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龑


摘 要:2020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全國人民迅速打響了阻擊戰,同時面對部分民眾對于政府公信力的質疑聲和層出不窮的謠言,網絡陣地也迅速成為戰疫重要戰場。北京科技大學堅持“四聚焦、三注重”,打造專題網站、新媒體平臺、電視、報刊一體化的全媒體宣傳矩陣,及時發聲、勇擔重任,牢牢掌握輿論戰役主動權,用有力的正面宣傳更好地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堅決打贏疫情防控宣傳輿論戰。
關鍵詞:新冠肺炎疫情;宣傳思想工作;輿論戰役
宣傳思想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工作,是我黨的政治優勢和優良傳統,在任何時期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來勢兇猛、波及全國。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人民眾志成城,迅速打響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在信息化高度發達的今天,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顯而易見分別在線上線下兩個戰場全面展開,其中線下戰場展開的是包括抗疫一線和科研、物資補給等在內的實體戰役;而線上戰場展開的則是以信息交互和輿論斗爭為主的輿論戰役。線上線下戰役密切配合、相互呼應,才能取得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完全勝利。
輿論戰“古已有之,于今為烈”。輿論戰役成功與否事關人心向背、事關態勢發展、事關防疫戰果。北京科技大學黨委在周密組織、堅決打贏線下防疫實體戰役的同時,高度重視以信息交互和輿論斗爭為主的線上輿論戰場。學校黨委統籌謀劃部署,校內各單位積極配合,打造專題網站、新媒體平臺、電視、報刊等全媒體宣傳矩陣,構建起立體化防疫宣傳網絡,及時發聲、把正導向,用有力的正面宣傳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堅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宣傳輿論戰。
堅守初心使命,堅持輿論宣傳原則性
2018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中提出了宣傳工作“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五項職能,這也是新時代宣傳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疫情當前,輿論戰場風聲四起、斗爭激烈,學校牢牢把握宣傳工作五項職能,以高度的政治站位,直面錯誤、虛假、有害言論,積極“亮劍”、敢于斗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歷史上經歷過很多磨難,但從來沒有被壓垮過,而是愈挫愈勇,不斷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疫情面前,學校堅持的整體原則是要持續加強正面宣傳,講好中國故事和北科故事,持續傳遞人間大愛真情,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堅決打贏疫情防控宣傳輿論戰。
強化正面引領,找準宣傳輿論著力點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宣傳思想工作“要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把服務群眾同教育引導群眾結合起來”。疫情當前,學校堅持宣傳工作這一人民性原則,找準宣傳輿論工作的切入點和著力點,不斷提高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1.及時發布政策解讀。中央電視臺知名主持人白巖松說:“在沒有特效藥的情況下,信息公開就是最好的疫苗。在最后的勝利沒有到來時,真實的數字和真實的情況是最有力的推動力”。自媒體時代,居家隔離的防控政策,讓民眾對于網絡信息的關注達到了空前的高度,也更加凸顯政策解讀和信息公開的重要性。學校第一時間面向全體北科人發布新型冠狀病毒的詳細資料和防控措施,通報學校應對疫情的具體舉措;根據教育部統一安排,發布學校延期開學通知,微信點擊量10萬+;及時發布黨中央、教育部、北京市和學校防控工作相關要求,充分尊重師生知情權,解除師生疑慮,堅定師生信心。
2.持續加強典型宣傳。疫情之下,眾志成城,涌現了無數催人淚下的動人故事,讓我們深切感受到每位英雄“舍小家、為大家”的奉獻情懷,深切感受到中華民族“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大愛精神,深切感受到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和“全國一盤棋”的制度優勢,深切感受到14億中國人民團結一心的磅礴力量。學校深入挖掘師生校友在祖國各地通過科研攻關、捐資捐物、志愿服務等渠道參與抗擊疫情的感人事跡,持續宣傳報道,傳遞正能量;策劃“小人物”的“大戰役”系列報道,講述奮斗在疫情防控一線校內各單位的戰疫故事,展現師生為校拼搏、忘我工作的動人故事;關注線上開學過程中師生克服實際困難、保障學習效果的先進事跡,引領師生回歸教學、回歸初心。
3.重點圍繞服務師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防疫實體戰役如此,輿論戰役更是如此,要在宣傳輿論中優化宣傳材料,加強對師生所需的宣傳供給,做到想師生之所想、急師生之所急,避免“假大空”現象。學校結合師生所需,發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暴露風險防范手冊》,聯合多所高校開展洗手舞線上接力,廣泛普及科學防護知識,有效指導師生開展專業性防控;持續發布心理服務中心系列舉措,推出《偉偉道來》系列推送,服務師生心理疏導所需,加強宣傳心理健康知識,減輕師生心理壓力和焦躁情緒;及時發布關于學生學習等相關信息,尤其針對考研初試成績、排名查詢、畢業生就業等開展跟蹤報道,為學生提供便利條件。
4.著力聚焦凝心鑄魂。“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文藝創作,是對中華民族勇于拼搏、頑強抗爭的人文情懷的繼承和弘揚,更是重大疫情中凝心鑄魂的有效途徑。之前發生的抗洪救災、非典疫情、汶川地震等重大公共事件,文藝作品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記,廣大文化工作者以筆為援、以歌傳情,溫暖人心、凝聚力量,有力推動了社會文明的進步。學校開展“眾志成城、共克時艱—北科師生在行動”網絡文化作品征集活動,號召廣大師生校友以筆為援、以歌傳情助力戰疫,收到師生校友投稿90余份,推出“戰疫之聲”系列微作品,多篇作品被學習強國、社會主流媒體采用,《沁園春·戰疫》被《光明日報》采用;師生校友原創歌曲《我們在一起》《天使的背影》《相信愛》等,歌頌戰疫動人事跡,表達全體師生校友戰勝疫情的堅定信心和決心。舉行“同舟共濟、共克時艱—北京科技大學師生同上一堂課”網課活動,學校書記、校長共同向全體師生員工吹響精神集結號、發出思想動員令,全校2萬余名師生通過5種在線學習平臺積極參與活動,新媒體平臺人氣累計高達15萬。組織全校師生宣講團成員在線開展“同心戰疫”宣講活動,講好防疫政策、講清制度優勢,號召師生切實“鑄牢鋼鐵戰疫防線,扛起硬核北科擔當”。
策劃“小人物”的“大戰役”系列報道,講述奮斗在疫情防控一線校內各單位的戰疫故事
堅持全媒體傳播,構建宣傳輿論強矩陣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全媒體不斷發展,出現了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我們要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加快推動媒體融合發展。”疫情防控中,我們尤其要把握好輿論傳播規律,努力在打造立體式、共情式輿論場上下足功夫,做好文章。
1.深入挖掘多方素材。疫情面前,沒有局外人,白衣天使、人民軍隊、快遞小哥、社區工作者、抗疫志愿者……參與戰疫的每一個人都是英雄,他們的事跡都感人至深、可歌可泣。學校細化人員分工,線上線下相結合持續開展一線人員采訪,發布系列報道;各單位深入挖掘本單位師生在疫情防控中的先進事跡和典型案例,提供廣泛素材來源;全校師生不間斷提供“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中師生克服困難保證教學質量的動人故事。
2.共情式打造宣傳內容。網絡時代,打贏疫情防控宣傳輿論戰,需要最大程度獲取群眾的精神支持和感情認同。學校堅持內容為王,密切聯系身處疫區的師生,關心了解其學習、生活狀態,發布“我們在家挺乖的”“云端學習挺好的”等系列報道;飽含感情工作,挖掘留校學生在校隔離中的故事,通過微波爐做飯等生活細節報道,反映學生克服孤獨、樂觀向上的心理狀態,引發讀者共鳴;貼近學生心靈,急學生之所急,針對考研初試出成績期間海量的平臺提問,安排人員密切聯系研究生院,及時解答學生疑問,開展線上疏導;注重細節展現,跟蹤報道學校為在校生發放大禮包、為疫區學生發放慰問品、為居家學習學生快遞學習用品、為宿舍綠植澆水等暖心細節,傳遞關心和溫暖。
3.發揮全媒體平臺優勢。當今時代,每個人都可以是媒體,每天要產生海量的疫情防控信息,謠言、惡意中傷等信息也屢禁不止,宣傳工作者要堅持各方力量同向發力,利用新媒體、網絡、短視頻、報紙、社會媒體等多平臺集中發聲,打造全媒體網絡,牢牢掌握輿論話語權和主動權。學校遵循信息傳播規律和現實條件,針對不同平臺設計不同新聞內容和不同話語體系,全天候發聲。利用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新媒體渠道,圖文并茂、立體式呈現,保證快速發聲、生動傳遞,確保信息的可讀性和覆蓋面;發揮學校校報、校園網、社會主流紙媒等傳統媒體優勢,進行深入政策解讀和詳細事件報道,全面系統展示工作舉措和工作成果;打通各媒體宣傳渠道,全媒體推介師生在疫情防控中愛國敬業、無私奉獻的事跡,持續振奮精神、凝聚力量。
把握關鍵節點,打造宣傳輿論新標桿
1.以習近平總書記回信為契機,提升學校影響力。2020年4月,阿力夫等學校全體52名巴基斯坦留學生正式向學校提交《致習近平主席的信》,深情回顧了在中國學習先進知識、領略博大文化、見證變化發展的感受,介紹了學校師生對留學生的關心幫助,描繪了學校求實鼎新、追求卓越的文化氛圍,記述了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學校對他們在防疫抗疫和專業學習等方面的關心幫助,匯報了他們在抗擊疫情期間為中國、為武漢加油鼓勁的行動。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名義給北京科技大學全體巴基斯坦留學生回信。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不僅是對學校全體巴基斯坦留學生的親切關懷和慰問,更是對廣大來華留學生、廣大青年的極大鼓舞和激勵,對我們扎實做好疫情防控和人才培養工作有重大的指導意義,也為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球阻擊戰注入了強大信心與力量。
學校師生學習貫徹回信精神相關內容被《新聞聯播》五分鐘長篇報道
學校第一時間開展全媒體宣傳,積極聯系外宣渠道,迅速掀起學習熱潮,師生學習回信精神相關內容被《新聞聯播》報道2次,其中一次采訪報道時長達5分鐘。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新華社、《中國教育報》、人民網、《環球時報》《亞洲郵報》等國內外主流媒體報道近百次,引起廣泛關注。學校將回信精神融入全校公共選修課大國鋼鐵,強化課程思政教育,該課程在人民網公開課上線;堅持理論學習“六個納入”,統籌全校師生開展學習活動,做到全覆蓋;深入開展回信精神理論闡釋研究,學校書記校長牽頭,在《思想教育研究》《中國高等教育》等雜志發表理論文章3篇;切實發揮理論宣講團和二級單位理論學習導師作用,做好回信精神尤其是“生命至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理念的宣講闡釋,疫情期間以線上形式廣泛開展宣講活動;開辟校史館回信精神學習專區,以新生入學參觀校史館為契機,向廣大師生校友和來訪人員展示回信精神要義和學校圍繞回信精神開展的系列舉措,受到一致認可。
學校公共選修課《大國鋼鐵》在人民網公開課上線
2.舉辦建校68周年“云校慶”系列活動。學校建校68周年之際,因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無法組織校慶周線下系列活動,學校策劃“云聚母校·同心祝福”校慶日線上慶祝活動。活動主要依托學校各類官方媒體平臺,通過信息發布、校園直播、線上互動等,吸引20余萬師生校友廣泛參與。
學校官方微信發布的原創推送《今天,你68歲了!北科,生日快樂!》,閱讀量突破20萬,留言近千條,在看(點贊)2,000余人。推送通過一幕幕動圖,展示學校主樓、西門、宿舍、食堂等標志性建筑和錄取通知書、畢業證書、校徽校牌的變遷史,通過“穿越”模式將校友思緒拉回到青春年代,引發校友強烈共鳴,很多老校友通過留言表達了對母校深沉的熱愛和對往昔母校生活的懷戀;通過一幅幅圖片,展示歷屆校友捐贈給母校的牌匾、石刻、雕塑等文化積淀,展現校友與母校的血脈相連,凝聚愛校情懷。學校官方微博發布話題“北京科技大學68周年校慶”,浙江大學、天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東北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等70余所高校紛紛參與話題互動,祝福學校生日快樂,祝愿兩校友誼長存,話題閱讀量300余萬,沖上即時熱搜,當日上午曾位列同城熱搜第一名。官方抖音“云游母校”,面向社會直播了校慶日當天校園情況,兩名主播通過視頻直播鏡頭介紹校園建設和景觀,同時穿插學校近年來取得的成就以及校園防控等相關情況,活動觀看人數4.2萬,留言2,000余條。
(作者單位:北京科技大學黨委宣傳部)
[責任編輯:苑聰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