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君
摘要:目的 探究靜脈配置中心的不合理用藥醫囑問題。方法 采用統計學方法對我院2019年12月—2020年5月內的用藥醫囑情況進行審核分析。結果 在近60742張靜脈藥物配置醫囑中,共發現1025份不合理用藥情況,占所有用藥醫囑的1.69%,主要審核內容包括給藥劑量、稀釋濃度、給藥途徑及頻次、溶媒選擇、配伍禁忌、滴速不合理等幾個類型。結論 調查發現我院靜脈配置中心的不合理用藥醫囑問題仍然存在,醫院及藥師應予以特別重視,提高用藥安全性。
關鍵詞:醫院;不合理用藥醫囑;靜脈配置中心
【中圖分類號】R749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2-027-01
藥物配置事關患者生命健,為確保合理、安全用藥,要求靜脈藥物配置中心必須嚴格遵照臨床醫囑,把控好各個工作環節。實際工作過程中,部分醫院的藥師習慣于按照自我經驗進行藥物配置,對用藥醫囑審核不仔細,存在不合理用藥醫囑的問題。[1]本研究對我院靜脈藥物配置中心的用藥情況進行調查,現將相關內容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我院靜脈藥物配置中心為調查研究對象,對60742份用藥醫囑進行審核分析,發現存在1025份不合理用藥醫囑的情況。
1.2分析方法
以《中國藥典》及相關藥學文獻為主要參考,對1025份不合理用藥醫囑進行統計分析,總結出了具有代表性的7個種類并將其整理成表。
2結果
所有用藥醫囑中,總共出現了1025份不合理用藥醫囑,其中溶媒選擇不合理342例占比33.37%;給藥劑量為251例,占比24.49%;給藥頻次不合理154例,占比15.02%;配伍禁忌不合理163例,占比15.90%;輸入性錯誤為30例,占比2.93%;給藥途徑不合理28例,占比2.73%;滴速不合理57例,占比5.56%,詳見表1。
3討論
本次研究中所包括的1025份不合理用藥醫囑中占比較高的是溶媒選擇、給藥劑量以及給藥頻次、配伍禁忌,其它項目的比重相對較小。
3.1溶媒選擇比重最高。研究發現溶媒選擇占不合理醫囑的33.37%。醫師在開具臨床用藥醫囑時過于強調藥效,卻沒有明確解釋溶媒介質,導致實際藥效嚴重降低.[2]比如,100ml氯化鈉注射液中加入110mg奈達鉑,奈達鉑應使用500ml氯化鈉注射液。
3.2給藥劑量不合理。給藥劑量不合理高達251例,占比24.49%,主要體現為給藥濃度不合理。部分藥師常常根據自己的工作經驗來配置藥物,劑量增減隨意性較大。比如,克林霉素0.9g加入100ml氯化鈉注射液,濃度過大。
3.3給藥頻次不合理。
給藥頻次不合理也是不合理醫囑的常見現象,研究中發現154例,占比15.02%。比如,注射用頭孢曲松鈉開具每12小時1次,頭孢曲松半衰期較長,建議每日使用一次。
3.4配伍禁忌不合理。不同藥物具有不同的藥效,某些藥物的不合理配伍還會產生較大的副作用,從而給患者帶來很大的治療風險。比如維生素C與胰島素一起加入輸液中,容易造成胰島素肽鏈失活。[3]
3.5給藥途徑不合理。合理的給藥途徑是確保治療成效的重要手段,而不合理給藥途徑會影響藥效的發揮。比如維生素B1靜脈滴注,維生素B1僅供肌肉注射。
3.6輸入錯誤與滴速不合理較少。研究中這一類型總共87例,占比不合理醫囑的8.49%。目前醫院都已經實現醫療信息化,產生的錯誤量已經大幅降低。比如,萬古霉素1g加入100ml氯化鈉注射液,50滴/分。萬古霉素至少滴注1小時以上,滴注速度過快會引起“紅人綜合征”。
靜脈藥物配置中心是近年來醫院加強藥物管理的最新手段,其主要的優勢在于優化臨床靜脈輸液加藥混合配制的傳統做法,可以提升用藥安全性和治愈效果。本次研究發現我院靜脈藥物配置中心仍存在多種不合理用藥醫囑問題,其中溶媒選擇、給藥劑量、給藥頻次、配伍禁忌的比重最大,影響性也較大。臨床藥師及醫生都要予以重視,應通過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來提高靜脈藥物配置質量。
參考文獻
[1]王振敏,閆濤.2019~2020年某院靜脈藥物配置中心不合理醫囑分析[J].中國處方藥,2021(1):65-66
[2]黃俊.靜脈用藥調配中心不合理用藥醫囑分析[J].中國處方藥,2020(11):52-53
[3]陳芬,李秀池.靜脈藥物配制中心常見不合理用藥醫囑分析[J].中醫臨床研究,2020(5):132-136
鎮江市第一人民醫院?21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