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賢 于彩紅
摘要:目的 探討口腔綜合保健措施對兒童齲齒的預防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采取樣本分組指標對比的方式,通過對兩組樣本實施不同護理干預措施后的口腔護理狀況相關指標進行統計和對比分析。樣本從本院歷年診治的患者中,擇選出86例符合本研究目的需要的患兒作為研究樣本;所選樣本在本院接受相關治療和護理的時間,為2018年3月至2020年4月;其中對照組43例患者給予臨床常規護理措施,另外43例觀察組患者接受口腔綜合保健護理干預;對兩組樣本接受相關護理干預后的齲齒發生率進行數據統計和對比分析。結果 觀察組患兒中每日刷牙2次、掌握正確刷牙方法、餐后漱口的例數均顯著高于對照組;齲齒的總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組間數據比較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對齲齒患兒臨床進行口腔綜合保健護理干預,可有效指導患兒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極大地減少齲齒的發生。
關鍵詞:口腔綜合保健;預防兒童齲齒;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246.8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2-226-01
齲齒是一種因細菌感染等多因素作用而導致的牙體硬組織進行性破壞的疾病,該病可發生于乳牙萌出后的任何年齡人群,如未予以及時治療,有可能引發牙髓炎、根尖周炎、頜骨炎癥等,給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帶來嚴重影響[1]。在發生齲齒的患者中,5-8歲兒童的齲齒發生率較高,通過積極的口腔健康護理,提高兒童的口腔衛生習慣、降低齲齒的發生,對保證兒童健康成長有著積極的作用[2]。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擇本院2018年3月至2020年4月間診治的83例兒童口腔疾病患者作為研究樣本,并根據所選患兒在本院接受的不同護理干預方法,將其均分為對照組(常規護理)和觀察組(口腔綜合保健干預)。兩組樣本相關臨床資料數據的組間對比,差異不明顯,P>0.05。
1.2治療方法
1.2.1對照組患兒接受常規臨床護理措施;
1.2.2觀察組患兒在實施基礎護理干預的同時,給予口腔綜合保健干預措施,主要內容包括:(1)根據對患兒牙齒的檢查結果,詳細了解其齲齒的發展情況,并對發展為齲齒的風險進行準確評估;同時與患兒家長進行積極溝通,讓其明確患兒存在的口腔問題,定時至醫院接受口腔檢查,以便及時發現問題;(2)?向患兒及家長進行口腔衛生保健的相關知識宣教,普及和指導患兒及家屬重視口腔衛生習慣的養成;針對兒童的年齡,采取靈活多樣的宣教方式,確保患兒正確理解口腔衛生的重要性;(3)結合患兒的年齡特點,重點將不良飲食對其牙齒的不良影響進行講解和介紹,讓患兒和家長理解甜食等食物對牙齒發生齲齒的不利影響,主動控制日常飲食中高糖食物的攝入,養成食用甜食后漱口的好習慣,以降低糖類食物對口腔PH值的影響[3]。
1.3 觀察指標
本研究對兩組患兒在接受相關護理干預三個月后,掌握正確刷牙方法、餐后漱口和每日刷牙2次的例數進行分組統計,計算并對比兩組樣本齲齒的發生率。指標數據以(n,%)表示,結果使用卡方檢驗。
2 結果
兩組樣本在接受相關護理干預后的口腔衛生習慣和齲齒發生率的指標數據統計顯示,觀察組在實施口腔綜合保健護理干預后,養成餐后漱口、掌握正確刷牙方法及每日刷牙2次的兒童均明顯多于對照組;觀察組兒童的齲齒發生率為2.33%(1例),顯著低于對照組(20.93%,9例)。組間數據比較差異明顯,P<0.05,有統計學意義。見下表1。
3 討論
細菌、飲食、宿主、時間,是造成齲齒的四項因素,其共同作用即會造成患者形成齲洞;而在這四個相關因素中,通過對飲食和口腔清潔習慣的調整和改善,可以有效地減少細菌對牙齒的不良影響,從而達到預防齲齒等口腔疾病發生的效果。對于兒童齲齒患者,通過進行正確刷牙方法的引導和餐后漱口、每日早晚刷牙習慣的培養,能夠非常有效地改善和預防兒童齲齒的發生,為孩子的健康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4]。本文相關指標數據的統計和組比較分析,也充分證明了口腔綜合保健干預,在預防兒童齲齒中的作用。
綜上所述,對齲齒患兒臨床進行口腔綜合保健護理干預,可有效指導患兒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極大地減少齲齒的發生。
參考文獻
[1]黃啟旺.探究口腔綜合保健預防兒童齲齒的應用效果[J].全科口腔醫學雜志(電子版),2019,6(4):49-50.
[2]林靜,姚華.窩溝封閉術聯合氟保護漆在預防5~8歲兒童齲齒中的效果評價[J].上海口腔醫學,2019,28(4):384-387.
[3]劉淑華,劉芳,廉曉莉,等.延續性婦幼口腔健康管理模式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8,33(19):4321-4323.
[4]謝樂,吳娟,馬杰.比較兩種不同干預方法預防兒童齲病的效果[J].浙江臨床醫學,2018,20(9):1551-1552.
山東省濰坊市濰城區杏埠中心衛生院?山東濰坊?26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