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明旭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指出:“數學文化作為教材的組成部分,應該滲透在整套教材中,幫助學生了解人類文明發展中數學的作用,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感受數學家治學的嚴謹,欣賞數學的優美?!睌祵W中蘊藏著豐富的數學文化,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可以依據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結合教學需求,整合相關素材,以主題的形式構建文化意蘊濃郁、文化色彩豐富的活動,并以問題引領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感悟數學之美,發展數學思維,培養理性精神。
1.關鍵人物主題活動的創設
選擇數學發展歷史中有著突出貢獻的數學家,如劉徽、華羅庚、哥德巴赫、韋達等,可以立足相關的知識,結合他們的事跡,了解他們對數學發展的貢獻——取得了哪些突破?是如何獲得這些突破的?對后續的數學發展產生了哪些影響?對我們有何啟發?讓學生體會數學家的智慧與堅韌精神,并進一步推動學生在追尋知識形成的過程中獲得數學觀念的提升。
例如,通過對“用字母表示數”這節課所涉及歷史知識的深入分析,可以發現,在代數發展的歷史上有兩個關鍵人物:一個是古希臘的丟番圖,他在著作《算術》中第一次用音節的第一個字母的縮寫來表示未知量;一個是法國數學家韋達,他不僅用固定的字母表示未知數,而且用固定的字母表示已知數。通過對這兩個關鍵人物的分析,讓學生在主題活動中體會“用字母去概括已知量”,促進其從算術思維向代數思維轉化。
一個小組在主題活動報告中寫道:丟番圖用字母縮寫表示未知數,把數學的發展帶入一個全新的領域,但是用音節的第一個字母的縮寫來表示未知數,會導致未知數不同,音節不同,縮寫字母也不同,這樣會給后面方程解答造成麻煩。但就是對這種不夠概括的改進,才進一步推動了歷史的進程。直到韋達用x、y、z表示未知數,用a、b、c表示已知數,使得方程的解答有了通用的辦法。
在此基礎上,立足“怎樣促進兒童數學學習”的視角,抓住從“字母縮寫表示數”到“系統的使用字母來表示數”的歷史發展進程,通過對比、分析讓學生切實體會到韋達實現有意識、系統使用字母來表示數所開創的符號代數時代的價值。
2.關鍵事件主題活動的創設
選擇數學發展歷史中的一些關鍵事件,如數的產生與發展、十進制計數法、計算工具的認識、計時工具的演變等,通過探尋這些事件演變的歷程,理解數學發展的脈絡——這些事件的由來與發展是怎樣的?對數學的發展產生了哪些影響?未來又會有何演變?讓學生在理解知識演進的過程中,獲得數學理性精神的提升。
以“十進制計數法”為例,在主題活動中引導學生運用多種途徑,了解十進制發展的歷程,尤其是不同文明中十進制是如何逐步完善的,以及與五進制、二十進制、六十進制之間的區別與聯系,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演變過程的理解,進而加深對數學本質的理解。
學生在數學日記中寫道:經過主題活動的學習,我們對十進制計數法的認識更深刻了。我們都有10個手指頭,記錄1到10很簡單。但是,大于10該如何計數呢?不同文明國度的人們進行了不同的創造,中華文明的十進制、瑪雅文明的二十進制、巴比倫文明的六十進制。后來隨著文化交流的深入,用十進制表示數的阿拉伯數字成為通用計數方法,實現了用0到9這十個數字結合十進位值制就可以表示出無限多的數,真是太神奇了……
3.關鍵著作主題活動的創設
關鍵著作主題活動的創設,主要是選擇與小學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數學書籍,如《九章算術》《孫子算經》《周髀算經》《算法統宗》《幾何原本》等,可以向學生介紹這些著作的數學成就、成書歷程等,以便讓學生在感受這些輝煌數學成就的同時,開拓數學思維,培養探究精神。
例如,《孫子算經》中的“雉兔同籠”問題,題目一出,立馬勾起了學生們的各種奇思妙想:雞和兔為什么要放在一個籠子里?這要怎么解決呢?古人是用什么辦法解決的呢……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探尋,學生們不僅感受到了問題解決后獲得的成就感,而且進一步體會到了數學所特有的魅力。
一個小組在學習匯報中寫道:數學書里的世界真是奇怪又有趣,針對“雉兔同籠”問題,我們小組展開了探究,前后共找到了6種方法:靠運氣的猜測法、超簡潔的方程法、眼前一亮的“砍足法”、很直觀的畫圖法、特有序的列表法、最獨特的面積法。這個題目太有趣了,讓我們根本停不下來。
4.其他相關主題活動的創設
除此以外,還可以根據不同年級、不同群體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創設其他主題活動,如數學兒歌、數學符號、數學之美等。
例如,以“年月日”的教學為例,在借助兒歌“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永不差”學習每個月的天數時,有學生提出:“應該1、3、5、7、9、11是大月啊,這樣多有規律???”針對這個問題,學生們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這背后有何玄機呢?在問題的驅動下,教師結合與此相關的文化內容,引導學生們開展了“探尋年月日秘密”的主題活動。
一位學生在手抄報中寫道:開卷有益!通過查閱資料,我知道了“年、月、日”背后非常有意思的歷史故事。在公元前46年,古羅馬帝國的凱撒大帝決定統一歷法,由于凱撒大帝是7月份出生的,于是新歷法就將單數月份規定為大月,每月為31天,雙數的月份規定為小月,每月30天,這樣一年一共366天,是不是很有規律?。康?,平年只有365天啊,多出了一天該怎么辦呢? 凱撒大帝便從不吉祥的2月減去了1天,這樣2月就變成了29天。
后來,奧古斯都大帝繼位,但他是8月份出生的。他想:“作為君王,我怎么能出生在小月呢?”于是,下令將8月改為大月,并將8月之后的雙數月都改為了大月,單數月改為小月??蛇@樣一來,全年又多出了1天,該怎么辦呢?奧古斯都大帝決定再從倒霉的2月里減去1天,這樣平年的2月就只剩28天了。這個規定一直沿用至今。
經過對歷史文獻的查詢與分析,學生了解了歷史,弄明白了知識背后的玄機,真正做到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也進一步增強了他們對數學文化的興趣。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一般課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的策略研究”(課題編號:CDDB19183)階段成果
編輯 _ 李剛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