞攝影[J]. 青年記者,201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