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秀方
(廣西百色市林業局,廣西 百色 533000)
油茶是我國特有的樹種,其中包含的油茶是我國獨特的純天然高級油料,具有極高的食用價值、藥用價值,同時具有工業價值,可廣泛應用于工業、化妝品行業,具有較大的經濟效益。但目前我國油茶面臨種植面積較大但產量低的困境,嚴重影響了茶油的經濟效益的創造。油茶種植戶只有大力推廣和使用合理的油茶低產林改造技術以及先進技術的合理運用才能切實實現油茶低產林的改造升級,才能有效保障油茶的產量與質量。
茶油是中國特有的純天然高級油料,具有較高價值。首先,茶油具有營養價值,油茶種子可被炸油加工為食用油和高檔保健食用油。其次,茶油具備工業價值,茶油可加工被制作為潤滑油、防銹油,為工業生產活動提供便利;最后,茶油還具備良好的藥用價值,茶油不僅色清味香,而且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其中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能提高人體免疫力、減少人體患癌率,適度飲用茶油可以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概括而言,茶油具有極高的綜合利用價值、綜合加工利用價值,經加工后可以廣泛應用于醫療、化工、化妝品等行業。
1.1 茶油價值與我國油茶低產林現狀分析。油茶具有較高價值,但目前我國油茶種植存在著“高占比、低產量”的困境,具體而言,我國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種植的油茶林面積高達70%以上,但其產量卻低于7575 kg·hm-2,油茶產值低于3000 元75 kg·hm-2。油茶產量低與油茶品種、土壤環境以及管理等因素相關,因而針對其具體影響因素實施系列改造措施對于提升油茶產量將具有重要意義。種植與經營油茶林林農,尤其是油茶低產林區域的林農,需大力推廣、使用油茶低產林改造技術,通過一系列油茶低產林改造技術措施科學管理油茶林進一步提升油茶產量與油茶品質,從而提升林農經營茶油林的積極性,保障其經濟收益。
1.2 我國油茶低產原因分析。結合國家農業部對我國的大部分油茶低產林(主要為廣西、貴州、云南等地)的調查數據進行綜合分析,造成這些油茶林低產的主要原因有可劃分為以下四個方面。其一,油茶選種、育苗方面的影響。導致油茶產量低的常見原因首先在于林農在選種、育苗時存在方法上的誤區以及樹種篩選標準不嚴格,給后期育苗、油茶林的產量留下隱患,油茶產量與質量均受到影響;其二,油茶林存在“失管”現象。由于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大多數農民“棄農務工”,一方面,油茶林種植與管理人員缺乏,多數油茶林長期處于野生、半野生狀態,產量低,質量低;其三,目前我國油茶林主要為散戶分散經營管理,在這樣粗放式的管理模式下,油茶林管理方法不科學、管理效率低等現實境況積壓了油茶林正常的成長空間,最終導致其產量受損;其四,粗放式的管理模式下,大部分林農缺乏專業油茶種植與經營知識,種植管理經驗缺乏,對油茶樹病害防治不到位、欠缺合理的管理措施造成油茶樹出現老化、死亡而影響油茶最終產量與質量。
通過對油茶低產原因進行分析,通過對品種選擇、土地改造、水肥管理、樹林密度控制、病蟲害防治等方面進行改造與治理,將能有效改進油茶低產現狀。
2.1 良種改造。油茶品種優劣將會直接影響油茶產量,因此為有效保證油茶質量。油茶樹種植前,需要選擇良種,保證后期育苗,確保其存活率。林農需要對授樹粉進行優化配置,例如利用良種混合嫁接的方式有效提高授粉率、用優質油茶樹進行嫁接進而確保油茶林的全面增收目標。采用無性嫁接的方式有效減少劣質油茶對油茶產量與質量的影響。
2.2 土地改造。油茶種植需要綜合考慮當地氣候、地理、地質等因素,在種植前,需要對土地進行改造。種植戶需要對土地進行翻新、及時清理土地中的雜草,提升土壤肥力以及整體抗寒能力;在土地改造完成后,還需要派遣專業人員對土壤養分進行測定,確保土壤養分充足,進而為油茶苗木的生長營造出一個良好的生長空間。
2.3 水肥管理。水肥管理是油茶產量的關鍵環節,種植戶需要針對其種植實際情況合理澆水與施肥。首先,水資源是油茶存活、健康成長的必要因素,種植戶需要在油茶種植過程中要保證油茶生長環境不干不澇,為油茶生長提供充足的水分。在良種種植時需要以澆灌方式供水,保證水分充分浸潤到土壤中。其次,為了提高土壤的營養成分,促進油茶的生長,肥料的選擇與使用也會對油茶產量產生巨大影響。
2.4 病蟲害防治。由于植物受到病蟲害侵害容易壞死,因而其產量會大幅降低。油茶低產與病蟲害發生率成負相關的關系,病蟲害越多油茶產量越低,因而種植戶需要及時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只有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才能確保油茶具有良好的生長狀況,從而創造出更好的經濟效益。病蟲害的防治主要以預防為主,種植戶需要及時對油茶進行及時打藥預防,同時合理配合使用磷肥、鉀肥等,切實做好病蟲害的預防。
2.5 樹林改造。在油茶種植過程中,種植戶需要對油茶林進行修剪和控制種植林的密度。
2.5.1 油茶林整形修剪。對油茶林進行整形修剪的目的是為了全面改善林內的通風、透光條件,進而為油茶生長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具體而言,種植戶需要在春梢萌發之前的12 月到次年2 月對油茶樹木中上部枯枝條進行剪切, 全面整理樹冠內部與外部枝條,剪除所有的枯死枝、下腳枝、衰老枝、寄生枝、病蟲害枝等。
2.5.2 控制種植林的密度??刂朴筒枇置芏确譃閷γ芰诌M行控制和對疏林進行補植兩個方面。當油茶林種植密度過密時,會影響通風、透光條件,影響樹木的生長,進而影響油茶產量,而當油茶林過于稀疏時,則會由于樹木數量的減少而對最終油茶產量造成影響。因而,種植戶需要控制與把握好油茶種植林密度,保持其密度的合理性。當油茶林過密時,則及時實施疏伐,并根據實際情況在6-8月雨季時對稀疏林地進行移栽補植。
3.1 油茶低產林改造成本分析

表1 油茶低產林平均投入成本
3.2 改造前后油茶林產出比較分析。將4 塊油茶低產林作為技術改造的實驗用地,每塊林地面積均為3.33hm2,在3a 內,收集相關數據,比較年產量,具體數據見表2。

表2 油茶低產林改造前后年產量對比
3.3 油茶低產林改造后的經濟效益分析。隨著油茶產量的增加,五塊油茶地的經濟收入也呈現大幅度的提升,具體數據見表3。

表3 油茶低產林改造前后經濟收入對比
從三張表具體數據可看出,通過改造技術措施每個試驗地油茶產量明顯提升,油茶低產林的產量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穩步提升,滿足了人們油茶產量需求。與此同時,經改造后油茶低產林油茶質量也得到了明顯的提高。
綜上所述,針對目前我國油茶低產林種植高面積低產量的現狀,油茶低產林種植經營需要大力推廣和使用油茶低產林改造技術措施,通過在選種、用水、施肥、用藥、林間管理等環節進行優化升級,從而有效改善油茶林業種植狀況,有效提升油茶產量、保障油茶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