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夢茜
“有一個孩子大學畢業,仍沉迷于漫畫和小說的世界走不出來;有一個孩子即將上大學,但因為沉迷游戲和對傳統教育體制的抵制而拒絕上大學;還有好幾個孩子上了大學,但是間歇性地休學。這些孩子生活在中產家庭,從小在鋼筋水泥的城市中長大。”登龍云合森林學校生命成長學院導師王穎講述她眼中的“空心病”樣態。她認為,這種無法用心投入真實生活體驗的迷茫感、感受不到現實生活意義的空虛感,源于孩子的真實情感和心理需求長久被忽視,其內在生命無法自由成長。
登龍云合森林學校是一家位于自然保護區內的創新教育機構。生命成長學院是其重要教育板塊之一,強調讓學習者在自然的場域中,感知人與自然的關系,發現自己未知的潛能,成長為沉靜、自信、快樂的生命個體。“現在許多城市里的孩子年齡一年一年在增長,但人的心智并未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成長。所以我們希望把他們帶入自然,借助自然,發現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突破成長不同階段的困境。”森林學校校長沈書琴說。
從森林學校,能望見對面的墨爾多山,它是藏民心中的神山。長期駐守森林學校的沈書琴,過著與墨爾多山相伴的生活。清晨,日光灑在山頂上,她靜坐著與山對望;夜晚,月亮升起來,在山的剪影中,她收拾好晚間閱讀的書籍,準備休息。漸漸地,她能通過觀察陽光灑在山上的位置得知時間,觀察山周圍的云彩知曉天氣。她開始與山建立起一種親密的聯系,她變得更安靜、專注、篤定,生活和工作也更有秩序。“過去,人們會從自然中獲得智慧,會從星星、宇宙聯想到個人、社會,生命和自然是相連的。置身自然,我們的身心是一種敞開的狀態,是一個行走在天地間的人;但是現在我們把自己困在一個狹小的空間里,工作是在小小的盒子里,家也是個小小的盒子。于是,我們就很難從一個大的維度去認知自己、突破自己。”
森林學校的志愿者Aurora從小在大山下野蠻生長,中學到城市后覺得自己在其中格格不入。應試教育帶來的壓力、高考前突如其來的大病、不被父母理解的想法……Aurora將那段時光稱為“生命的暗夜”。來到森林學校兩周后,她意識到,自己回歸了長久以來所渴望的生命最自然、原始的健康狀態。“遠離電子產品和城市的快節奏,讓我的身心十分舒展、能量滿滿。和同伴們一塊干活、交談,學習森林、土地里的知識,我習得了對植物、對山路的辨識能力。在這種積極向好的狀態里,我內心的那個孩子也越來越快樂。” Aurora說。
自然對于生命的意義是什么?自然療愈的作用是如何發生的?王穎強調,在生命體成長的過程中,不光是身體在生長發育,內在生命的意識和情感、精神和思想都在一步步蘇醒發育。自然的體驗,對孩子這個生命體來說,就像回歸生命萬物的整體中,找到生命之樹的根源,獲得真正的生命滋養和意識、情感、精神的源泉。她引用了康德的話:“世界上唯有兩樣東西能讓我們的心靈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空,一是我們內心崇高的道德法則。”“對于青少年來講,剛剛開始認知世界的模樣和本質,建構系統的三觀和獨立思考精神以及屬于自己的探索世界的思維方式,這兩樣東西越來越會成為其積極探索未知和獨立思想的根基與方向,并在之后的生命成長中越發重要。”王穎解釋道。另一位成長學院導師潤澤進一步闡釋:“自然作為人的組成是與生俱來的,潛藏在人類基因之中。其最重要的意義在于通過自然體驗的方式,促進人格碎片的整合,對人格完整有著重要的作用。”
身處自然,滋養和療愈力量無處不在。在穿山越嶺的試煉中,孩子們認識恐懼和自由并存的生命真實樣態;在自然藝術的創作中,孩子們從自然中獲取能量與靈感,開啟多元感官,啟發藝術創造力、表現力,獲得自身的內在平衡;在云端藏寨的親密陪伴中,父母與孩子重新認識彼此,實現多維度的情感交流。“對于‘空心病的孩子,療愈會圍繞提供安全、抱持與承接的氛圍,發掘孩子的天賦,補充、激活生命力等進行。我們會通過一些自然游戲、自然戲劇和其他環節的設置,為孩子提供心理支持,為家長答疑解惑,讓孩子感受到對自己生命的自主感。”潤澤總結道。
當這些孩子打開對真實自然好奇的眼睛、拓寬自身的邊界、重啟生命的動力時,內在的生命逐漸形塑,他們終將成長為行走于天地間的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