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杰
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工業化、城市化的發展和人口急劇增加帶來的環境污染和環境破壞已影響到人的健康并制約了經濟的發展。環境問題逐漸成為備受人們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所以,增強各國各地區人民的環境保護意識已成為刻不容緩的大事。中學生是21世紀的主人,因此非常有必要對他們進行環境教育,提升其環保意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初中地理學科是一門兼具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基礎性學科,它的研究對象是我們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地理環境。在實際學習中,它也蘊含著對人口、資源、環境的相關知識,特別是由關于可持續發展的相關內容,這是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的重要載體,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我們要提高學生對環境問題的危機感,培養學生為保護環境做出應有貢獻的責任感和為建設一個富強而美麗的國家而努力奮斗的愛國情感。在教材中涉及的環境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在《巴西》一課中,教材向我們介紹了森林的作用:森林在為人類提供大量動植物資源的同時,對于維持生態系統平衡、防止水土流失、涵養水分、防止沙漠化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開發不當和保護不利,亞馬孫雨林正遭受著嚴重破壞。隨著雨林面積的減少,這個地區的生態系統在遭受著破壞,進而帶來了環境的惡化,如水土流失問題、沙漠化問題,對此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以及學生認知提出問題:“如果這種狀況不加制止,可能會產生哪些嚴重問題?”這時,學生們的思維就被打開,積極地參與到問題的研討中,最終學生們達成共識,那就是森林資源對于人類是非常重要的,必須要保護森林資源,這也是在保護人類共同家園,明確愛好花草樹木、植樹造林的意義,進而承擔起大自然義務管理員的職責。
《長江的開發與治理》則以真實的圖片和驚人的數據揭示了1998 年特大洪災給人類帶來的災難。通過討論學生們明確了幾次洪災越來越嚴重的重要因素——人類愈演愈烈地破壞環境:上游毀林開荒、陡坡墾殖;中游人湖爭地,圍湖造田。以此提高學生珍愛環境、尊重自然的意識,使他們認識到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妒澜缱畲蟮狞S土堆積區——黃土高原》更是以大量的圖片、資料向我們展示了歷史上不注意保護環境、亂砍濫伐森林導致的嚴重后果:地表光禿、缺少植被;支離破碎、溝壑縱橫;氣候干旱、災害頻發……而初見成效的生態建設說明了人類已經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在“亡羊補牢”。由此使學生們認識到只有人類善待自然,自然才能善待人類?;顒宇}關于黃土高原生態建設的辯論,使學生們站在了主人翁的位置去關注環境建設。這樣,既培養了學生正確的人地觀念和時代主人的責任感,又訓練了辯證地思考問題的能力。
教材在《世界的氣候》活動題中向學生們介紹了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和危害。在學習之后,讓學生討論“各種溫室氣體的主要來源與我們的生產生活方式之間有什么關系? 為防止氣候變暖可以采取哪些措施?”通過討論使學生明確減少石油、煤炭等能源的使用,控制溫室氣體的排放和提高森林覆蓋率是當務之急。從而使學生關注周圍的工礦企業是否違規排放廢氣、亂排廢水、亂丟廢物,是否對周圍的環境造成污染,進而關注國家節能減排的相關規定和措施。并關注家鄉的綠化工作,愛護每一棵小樹。
在《美國》一章中,教材在介紹了美國發達的經濟之后,揭示了美國作為世界經濟大國迅猛發展的另一面——世界上最大的資源消耗大國和環境污染大國。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可以通過對“美國對保護世界資源和環境應盡的責任和義務”的大討論,使學生認識到發展經濟的同時要注意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樹立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相互協調、共同發展的可持續發展觀念。從而增強維護地球潔凈環境的責任感。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成了環境教育最好的反面教材:隨著人口的不斷增長,人們為了維持生存,砍伐林木、開墾草原,種植糧食作物,或在草原地區過度放牧,使土壤肥力喪失,沙漠面積擴大,氣候逐漸趨于干旱,自然災害頻發,人類的生存受到威脅……在教學過程中,通過“人口、糧食、環境與貧窮問題及如何解決”的討論活動,既對學生進行了正確的人地關系教育,又培養了學生綜合分析問題、辯證思考問題的能力。
《西部開發的重要陣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向學生們展示了我國西部廣大地區面臨的嚴重環境問題——荒漠化。教師應補充材料讓學生們明確新疆的嚴重生態問題:美女如云的神秘古國樓蘭消逝了,綠樹環繞、清澈見底的仙湖羅布泊干涸了;自建國以來塔里木河河道縮短了200 千米以上,全區湖泊總面積減少51%,沙漠面積平均以每年84.2 平方千米的速度增加……在活動題中,用“塔里木盆地的沙漠與綠洲分布圖”及三個遞進式問句,把土地荒漠化問題從塔里木盆地推廣到新疆全區,再擴展到整個西部干旱地區。以人地關系為主線,引發學生思考人們的生產、生活與環境的關系,以及人類活動可能引發的環境問題。通過討論完成問題,學生們明確了我國西部開發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有利于樹立人地協調和可持續發展觀念。
上面簡單列舉了環境問題中比較典型的例子,教材中環境教育素材還有其他許多方面如:土地、礦產、水資源的過度開采與污染問題;過度放牧;任意排放有害物質等等。
初中地理教師要細心鉆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環境教育素材,并適當擴展相關課外知識。最好以小故事或影像資料等直觀的方式展現給學生們,以使他們更真切地感受到環境問題的嚴重性。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對學生強化環境教育,有意識地培養他們對環境知識的認知能力與保護環境的道德意識,以此逐漸在社會上樹立起“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環境道德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