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


摘要:目的 探討多模式鎮痛護理聯合自控靜脈鎮痛泵在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中的應用。方法 在本院范圍內,以2017年1月-2019年12月為時間節點,選取行髖關節置換術患者12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成兩組,對照組62例術后采用自控靜脈鎮痛泵進行鎮痛,觀察組58例基于此,術前行超聲引導下單次髂筋膜阻滯再聯合多模式鎮痛護理干預,對比兩組鎮痛效果及鎮痛護理滿意度評分。結果 觀察組術后12、24、48h時的疼痛數字評分法(NR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疼痛護理滿意度評分較對照組,顯著偏高(P<0.05)。結論 針對行髖關節置換術患者,術前行超聲引導下單次髂筋膜阻滯術后再取多模式鎮痛護理聯合自控靜脈鎮痛泵干預,能減輕疼痛,提高鎮痛滿意度。
關鍵詞:髖關節置換術;自控鎮痛泵;多模式鎮痛護理;單次髂筋膜阻滯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2-225-02
疼痛是一種由組織損傷或者潛在損傷所造成的不舒適、不愉快的體驗與感受。現有研究指出,疼痛實為一類疾病,是繼血壓、呼吸、脈搏、體溫之后的第5個生命體征,尤其是髖關節置換術后疼痛,已經成為需要急切解決的重要癥狀。疼痛會降低患者術后功能鍛煉的依從性,且還引發多種并發癥,延緩康復進程。所以,做好術后疼痛護理工作,意義重大。自控靜脈鎮痛泵是一種比較常用的鎮痛方式,但此項操作帶有機械性、固定性,一些患者對此會表現出難以耐受的情況;而對于多模式鎮痛護理而言,即為采用多種鎮痛手段來為患者提供護理服務,最大程度減輕其疼痛感受,保持積極治療心態,加速術后康復進程[1]。當前,有關髖關節置換術后采用自控靜脈鎮痛泵與多模式鎮痛護理相聯合的報道較少,為證實其臨床效用,本文選取本院收治的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實施此方案進行鎮痛,評定其效果,現就此探討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在2017年1月-2019年12月間,選取來本院行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共計120例,將其分成兩組(所用方法為隨機數字表法),在對照組62例中,最小年齡45歲,最大78歲,平均(73.15±5.24)歲,男性37例,女25例,手術時間(99.56±14.19)min,疾病種類:髖臼發育不良11例,股骨頭壞死25例,髖關節骨關節炎10例,股骨頸骨折16例。觀察組58例中,年齡45~77(73.12±5.22)歲,男、女比為35:23,手術時間(99.27±14.13)min,疾病種類:10例髖臼發育不良,24例股骨頭壞死,9例髖關節骨關節炎,15例股骨頸骨折。兩組上述數據經對比,并未發現明顯差異(P>0.05)。
納入標準:(1)均行髖關節置換術;(2)依從性好;(3)經頭顱CT或MRI檢查,均未發現神經性疾病。排除標準:(1)嚴重腎臟病變;(2)精神疾病;(3)近期(1個月內)有鎮痛藥使用經歷;(4)惡性腫瘤、嚴重胃腸道疾病。
1.2方法
對照組術后使用3000F/9001100001型自控鎮痛泵(蘇州麥德迅醫療科技有限公司)進行鎮痛,術后采用靜脈自控鎮痛。配方用生理鹽水126ml、芬太尼(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30197,規格:2mL:0.1mg)0.7mg、托烷司瓊(齊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0535,規格:5ml:5mg)10mg、曲馬多(深圳海王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3331,規格:50mg)400mg,背景劑量3ml/h自控給藥3mL/次,給藥時間20min。觀察組基于對照組,聯合多模式鎮痛護理:(1)心理護理。護士應對患者的癥狀、體征變化進行密切觀察,并將鎮痛泵的基本原理、步驟、方法等講解于患者;用現象療法、注意力轉移法、音樂轉移法等,減輕患者疼痛;通過開展健康教育強化患者認知,促進其治、護依從性的提升。(2)超前鎮痛。護士將超前鎮痛理念及主要方法介紹于患者,預防性的使用鎮痛藥物,以此來實現超前鎮痛;術前1h,肌肉注射帕瑞昔布40mg,術中對患者血壓、脈搏等生命體征進行密切觀察,發現異常,及時告知醫師處理。(3)技術性止痛。術前行超聲引導下單次髂筋膜阻滯鎮痛,術后用熱、冷敷等方法鎮痛。在康復訓練開始前,用干擾電鎮痛,每日1次。
1.3觀察指標
(1)疼痛評定。分別于術后12、24、48h時,用疼痛數字評分法(NRS)進行評定[2],總分為0~10分,0分表示無痛,1~3分:輕度疼痛,4~6分:中度疼痛;7~10分:重度疼痛。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疼痛越嚴重。(2)鎮痛護理滿意度。用自制調查表進行調查,包含3個維度(21個條目),即專業技術能力(5個)、信任關系(11個)、教育關系(5個)。各條目均用5級評分法評定(1~5分),此調查表的Cronbach'α系數是0.811,一致性CVI為0.791,信效度好。
1.4統計學處理
SPSS21.0處理各項數據,均數±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NRS評分對比
觀察組術后12、24、48h時的疼痛數字評分法(NR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兩組疼痛護理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疼痛護理滿意度評分較對照組,顯著偏高(P<0.05)。
3.討論
伴隨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醫療技術水平的持續提升,許多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對術后生活質量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其中,術后疼痛是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影響的主要因素,因此,在髖關節置管術術后,實施相應疼痛護理干預,有助于患者疼痛程度的降低,并且已成關懷健康的重要內容[3]。針對疼痛程度而言,其作為評定生命體征的重要指標,與治療效果緊密相關。有報道指出,術后疼痛是一種刺激性傷害,其除了會引發各種身體疾病外(如腸蠕動緩慢等),還會威脅身心健康。因此,做好術后鎮痛護理工作,意義重大。
自控靜脈鎮痛泵實際就是由患者自主用藥泵來止痛,此方法的基本原理即為利用微電腦來控制,使得用藥更為科學與安全[4]。另外,在使用自控靜脈鎮痛泵時,如果患者感到疼痛,僅需按動鎮痛機上的按鈕,鎮痛藥便能基于導管作用下,緩慢進入到機體內,用藥量小,并且更為穩定,使機體中能保持較穩定的血藥濃度,真正做到“按需供應”,因而對患者身體健康的恢復有利[5-6]。而針對多模式鎮痛護理而言,就是基于藥物治療,聯合多種護理干預措施來實施鎮痛。本文將自控靜脈鎮痛泵與多模式鎮痛護理相聯合,在基于自控靜脈鎮痛泵鎮痛基礎上,分別從心理護理、超前鎮痛、技術性止痛等方面來實施鎮痛干預,借此轉移患者疼痛注意力,減輕疼痛感受。結果發現,觀察組疼痛評分得到明顯降低,護理滿意度評分顯著提高。表明此種聯合方案適用于髖關節置換術后鎮痛,效果理想。
綜上所述,將多模式鎮痛護理聯合自控靜脈鎮痛泵用于髖關節置換術后鎮痛,不僅能減輕疼痛,而且還能提高鎮痛滿意度,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朱艷華.綜合護理在全髖關節置換術圍手術期多模式鎮痛中的作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9,14(12):180-181.
[2]黃鸚,陳琴,劉鋒,等.精準化多模式鎮痛在髖關節置換術后早期功能鍛煉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保健營養,2018,28(29):143-144.
[3]趙繼露,魯成,宋慶萍.程序化疼痛護理管理在髖關節置換術后的運用及效果評價[J].中華全科醫學,2020,18(1):160-163.
[4]張莉薇,楊宜群,李群,等.多學科聯合模式下"鎮痛護理標準流程"在失能老年患者髖關節置換術后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導報,2019,016(32):148-151.
[5]趙燕,王麗,張慧艷.多模式疼痛管理對老年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疼痛自我管理情況及康復效果的影響[J].四川解剖學雜志,2019,27(1):97-98.
[6]梅雨柳,曹偉,裘偉琪,等.無線鎮痛泵對老年患者髖關節置換術后鎮痛的效果觀察[J].中國現代醫生,2018,56(19):125-128.
課題項目:廣西壯族自治區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自籌經費科研課題(合同編號:Z20170806)
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廣西南寧?53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