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榮 耿妮
摘 要:家國情懷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內涵之一,蘊含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熱愛家庭的觀念,強調培養責任感和參與意識。家國情懷的內涵隨著時代和社會的發展而不斷豐富和完善。歷史學科中有相當多的有關家國情懷的素材,無論是我國古代燦爛輝煌的文明成就,還是近現代探索救國和社會主義發展道路、謀求國家獨立與富強的志士仁人,或者是世界史中的人文主義、理性主義精神,都是踐行家國情懷教育的寶貴土壤。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家國情懷;滲透策略
引言
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家國情懷是每個人必須具備的思想情感,初中生正處在價值觀形成、人格塑造的重要階段,歷史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學科優勢展開家國情懷教育,通過家國情懷教育的滲透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價值觀。然而,就當下初中歷史教學情況來看,很多教師對于家國情懷的內涵、育人價值以及滲透策略缺少認識,抑制了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在文章中,筆者結合自身成長經歷以及初中歷史課程特點,就如何在歷史課中滲透家國情懷教育分享幾點教學心得。
一、初中歷史課堂融合家國情懷教育的重要性
當前,初中歷史教育模式正由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注重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將家國情懷教育融入歷史課堂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體現,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認識和理解,還能夠豐富學生的情感和感受,激發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他們的歷史學習效率。家國情懷教育與歷史教學相結合,因其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內容和本質上具有高度共同點,所以“愛國”是對學生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初中歷史教材中包含大量愛國主義內容,很多歷史人物、歷史故事等向學生詮釋著愛國主義思想。教師以家國情懷教育策略形式進行展示和解讀,能夠幫助學生更深刻地領悟愛國主義情感,能更好地引導學生理解并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對歷史經驗的積累和歷史教訓的借鑒,從多情感維度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格局。家國情懷教育作為歷史文化與發展進程的對接點和融合面,在歷史教學中,以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方式,從新的歷史視角出發,使歷史教育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和勃勃生機。
二、初中歷史教學開展家國情懷教育的路徑
(一)精心確立教學立意,明確指向家國情懷
初中歷史教學中,很多史實因為年代久遠、脫離學生生活實際,而使學生逐漸喪失學習興趣,家國情懷教育的效果也比較差。此時,我們可以通過精心確定教學立意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育學生的家國情懷。如中國古代取得了很多文明成就,特別是古代中國科技文化曾引領了世界文明,推動了世界歷史前進的步伐。對于這些課程內容,我們在教學立意時要防止學生產生躺在歷史成就上睡大覺的心態。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分析我國文明成就的形成過程,特別是挖掘先民的開拓意識和探究精神,激發學生的歷史責任感,并將這種責任感轉化為學習與奮斗的持續動力。這樣的教學立意在學生形成民族自豪感、認同感和自信力的基礎上,從歷史責任的角度對自豪感、認同感、自信力的由來進行思考,這樣的家國情懷素養無疑是理性的、全面的、專業的。
(二)巧設問題,解讀情懷
“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保ㄖ祆湔Z)“學啟于思,思起于疑。”可見課堂教學和學習過程就是一個不斷產生疑問并解除疑問的過程。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依據教材的實際情況,精心設置疑問,使學生產生疑惑,從而突破心理認知沖突。在歷史教學中,應圍繞教學目標、中心內容,注重設問方式靈活多樣性,變換不同的視角來學習歷史,探究歷史。如:在講授《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一課時,可設問:①為什么會爆發西安事變?②張學良、楊虎城的做法是政變嗎?面對當時的情形,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做?③西安事變后,有人說殺掉蔣介石,而有人說不能殺,為什么?……通過設置精彩的問題,吸引學生參與教學,使學生認識到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張學良、楊虎城斷然扣押蔣介石,逼蔣抗日,中國共產黨以民族利益為重,促成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從而推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很好地對學生進行了家國情懷教育,讓學生明白:為了全民族的利益,甚至可以獻出自己的生命。
(三)運用多媒體教學法,喚醒學生家國之情
家國情懷是一種濃厚的情感,所以,在以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為目標的歷史課上,教師要注重學生情感的激發。實踐證明,調動學生的感官,對于喚醒學生的情感有積極作用。具體來說,教師以視頻、音頻等文本形式呈現教學內容,能夠讓學生獲得良好的感官,從而增強學生的情感。所以,在歷史課上,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法,并將家國情懷教育融入其中,以此喚醒學生家國之情。例如,在上《盛唐氣象》這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從《唐明皇》這部電視劇中節選的一些有關于盛唐景象的片段,這部電視劇以唐朝歷史為背景再現了開元盛世。運用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可以喚醒學生學習興趣,還能深化學生的理解與感悟,讓學生直觀地領略到唐朝盛景,從而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又如,在講解《抗日戰爭的勝利》這節課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從抗日影視劇中剪輯的視頻,通過視頻的呈現讓學生直觀地看到抗日戰爭的殘酷以及中國抗戰勝利的艱辛、不易,使學生認識到國敗家衰、國強家榮的道理,以此喚醒學生的家國情懷,促進核心素養教育目標的落地。
結束語:
綜上所述,滲透家國情懷教育是初中歷史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項內容,同時家國情懷作為歷史教學的核心素養,推進其相關工作也有利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因此,教師需要借助于歷史教學生活化,合理地設立問題,講述歷史人物偉大事跡等方式促使學生增強愛國情感與民族自豪感,并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己任而努力學習,提升自己的家國情懷。
參考文獻:
[1]王詩卉.落實核心素養培育家國情懷———以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為例[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2):169.
[2]年明點.“家國情懷”核心素養下的初中歷史教學研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20(1):20.
[3]吳珍珍.豐富歷史教學手段 喚醒學生“家國情懷”———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家國情懷培養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45):67.
(陜西省渭南市渭南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