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黎光
摘要:目的:探尋精神分裂癥患者有效的病房管理模式。方法:選取我院接診的精神分裂癥患者60例,根據隨機分組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分別采取封閉式病房管理模式與開放式管理模式,對比兩組生存質量。結果:實驗組生存質量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于精神分裂癥患者而言,開放式病房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生存質量,優化預后。
關鍵詞:精神分裂癥;病房管理;開放式;封閉式
【中圖分類號】R246.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2-088-01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典型的慢性疾病,遷移、復發率較高,急性發作期間有的患者往往處于異常興奮狀態,有的甚至會出現傷人、毀物等危害較大的行為,追究其原因在于醫院采取封閉式管理。隨著醫學模式漸漸向著生物—心理—社會改變,對社會康復及生命質量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隨著《精神衛生法》[1]的頒布與推行,封閉式病房管理模式漸漸開放,為患者創設一個舒適、自由、與環境積極接觸的環境。對此,本研究以精神分裂癥患者為對象,分組對比開放式病房與封閉式病房管理模式,現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共納入精神分裂癥患者60例,按照患者的入組順序,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即單數為對照組,雙數為實驗組,各組各有患者30例。對照組中,女性20例,男性10例,年齡為(72.04±3.11)歲,平均病程(2.73±0.54)年;實驗組中,女性22例,男性8例,年齡為(73.21±4.53)歲,平均病程(2.56±0.78)年。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取封閉式病房管理方法,將男女病房分開進行管理。實驗組采取開放式病房管理模式,病房對外開放,親屬二十小時陪伴左右,一起休息、活動與娛樂。
1.3觀察指標
運用生存質量測評表(WHOQOL—BREF)[2]進行生存質量評估,其中共包含二十六個項目五個領域(軀體、心理、社會、環境和綜合),分值越高說明患者生存質量越佳。
1.4統計學分析
此次研究調查最終所得的數據處理選用的是SPSS22.0統計學軟件,生存質量的表示單位應用的是(),代表檢驗值的單位為,P<0.05代表比較對象的最終結果沒有顯著差異。
2結果
據統計得知,干預前兩組生存質量評分差異較小(P>0.05);干預后兩組生存質量均有所改善,實驗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3討論
伴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們所面對的生活、工作壓力與日俱增,在各種競爭壓力的共同作用下,使得各種心理精神衛生疾病的發病率呈現出非常顯著的逐漸遞增特性,而精神分裂癥就是其中一種占比較大的精神病,達到了44.8%[3]。而在精神病患者中,精神分裂癥的發病率達到了0.6%—1%,且在精神類住院患者中占50%—60%。治療過程中,怎樣強化治療效果同管理模式之間的關系十分密切。封閉式管理,則是以整棟樓為管理單位,以目標同外界分開,對進出人員進行嚴格控制,為患者提供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需要。對于精神分裂癥患者而言,封閉式管理則是重點管理患者住院病房,為患者提供舒適、安全的病房環境,對進出人員進行嚴格控制,抑制應激因素的出現。在這一期間,醫護人員負責患者的衣食住用。目前,醫學模式漸漸從生物模式轉變為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封閉式管理已經難以迎合現代醫療所需,開放式管理理念應運而生。開放式病房管理中,家屬可二十四小時住院陪伴,自由進出病房,隨意探親訪友、上街購物、回家等,積極參與各種活動,促使患者不再感覺到被禁閉、關鎖。堅持人文關懷理念,患者、家屬可參與到病房管理中,可自由地同醫務人員溝通,充分尊重了患者的權利與人格,而弱化了“病”的角色。何玉華,黃靈玲,魏玲[4]研究表明,病房中多個家庭參與心理與社會干預相比于單個家庭效果更明顯。開放式病房中,家屬始終陪伴左右,給患者一種居家的感覺,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關愛與支持。另外,在藥物治療的同時,加強患者家庭心理干預指導,可促使其積極融入到周邊社會環境中,享受更多的的自由與便利,消除隔閡感與自卑感,增加親密度,積極迎合患者身心各項需求,強化其積極情緒與獨立行動能力,有效抑制精神衰退,強化生存質量,為患者早日康復及積極適應社會創設優質的環境與條件。
本研究結果表明,實驗組生存質量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這充分證實了開放式病房管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質量,確保患者軀體舒適,緩解緊張、焦慮情緒,強化人際交往能力,抑制患者產生自卑、妄想、認知缺陷等癥狀的出現,強化治療效果,促使患者早日康復。值得注意的是,精神分裂癥是一種治愈難、易復發、患病率高的疾病,需長期服用藥物。病程越長,患者認知功能及社會功能損害更嚴重,無法避免長期服藥的不良反應,副作用越大,病程越長,患者生存質量越差。相關研究[5]指出,心理因素是精神分裂癥發生的關鍵點,某一件重大事件(如家庭破裂、失戀、親人亡故等)極易誘發精神分裂癥,也是復發的主要因素。為了能夠優化患者生存質量,應對這些影響因素進行有效消除。然而,實際操作中,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局限性較大,如家庭收入、重大事件的發生等往往我們無法干預的,因此我們應從優化病房管理模式著手,倡導各醫院采取開放式病房管理模式,為患者創設平等、人性化、優質的的治療環境,預防二次傷害,并注重家人的陪伴,提高社會支持,強化自信心,降低病恥感,積極投身于社會活動中。
參考文獻
[1]黃淑津,張玲,朱曉茜,羅雋,韋眉,韋靜嫻.2009~2018年廣西某三級精神專科醫院心理科開放式病房住院患者病種變化情況分析[J].中國臨床新醫學,2020,13(07):691—695.
[2]梁杏莉.精細化管理在開放式精神科住院患者危險物品管理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中旬刊),2020,27(05):165—167.
[3]代彬,李潤.精神科病房開放式管理的安全隱患及護理管理[J].心理月刊,2019,14(13):99.
[4]何玉華,黃靈玲,魏玲.開放式管理模式在精神障礙病房的運用及探討[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99):137.
[5]何利萍,朱小英,王曉嬌.開放式病房與封閉式病房對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8,26(11):34—36.
重慶市永川區精神衛生中心 402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