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潔
對大海的向往來源于對它的恐懼。小時候從廈門碼頭上船去鼓浪嶼。雖然爸爸緊緊地牽著我稚嫩的小手,可看到大海浪不知疲倦地沖打船身時,我感覺隨時會被吞噬。海有一股神奇的力量,這個力量讓你感到威脅和恐懼。時過境遷,我無數次的走上同一個碼頭,原來大海沒有“吃”掉我。我也學會和內心的恐懼和解,享受和大海共生。
我最喜歡的海在東山。那種海是干凈,沒有雜質的藍。東山島一直以來是家鄉漳州代表大海的一張名片,提到東山,浮上腦海的第一圖像就是海,很多人會慕名而來。東山的海真的很美,足以讓人魂牽夢繞。一有人聽說我是漳州人,就羨慕我是在海邊的孩子。其實我內心也很渴望成為更靠近海邊的孩子。如果我可以做一個一輩子的夢,那我希望夢里有海,有海風的腥味。
東山對我來說是一個藏在內心的遠方,也是一個觸手可及的小島。當你到達一個你認為很遠的地方時,你會發現其實它就在你身邊。東山是一塊旅游資源寶藏地,交通便利,到這里其實很容易。內心深處太喜歡大海了,我對東山一直是向往的,但始終沒有踏出出發的那一步。生活的精彩就在于經歷,為了赴一場“夏天的風”,我走進了夢中的海。
在海岸線堤岸上騎著電動車一遍又一遍地吹著海風,沒有比這更美好的事情了??粗L煲痪€,有時候都分不清到底是天大還是海大。不過管它誰更大,人類是渺小的。坐在南門灣的海堤上,好奇著海浪的不厭其煩,拍打著堤岸。仔細聽,有時是很小的波浪,還沒進攻就已經撤退,有時是大浪涌起,巨濤滾滾,像一個調皮的孩子有無數的精力一直玩耍??粗@穗x我那么遠,感到了巨大的安全感。遠處是無數的木麻黃,忽然明白生活在這座小島世世代代的東山人,清明節“先敬谷公,后祭祖宗”的習俗。
沙灘、陽光、大海,在人們眼里都是度假標配,也是現在的東山。當時谷文昌來到的東山不是如此。面對讓人畏懼的風沙,谷文昌說:“不治服這風沙災害,東山人民是無法過好日子的。要治窮,得先除害!”我們這些后人吃得好喝得好,沒經歷過困苦的歲月,甚至餓肚子的感覺都未曾有過。通過影視劇,看到曾經嚴重到可以“吃人”的風沙現在都不見了,眼前是一個草木蔥蘢的新東山。站到南門海堤,聽著東山人講心中的谷公,肅然起敬。
很多時候理解一些事情是需要感同身受的體會。初中寄宿學校有個好朋友是東山人。她很善良,但有時真的很奇怪。宿舍的范圍就那么小,她在整理行李,同學無意中跨過她的行李箱,她就會瞬間大發雷霆。她認為讓別人跨過行李箱是很不吉利的。我們都不明白,為什么在我們的眼里這么平常的不值得一提的事,在看來她那么重要,神神叨叨。后來聽她講起,再一個月她爸爸就要出海,整條船帶著幾戶人家的生計出海。大??梢再x予人生活的希望,但風云莫測,海上的危險不可忽視。海邊人吃魚是不翻面的,吃完一面,把魚骨整條剔去,再吃下面的魚肉。海邊人把魚想像成一條船。而船是不能翻個的。好朋友說我們不是迷信,是祈望平安。
東山人有世世代代傳承的信仰。
穿梭在小島上,透過家家戶戶的門縫都看到客廳里供奉著關公神像。我似乎理解了我的好朋友,理解東山的關公信仰。為了航海順風順水,為了家人平平安安,滿載而歸。
這座小島在我們喜歡旅游的年輕人的眼里來說是一塊寶地,風光旖旎,有山、有海、有美食。周末時間放空自己,在小島上,任何憂愁似乎瞬間可以被治愈。不知道為何,有海的地方可以美好得無法形容。回顧往事,當年環境惡劣的東山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那是祖祖輩輩的東山人不斷奮斗的結果。真希望更多人可以看到東山,了解東山的往昔,能更好地保護東山。讓這座小島成為人們心中的心頭好。
親身經歷能賦予人生寶貴的財富。對一個地方的認識,每一次的經歷都會有不一樣的想法。最近的這次東山行,我不單看到東山的美,更感受到它如海一般的博大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