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威
新時代下做教育工作,校長心中要有“三個明確”。一是明確“辦學方向”,身為校長,首要職責是把好學校發展的航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二是明確“培養什么人”,要培養具有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三是明確“學校要構建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的育人體系,立德樹人,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通過課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動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協同育人,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
當今世界,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深刻改變著人們的思維和生產、生活、學習方式,也深刻展示了世界發展的前景。順應信息技術的發展,推動學校教育變革和創新,構建網絡化、數字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育體系是大勢所趨,建設“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也指日可待。所以,在這樣的大趨勢下,線下教育與線上教育的融合、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協同、學校教育與校外教育的銜接、學校教育與社區教育的共治都應該進入到校長的管理視線里,并被提到議事日程上。
新時代,課程供給將從學生圍繞學校轉,逐步轉變為學校圍繞學生的個性化需求轉及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要求轉;課程供給方式將從“統一批發”到“個性化定制”,實施精準教育。教師也將從知識的教授者逐漸轉變為學生學習活動的設計師和課程資源的供給者,要著重從四個方面培養學生的能力:思維方式的培養,如創造性和批判性思維、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決策能力和學習能力;工作方式的養成,如溝通交流能力、團隊合作精神;工作工具的獲取,如信息的獲取能力及整合處理能力;生活技能的培育,如公民素養、生活技能、對個人和工作的責任心、社會責任感和家國情懷。應該說,大數據的支撐將促進學校對學生個體投放的教育資源更為精準,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健康發展。
新時代,學校只有與外部世界保持積極的連接,才會煥發出勃勃生機,因為這個外部世界是人類文明和創新的整個世界,是學校保持生機的源泉,創新企業、社區、政府部門、大學、自然世界、博物館等,這些力量都可以成為學校教育資源的補充,不斷滋養學生成長,促進學生自我系統與社會系統的有機連接。這樣的激蕩共生與良性互動,才能使學生在走入社會后擁有幸福生活的能力,才能使他們終身健康發展。
總之,新時代下的教育會有新的變化和發展,但不論怎么變化,“尊重教育規律、人的認知規律和心理規律因材施教、因勢利導”不能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永遠在路上,“以學校問題驅動,扎實推動學校教育科研工作”要永恒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