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旭 賈娟 王海龍 林一鳴 朱讀偉



摘要:目的:觀察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對急診搶救患者就診特點的影響,總結COVID-19疫情防控期間急診搶救室的護理管理經驗,以期為其他科室全面、系統地應對疫情常態化防控提供經驗。方法:比較安徽省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后1個月內與2019年同期急診搶救患者總人次、病情嚴重程度、患者救治情況及轉歸情況。探討急診搶救患者就診相關規律,制定護理應對策略,觀察本次急診搶救患者中COVID-19疑似病例數、確診病例數。結果:2020年一級響應后一個月內急診搶救患者總人次數為496,較2019年同期下降43.7%,患者病情程度、入搶方式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020年比2019年同期綠色通道患者占比提高、創傷患者明顯減少、??茣\及多學科會診增多(P<0.05),2020年患者住院率提高、平均滯留時間縮短、滯留時間>360min人次明顯減少(P<0.05)。2020年1月24日至2月23日急診搶救室患者符合COVID-19疑似診斷標準患者共13人,占2.62%,平均滯留時間為 208.08±16.11 min,以上患者確診病例1例,12例疑似病例隔離,現均已解除隔離狀態并得到妥善診治。結論:COVID-19疫情下,急診搶救患者人次明顯下降,但是病情程度重的患者比例增高,應用針對COVID-19疫情所改進的急診搶救室護理管理措施,能夠安全有效地保證急診搶救患者安全,減少患者、家屬和醫務人員被感染的風險。
關鍵詞: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急診搶救;患者特點;護理管理
【中圖分類號】R563.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2-209-04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COVID-19(Coronavirus Disease 2019)outbreak on the emergency critically-ill patients,and summarize the relevant nursing management measures, so as to provide experience for other departments to comprehensively and systematically respond to the regula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OVID-19.Methods To observe the total number of emergency critically-ill patients in resuscitation room,the severity and outcome of the patients .The data within one month after the launch the response to the first level great emergent public health events in AnHui were compared with the data of the same period in 2019 in resuscitation room.The characteristics of emergency critically-ill patients and nursing strategies were summarized,and the number of suspected cases and confirmed cases of COVID-19 were observed.Results In 2020,the total number of emergency critically-ill patients was 496,a decrease of 43.7% compared with the same period in 2019.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severity of patients and 120 patients (P<0.05).In 2020,compared with the same period in 2019,th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in the green channel increased,the number of trauma patients decreased,and the number of specialized and multidisciplinary consultations increased(P<0.05).The hospitalization rate of patients increased,the average retention time shortened,and the retention time>360min decreased (P<0.05).There were 13 suspected COVID-19 cases accounting for 2.62%.The average average retention time was 208.08±16.11 min.0ne of them were confirmed and 12 suspected cases have been released from isolation and are receiving proper medical treatment.Conclusion Under the COVID-19 epidemic situation ,the total number of emergency critically-ill patients ha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but th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illness has increased.The improved emergency nursing management measures could safely and effectively ensure the safety of emergency patients and reduce the risk of infection for patients,their families and medical staff.
Key Words: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 -19); Emergency Treatment;Characteristics; Nursing Management
新冠肺炎(COVID-19)首例病例于2019年12月在我國武漢市確診,WHO將這一病毒命名為2019新型冠狀病毒(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1]。除湖北省,全國各省從2020年1月23日起陸續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國家針對此次COVID-19疫情采取了嚴格的管理措施,控制人員外出和聚集,疫情下公眾的心理活動和生活方式會發生巨大變化,急診搶救患者就診特點也發生了變化。本研究總結安徽省自2020年1月24日零時起,啟動安徽省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后,我院急診搶救患者就診特點和規律,在此基礎上科室護理團隊從護理管理入手,采取積極的預防與防控管理措施,各項防控工作有條不紊地開展,現將我科防控工作經驗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研究對象為2020年1月24日至2020年2月23日就診于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急診醫學科入搶救室患者,以及2019年同期入搶患者。納入標準:符合上述時間段的急診入搶患者。排除標準:①就診前離院的患者;②急診預檢分診為Ⅳ級、Ⅴ級或經評估不符合入搶救室救治標準[2]。
1.2 研究方法
1.2.1 數據采集?比較安徽省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后1個月內與2019年同期急診入搶患者總人次、患者病情嚴重程度、患者救治情況及轉歸情況。觀察本次急診入搶患者中COVID-19疑似病例數、確診病例數。
1.2.2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20.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采用描述性統計方法描述數據特征分布,計量資料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2檢驗,用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3 護理管理
1.3.1 搶救室管理
按照衛生部的要求,對病區環境進行標準化、規范化管理。為了保證每一位患者的生命安全,急診科將“隔離診室”整改為“第二搶救室”,用于專門收治高度疑似COVID-19 的重癥患者,并增設2張床位,由專職護士對患者實施所有護理工作,充分利用醫療資源,降低二次感染概率?;颊叩暮Y查結果出來后,經院內COVID-19專家組會診后,遵醫囑進行分流。疫情期間病區內全部暫停使用中央空調供暖設備,搶救室內另設有固定空氣消毒機、排氣扇和移動式空氣消毒機等設備。各區域物品均做好明確的標識及分類放置,如無菌物品、清潔物品、污染物品,以防交叉感染。督促搶救室內醫護人員按二級防護要求著裝工作,即穿戴一次性工作帽、防護眼鏡或面屏、醫用防護口罩(N95)、一次性專用防護服、一次性乳膠手套和一次性鞋套。
1.3.2 設置多功能制護理組
科室設立多功能制護理組,每個小組均有1名小組長和3-5名組員負責安排組里的工作。
①護理管理組:由護士長擔任組長,負責科室宏觀調控和指導各小組護理工作。合理調整人力,取消科室全員春節休假,24h待命,建立應急護士庫和后備梯隊。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排班為6h輪班制,以減少每班次人員更換,保證防護物資的供應。每日制定一線、二線8組護理人員替換方案,保證科室人員儲備。并做好醫護人員身心健康保障工作。
②臨床護理培訓與教學組:負責科室全員培訓考核,完成對國家、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及醫院頒布的COVID-19法律法規、診療指南、防護標準和技術操作規范的培訓,每周2次通過“釘釘”、“317護”等網絡學習平臺對醫護人員進行考核,并培訓及考核科室全員能正確掌握防護口罩、護目鏡、防護服、隔離服、手套及鞋套等穿戴方法,不斷鞏固疫情防控相關知識。
③消毒隔離組:督促科室全員行COVID-19核酸檢測,并填寫急診COVID-19疫情期間復工人員調查表,重點詢問2周內是否有疫區旅行或居住史以及與本地疑似或確診病例的接觸史。每日每班次對醫護及輔助工人進行上崗前篩查,重點監測體溫、相關癥狀和出行史。同時根據感控要求,負責搶救室環境和消毒隔離工作。每班負責對地面、空氣、桌面、所有的醫療儀器設備消毒記錄,每周定期檢查1次消毒質量及記錄。
④病區管理組:利用門禁系統限制人員進入,原則上每位患者僅留陪1人,保安24h門口執勤,做好與家屬的溝通工作。根據國家衛生行政部門有關精神,做好防疫物資管理,優化資源配置,避免防護不足和防護過度。每日清點庫房物資,結合單位實際情況添置應急物資,檢查定點防護用品的數量及有效期等,保證應急物資儲備充足。
⑤健康教育組:利用急診大廳電視滾動播放關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相關內容,免費向就診病人發放由我科醫護人員制作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宣傳手冊。檢查、指導病人及家屬的口罩佩戴及手衛生情況。負責微信公眾號疫情相關的健康教育與線上心理問題咨詢。
⑥??谱o理組:參照國家衛健委發出的指導意見,并根據醫院實際情況,與醫務處、護理部、院感科、后勤管理等多部門溝通協調,共同制定疑似及確診COVID-19感染控制的急診搶救室管理流程及預案,同時結合院內住院科室疫情防控工作,優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下危急重癥患者救治流程、患者交接制度、患者轉運路線、終末處理方案等內容。
⑦危重病人管理組:負責科里急救管理與護理安全管理工作,確保卒中、胸痛和創傷患者綠色通道救治效果和時間窗管理,貫徹急診科會診制度,提高會診質量和效率,采用多學科分流模式縮短急診危重患者滯留時間,縮保障患者安全。定期開展不明原因發熱病人救治的應急演練。
⑧后勤保障組:主要負責科室各類消息的推送與宣傳,COVID-19疫情相關數據的收集與整理,并編纂和應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重癥護理手冊》[3],以及科室人員心理護理等。
2結果
2.1 一般資料
2020年COVID-19疫情一級響應期間(1月24日至2月23日)急診搶救患者總人次為496,較2019年同期入搶881人次下降43.7%,其中符合新冠疑似診斷標準患者共13人,占入搶患者總數2.62%。與2019年同期相比,患者病情程度、入搶方式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平均年齡、性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救治情況
2020年COVID-19疫情一級響應期間(1月24日至2月23日)與2019年同期相比,綠色通道患者占比提高(P<0.05),創傷患者明顯減少(P<0.05),??茣\及多學科會診增多(P<0.05),CPR術、機械通氣救治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轉歸情況
2020年COVID-19疫情一級響應期間(1月24日至2月23日)與2019年同期相比,2020年患者住院率提高、平均滯留時間縮短、滯留時間>360min人次明顯減少(P<0.05),患者死亡率、三大中心患者滯留時間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13例符合COVID-19疑似診斷標準患者,1例確診,12例疑似病例隔離,平均滯留時間為 208.08±16.11 min,現均已解除隔離狀態并得到妥善診治。見表3。
3 討論
2019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自暴發以來,迅速蔓延,當前疫情仍在全球肆虐并造成全球性的公共衛生危機[4]。我國針對此次COVID-19疫情及時采取了嚴格的管理措施,控制人員外出和聚集,在遏制疫情的過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5],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們的生活行為方式和就醫行為[6-7],急診搶救患者的就診特點也必然隨之發生變化。本研究結果顯示,2020年COVID-19疫情一級響應期間(1月24日至2月23日)急診搶救患者總人次較2019年同期入搶人次下降43.7%,但是病情重、病情復雜的I級患者和120救護車轉運患者比例增多。這可能疫情期間民眾對前往醫院就診的意愿下降,部分合并基礎性疾病的重癥患者未能規范門診隨訪,患者出現身體不適后未能及時就醫造成病情加重,同時由于疫情期間省際與市際人口流動管制,危重病人就診常選擇120救護車轉運,這與周麗瓊等學者相關研究一致[8]。但龍銳等學者[9]相關研究結果顯示,其所在醫院急診科2018 年、2019 年、2020年1月24日至2月23日同期急診搶救患者例數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與本研究結果存在差異,原因可能是本研究所在醫院為省內醫療水平最高的醫院之一,常年慢性疾病危重癥就診患者和外地轉診患者多,尤其是呼吸系統疾病患者。本研究結果顯示2019年我院主要入搶患者中呼吸困難診斷比例最高,而2020年因呼吸困難入搶人數與構成比明顯減少,一定程度上由于疫情防控期間,民眾居家、少有出門,即使出門也會佩戴口罩,人群密集度及活動意向明顯低于往常[10]。另外,網絡媒體的資訊指導和健康教育,公眾對呼吸系統疾病的認知和防控加強,使得冬春季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明顯減少[11]。
2020年一級響應期間與2019年同期比較,綠色通道患者占比、卒中患者占比提高(P<0.05)。這表明無論在平時還是在COVID-19疫情下以急診綠色通道為載體的“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創傷中心”在醫療體系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COVID-19疫情下,更需要兼顧綠色通道救治工作和醫務工作者、患者的防護工作[12],積極挽救患者生命。2020年比2019年同期創傷綠色通道患者明顯減少(P<0.05)。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疫情期間交通管制、生產制造企業停工等因素[5],使得車禍傷、生產勞動等造成的嚴重創傷明顯減少。2020年搶救室涉及多學科會診的患者比例明顯高于2019年同期(P<0.05)。這是由于I級患者患者基礎病較多、病情復雜,多學科協作尤為重要。此外,為避免人員交叉感染和住院患者感染,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及健康,我院及科室始終保持高度警惕性及危機意識,在多學科尤其是院內COVID-19專家組聯合協作下施行有效診治和分流。
2020年一級響應期間與2019年同期相比,患者住院率明顯提高、滯留時間縮短、滯留時間>360min患者比例明顯減少(P<0.05),三大中心綠色通道患者與平時一樣均在時間窗管理內,能有效得到救治和分流。這體現了急診科護理部針對科室特點采取了一系列的護理應對措施的有效性,實施效果良好,護理管理模式體現了全面、專業、科學的特點,對提高急診搶救患者救治速度和效率、降低交叉感染率、提升疫情救護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入搶患者中符合新冠疑似診斷標準患者共13人,占2.62%。盡管我院嚴格實施三級預檢分診制度,但是病史采集時可能存在家屬謊報、誤報或漏報,且COVID-19患者不一定出現發熱、咳嗽癥狀,而可能是以意識障礙、呼吸困難等表現入搶,第一級預檢分診不一定能篩查出這類病例,在完善血常規、胸部影像學檢查,并經院內COVID-19專家組會診后才評估為疑似病例。13名新冠疑似患者平均滯留時間為208.08±16.11 min,患者均得到妥善治療,醫護人員、患者及家屬未出現交叉感染病例,有效遏制了病毒傳播,實現了科學診治。
隨著疫情的逐步緩解、全國復工復產,急診搶救室工作量將逐漸攀升,相關的COVID-19政策和診療方案也在不斷修訂和更新之中,需要急診同行在防控實踐中結合自身實際做出調整,建立應急機制,培養危機意識及長遠眼光來應對疫情發展,相信隨著學界對疾病認識和疫苗研究的進一步增加及臨床、護理經驗的積累,防護手段會更加完善。
參考文獻
[1]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Coronavirus[EB/OL]. [2020-07 -26].https://www.who.int/health-topics/coronavirus/coronavirus#tab=tab_1.
[2]金靜芬,陳水紅,張茂,等.急診預檢分級分診標準的構建研究[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16,25(4):527-531.
[3]胡少華,劉衛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重癥護理手冊[M].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20.
[4]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 Coronavirus Disease (COVID-19) Dashboard [EB/OL].[2020-07-26].https://covid19. who.int/.
[5]Shuxian Zhang,Zezhou Wang,Ruijie Chang,etl.COVID-19 Containment: China Provides Important Lessons for Global Response [J].Front Med,2020 14(2):215-219.
[6]譚超,曾澤,陳興書,等.居民首次關注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時間對其行為方式的影響—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為例[J].解放軍預防醫學雜志,2020,38(3):101-105.
[7]成少華,曹文千,鄭鴻,等.特殊疫情對腫瘤患者就醫和生活方式的影響及應對策略[J].現代腫瘤醫學,2020,28(8):1410-1412.DOI: 10.3969/j.issn.1672-4992.2020.08.042.
[8]周麗瓊,王瑞香,褚曉凡,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對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就診時間的影響[J].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2020,37(5): 406-408.
[9]龍銳,田俊英,楊秀華,等.新冠肺炎疫情下急診搶救患者特點及應對策略[J].中國急救醫學,2020,40(6):562-568.
[10]Simiao Chen,Juntao Yang,Weizhong Yang,etl.COVID-19 Control in China During Mass Population Movements at New Year[J]. Lancet,2020,395(10266):764-766.
[11]羅琳,曾曉進,廖欣,等.新冠肺炎疫情期公眾疾病認知、應對方式及鍛煉行為調查[J].中國公共衛生,2020,36(2):156-159.
[12]國家衛生健康委腦卒中防治工程專家委員會,國家衛生健康委腦卒中防治工程委員會醫院管理委員會,國家衛生健康委腦卒中防治工程專家委員會急診專業委員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時期腦卒中綠色通道管理專家共識[J].[18]首 都 醫 科 大 學 學 報,2020,41(2):294-297.
通訊作者:朱讀偉,1991.7,女,碩士,護師,急危重癥護理。
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急診科?安徽合肥?2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