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君
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對于高中物理課程的教學目的除了教授專業的物理知識之外,更加注重在學習的過程中對知識的探索。物理知識的課堂引入需要特定的情境,使教材內容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能親身體驗到物理知識的發生、發展的過程。在高中物理探索學習的過程中,能讓學生把物理知識從復雜轉變為簡單。在學到物理知識后,要教會學生活學活用,能熟練地把所學知識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對于高考壓力大的高中學生來說,掌握好每個學科的教學任務并總結出教學步驟一定能幫助學生提高高考分數。對于邏輯性較強的物理學科來說,只靠死記硬背很難學好的。本文就是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以高考為背景,為幫助學生快速學好物理知識,總結出來以下幾個步驟:
對于零散的物理知識來說,如果認真分析其規律就很容易把物理知識做好歸類,在解題的時候就能輕松應對,對于同類問題就能舉一反三用同樣的方式進行解析。物理知識的大概結構可以概括為物理公式需要學會解答過程,基本定理、定律需要明確發生的對象,大概概念需要熟練記憶等。大概的結構理解清楚以后,再把相關的考核的知識點分類,用關聯的方式去解決相似的問題。例如,關于勻速圓周運動的內容,行星運動和電荷在磁場中的偏轉考核的知識點都是圓周運動的相關知識,關鍵點都是找出向心力。再如,關于杠桿類問題的解決,要能分析出力矩平衡的特殊情況,如汽車啟動、起重機吊起重物等等,都是會用到杠桿的相關知識。有的同學認為物理解題太復雜,題型太多,其實不然,只要能分析出物理題型的歸類,找準問題的考核點,將方法對號入座,就能輕松解決。
規范解題是每個物理老師對學生的基本要求,但是也是很多學生在考試的時候容易丟分的地方。有些學生在讀完題目后,在大腦里已經形成大概的答案,但是在解題的過程中,卻忽略了很多細節,而導致不能得到滿分。隨著新課改的要求,高考對于解題規范要求越來越嚴格,這說明對于物理知識的求解更加注重過程,并不是只要寫出結果,找到答案就能得分了。在解題的過程中,既要寫清楚步驟、所用定理,還要清楚說明為什么會用這個定理。例如,關于力學問題的考核,在解答的過程中既要寫明過程、狀態,還要說明建立和分析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涉及到重力,就要列出重力的公式:G=mg,如果涉及到彈力,就要列出彈力的公式:F=kx,以此類推,只要涉及哪方面相關的公式,首先要列出來,一步一步地完成整個題目的解決。此外,在高考的時候遵循規范化的解題步驟,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清結題思路,還可以幫助學生在不會解答的時候獲得額外的得分。
步入高三之后,在復習的過程中,教師都會為學生總結整個高中物理的結構層次,高中物理知識的學習除了分成相應的板塊之外,還要理清整個高中物理知識的層次結構。例如,關于物理力學的學習,可以把其分為以下幾個層次: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從公式到解題,級別越高,知識點越復雜,越高級的知識被考核的概率越大,但是初級的知識點也不能忽略。因此,在遇到復雜的物理題的時候,不能鉆牛角尖,不妨換個層次考慮一下。
我們經常說:知識來源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們仔細觀察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就能發現很多相關的物理知識。同時,在考試的時候,好多命題都是以日常生活為背景的。相反,如果我們能學好物理知識就能輕松的理解生活中的諸多現象。所以,生活和物理學習相結合,聯系生活,把生活中的現象用物理知識來解釋,找出答案,就能在生活中鞏固相應的物理專業知識。比如,在乘坐電梯時,上升和下降的感覺,加速和減速對人體的壓力變化等;在秋冬季節,人與物體突然的接觸產生的靜電;坐公交車剎車時產生的慣性;自行車在行駛的過程中主動輪和從動輪的區別;冬天為什么窗戶上會結冰霜或者水滴;把空杯子倒扣在水面上為什么杯子會浮起來等等現象,都是可以用物理學的知識來解釋的,只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認真觀察、用心分析,就能用物理知識解決很多生活中的問題。
所有考核的物理題目中,都是可以用所學物理知識來解決的,所以當遇到某個題目比較陌生的時候,首先不要慌了陣腳,要先試著猜想一下相關的知識點,找到聯系點,然后試著去解題,在解題的過程中,會發現很多其他相關的知識點,根據題目給出的相關物理量和物理關系,把相關的公式在草稿紙上列出來,大膽的猜想一切有可能的聯系。比如,磁場的勢能和重力場的勢能是怎樣復合的,取最值的情況是怎樣的,充分利用圖像的變化規律和數據的分析,在完全不會的情況下,多列出的公式就能幫助你多得到幾分。在猜想的過程中,大腦里面會呈現出很多與題目相關的內容,經過大腦的高速運轉,摘出關聯性最大的知識點,列出來,就能快速解決高考中的物理難題。因此,在解題的過程中,不要被某個字眼所限制住,要展開聯想,發揮自己所學的物理知識,充滿自信,相信每個難題都能迎刃而解。但是這個猜想的前提是要有扎實的物理基礎才行。
結語:其實以上提出來的五個步驟每位同學都大概會有些了解,這里寫出來就是為了提高學生們的重視,只要我們嚴格掌握物理學習中的幾個步驟,認真對待學習的任務,相信每位同學都能學好物理并取得好的成績。總之,物理的學習無非就是理論和實驗兩個部分,理論是實驗的基礎,實驗是理論的驗證過程,在了解了教材教學任務的基礎上,學生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生活經歷,把實驗和生活相結合,深刻鍛煉自己的動手操作能力,經過大膽猜想,大膽嘗試,在學習和生活中尋找物理相關答案,以此提高自身的物理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