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錦平
十九大報告提出中國發展進入了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對新時代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時代,教育的主要矛盾已經變成人民對美好教育的需要與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也就是由過去的“有學上”的需求轉換為“上好學”的愿望。面對新時代教育,我認為有兩個關鍵因素決定教育的成敗:一個是教育方向問題,另一個就是教育方法問題。教育方向問題,就是我們希望把孩子培養成什么人和為誰培養人的問題,即我們的育人目標問題;教育方法問題,就是怎樣把孩子培養成我們所希望的人的問題,即我們的教育策略問題。
關于教育的方向問題,在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用“9個堅持”和“6個下功夫”給予了我們明確的答案,如何落實好“立德樹人”這一教育的根本任務,即立什么德、樹什么人,要求我們在“6個下功夫”上著力。政策、文件指明了教育的方向,具體怎么走,關鍵還要看教師。因此,落實好立德樹人,必須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只有師德高尚的教師才能育出品德高尚的學生。真正的“好課”,都是由真正的“好人”完成的。一堂完美的課,或許能照耀學生一時;但是,教師完善的人格,卻足以照耀孩子一世。
關于教育的方法問題,為解決人民對美好教育的需要與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北京市出臺了一系列舉措,房山區順勢而為,不僅構建了“一環兩帶三區”教育發展格局,而且在城鄉一體化的基礎上,把石樓地區“點對點”改成了“學區對集團”,有力地促進了教育均衡,擴大了優質資源的輻射面,推動了石樓學區教育的發展。
一方面,我們充分借力廣渠門中學優質教育資源。廣渠門中學教育集團通過視頻備課、送課下鄉、名師帶徒、網絡教研等多種舉措提升石樓學區教師專業能力,奠定了石樓學區發展的穩固基石。廣渠門中學教育集團還為石樓學區學生搭建了多種成長平臺,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教育教學活動,拓寬了學生視野,增長了學生見識,點燃了學生智慧的火花,激發了學生的潛能。
另一方面,我們完善教育內動力。我們不是培養只會做題、會考試的學生,而重在培養會做事、會做人的學生;我們不是“竭澤而漁”,而重在“蓄水養魚”,通過塑造共通性的社會人格(堅持立德樹人)、規劃專享性的成長路徑(發展個性特長)、培育獨特性的創新素養(培養創新精神)等措施,解決好共性發展和個性化發展的關系問題。我們通過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努力發現他們的進步,幫助學生實現階段目標,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提高他們的學習動力,讓每一個孩子都成為值得被期待的孩子。
孩子是我們永遠的希望,教育好孩子是我們教育者應盡的責任。面對新時代教育,我們會以主動的態度投入其中,把握新時代教育要求,校準人才培養的價值取向,努力點亮每一個農村孩子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