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媛媛
摘 要:名師工作室是教師合作發展共同體,工作室主持人在工作中集教育者、管理者和領導者于一體,主持人對成員的有效指導,使其能更快更好地成長。
關鍵詞:名師工作室;教師發展;提升;課堂
名師工作室是教師合作發展共同體,提升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是名師工作室建設的目標之一。一名教師成長為優秀教師,內因是決定性的,外因是修煉的重要條件。名師工作室中主持人對成員的有效指導尤為重要,使其能更快更好地成長。那么,如何有效指導教師成長呢?接下來,提出以下四點粗淺的認識。
一、樹立正確的教師觀,激發成員成長的內驅力
優秀教師是什么?我們認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才無愧于新時代教師這一稱號。作為工作室的主持人,如何幫成員樹立觀念呢?
一是注重師德。成長為一名優秀教師,一位“名師”,是一個艱辛而漫長的過程。不具備高尚的師德,是不能成功的。作為工作室主持人,首先要引導成員修煉“師德”,主持人自己要以身作則,要具有明確的愿景、強烈的主觀意愿、主動的實踐行為、海納百川的胸懷、嚴于律己的內省;同時,要經常向工作室成員灌輸能否加入工作室,不是哪個主持人或者哪級組織的恩賜,而是取決于自身的實力;加入工作室后,首先不要期盼有什么回報,還要經常思考自己該為工作室團隊奉獻什么。能否在團隊中有所受益,關鍵還要靠自身的主觀努力等。引導大家“知行合一”,做到教書與育人相統一,言傳與身教相統一。
二是鼓勵讀書。名師工作室實質上是一個學習型組織,大量實踐表明,學習、研究、實踐、再學習、再研究、再實踐,是名師工作室的工作方式。“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閱讀在工作室中應該成為像呼吸一樣自然的事情,主持人必須倡導每位成員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養成與書為伴的習慣。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持續提升工作室成員的理論和實踐水平,改善自身知識結構,促進每位教師的專業成長。
三是制度約束。名師工作室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依靠內驅力,頂層設計和制度建設。工作室運行既要有外部機制的支撐,又要有內部機制的保障;二者互補才能使名師工作室的運行取得良性效益。要制定正確的價值取向和成員堅守行動公約,形成以主持人為核心,充分發揮其領銜、激勵、凝聚作用,促進學校或成員的專業成長制度因素。
二、教學中注重反思,提升成員的專業能力
“名師工作室”的特質在于“工作”兩字。所謂專業提高,更多的時候是一種在你工作的環境中學習做正確的事情。
課堂教學質量是名師工作室的立足之本。無論是先進的教學理念還是優秀的教學方式方法,還是打造團隊培養成員,最終都要落實在課堂上,體現在教師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行為上。名師工作室主持人要成為堅守課堂教學主陣地的先帥。要帶頭上好研究課、公開課和示范課;要努力發揮個人特長,形成教學風格,要善于反思,對自己的特長和風格進行總結與提煉,形成個性化的教學主張。要與團隊成員分享教學主張和教學行為。要創設平臺,為團隊成員開設各種課堂教學研究課,搭臺在聽課和評課中和成員一起發現問題、反思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
三、磨練中自我提升,夯實教師成長的基本功
名師工作室主持人應指導成員高度重視基本功的修煉。當前教師的基本功應突出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信息技術與課程有效整合能力。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有效整合是當前課程的一大焦點。實現這一有效整合的關鍵是教師,教師的信息素養技能決定了信息技術在課程中應用的程度和效果。教師要熟練掌握信息技術,課前利用網絡進行課程資源的開發、教師網絡集體備課與教研、課中教師促進學生有效學習以及課后教師利用網絡展開教后反思、有效提升教師專業能力等。
二是課程及其資源的開發、實施能力。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客觀上要求教師不僅要思考怎么教的課堂教學問題,同時需要系統深入地思考教什么的課程設計、開發問題。為了成功地開發適合本校學生學習需求的課程,教師必須掌握基本的課程及其資源的有效開發與實施技能。這就需要教師跳出以往單純依靠教材而被動處理教材,實施教學的課程開發的習慣思維,建立“盡信書不如無書”的正確利用教材的資源意識,做到跳出教材教教材、用教材。
三是課堂的駕馭、調控能力。新課程改革對教師的課堂駕馭和調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新課程在強調課堂師生民主、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同時,也強調教師對課堂的駕馭和調控。那么,如何做到既能發揮教師課堂主導的“導”的作用,又能客觀上調動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的興趣與積極性?如何在充分遵循教師課前精心設計預設的基礎上,又能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自動生成?毫無疑問,這對新時期的現代教師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提出了挑戰。
四是對學生自我的心理調適能力。在課堂中,教師的心態、性格、氣質等心理品質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只有活潑樂觀、永葆前進活力的教師,才能做到“學而不厭”“鍥而不舍”,面對每一個學生,做到“誨人不倦”。
四、齊頭并進協同發展,在思想的碰撞中共同提高
互相協同發展的理念應該是名師工作室的理念之一。作為一種專業學習共同體,名師工作室的運行模式應該是分工合作,信念支持應是機體責任。因此要特別注重團隊精神,不搞圈子內的小團體。如果將團隊異化為“小團體”,那么名師工作室則會扭曲團隊精神的內涵。
名師工作室主持人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名師工作室開展的活動是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中的一部分,這類優質資源要盡可能覆蓋到全校其他教師。
名師工作室主持人與成員的對話不應是單聲道或權威式的壓服操縱等。主持人首先是“傾聽”。要抱著關切的心情,聆聽成員的心聲。設身處地地解讀對方獨特的心境,并做適當的應答,真正形成心靈的互動,使名師工作室主持人與成員從單一的“我”融合為“我們”。
名師工作室要形成百花齊放,百鳥爭鳴的局面。名師工作室的主持人在工作中集教育者管理者和領導者于一體,主持人更好地提升自我,更好更有效地指導成員健康持續成長。
參考文獻:
[1]張圣德.英語名師工作室團隊文化建設,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J].求學,2018(40):70-73.
(河南省平頂山市新華區中心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