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天下之大業也。”歷史和現實證明,重農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國之要。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高度重視“三農”工作,指出“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近年來,四平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精神,編制總體規劃,加大投入力度,狠抓政策落地,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鄉村振興開啟嶄新征程。
“行百里者半九十。”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度、廣度、難度都不亞于脫貧攻堅,必須加強頂層設計,以更有力的舉措、匯聚更強大的力量來推進。
今年的四平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聚焦農業率先,深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這為全市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提供了行動綱領和根本遵循。因此,我們要在深入二字上下功夫,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為現代化建設的總抓手。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重中之重,深入推進鄉村振興,著力做好黑土地、產業、改革、生態“四篇文章”,爭當農業現代化排頭兵。
深入實施鄉村振興,必須做好黑土地保護文章。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要認真總結和推廣‘梨樹模式’,采取有效措施切實把黑土地這一‘耕地中的大熊貓’保護好、利用好”的囑托,扎實推進農業規模化、標準化、良種化、機械化、品牌化、智能化、數字化,啟動實施黑土地保護利用“五大工程”,探索全域技術創新與集成示范體系模式,打造國家黑土地保護利用綜合示范區、現代農業先導區、黑土地對外開放合作區,為黑土地保護提供四平方案。
深入實施鄉村振興,必須做好產業振興文章。產業發展能夠提供就業機會、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是鄉村振興的物質基礎。就四平市而言,就要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培育壯大鄉村現代服務業等新產業新業態,加快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把就業機會更多留在農村,把產業增值收益更多分享給農民。
深入實施鄉村振興,必須做好農村改革文章。要解放思想、破除體制機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藩籬,讓農村資源活化起來,使廣大農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迸發出來。通過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深化農村金融改革等一系列改革使新一輪農村改革得以進一步深入,同時不斷推動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在全省乃至全國蹚出一條鄉村振興新道路。
深入實施鄉村振興,必須做好綠色生態文章。不斷推進鄉村綠色發展,從系統工程和全局角度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促進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在立足當地經濟發展實際的前提下,借鑒其他地區成功經驗,加快美麗鄉村建設,切實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不斷增加農業生態產品和服務供給,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統一。
“善戰者,求之于勢。”農業是新時代四平振興的潛力和希望所在。當前,我們正處于“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決勝全面小康,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對穩住農業農村發展大局、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們必須更加自覺地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吉林視察四平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三農”問題重中之重的戰略定位,堅決扛起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切實發揮“三農”壓艙石作用,堅持推進農業現代化,進一步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以農業現代化引領鄉村振興,支撐四平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
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實現鄉村振興的宏偉藍圖,勢必需要付出更艱辛的努力。農業大有可為,四平大有作為。只要我們拿出更大的決心與力度,保持滴水穿石的定力與耐力,不斷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進一步強化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就一定能促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在四平大地形成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農業農村發展新格局,邁上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發展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