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勤
教師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必然具有特殊的文化需求。而這種特殊的文化需求正是管理文化的起點和歸宿。首先明確教師的特殊文化需求,然后以這種文化需求進行有效的價值引導,同時明確教師個體行為和群體統一行動規范,以點帶面逐步推進,直至其“習慣成自然”。此時,管理制度便由外在要求“你們必須要遵守”轉變為自身內省“我們必須這樣做”,使學校管理目標與教師自身的文化需求相契合,學校管理過程與教師自身的文化自覺相統一,學校管理效果與教師自身的文化塑形相一致。
讀書 : 學習文化
教師必須做“終身學習者”。對于教師,沒有比“讀書”更有效的學習方式了。天津市和平區哈密道小學開展“走進閱讀,教師讀薦書”系列活動,學校購買書籍,對在工作中取得成績的教師進行表彰。在活動中,教師們點燃了讀書熱情,網上下載的書評“銷聲匿跡”,并逐漸由寬泛的興趣閱讀轉向專業化閱讀,部分教師相互借閱“以書會友”,初步形成以“讀書”為形式的學習共同體。學校針對這樣的情況,適時擴大了圖書室和閱覽室的規模,逐步對學校現有圖書進行更新。學校將每周二下午的時間調配給教師在校業務學習,盡量精簡全體會議內容,余下時間讓教師靜心閱讀。漸漸地,教師們已經自覺地將“讀更多的書、讀更好的書”內化為生活的一部分,教師學習文化悄然形成。
分享 : 教研文化
許多專家指出:教師的職業倦怠感源于教師職業生涯的孤獨感。在沒有建立起分享式教師教研文化之前,每位教師都是一個“孤獨”的星球,表面上都在整齊劃一的制度下運行,但是同事間的關系日漸疏離,職業生活漸漸平面化、碎片化。針對這種狀況,筆者開始醞釀建設以“分享”為核心的教師教研文化。一是改變原有的單向聽、評課的模式,開展說課、做課、評課三位一體、教師廣泛參與的教學研討活動。二是打破校本教研校長、主任“一言堂”模式,采取問題解決式教研模式,組織引導教師圍繞專題廣泛參與。三是有針對性地聘請專家來校指導。漸漸地,害怕聽課的少了,主動聽課的多了;畏懼評課的少了,希望評課的多了;辦公室里與教學無關的閑話少了,圍繞教學的話題多了;教學反思“應付和跑題”的少了,敢于直面教學問題的多了。多與少的變化,昭示著一種以“分享”為核心的教師教研文化已經在教師群體中萌發。
內省 : 反思文化
提升教師實際教學能力不能單靠外部的指導和單純的理論學習,還應特別重視教師對自身內在的實踐性理論進行自我檢視、批判、反思和修正。這就是以“內省”為核心的教師反思文化對于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價值所在。學校使用《教師教學效能評估量表》對全校教師進行測評,正向引導教師提升自我效能感,然后建立多維度的課堂教學監控和評估參照量表,最后通過教師在實際教學中的應用不斷予以完善,并與教師課后反思相結合,共同達到提升教師自我效能感的目標。“內省”式的教師反思文化是無法通過“一時一事”一蹴而就的,它需要“自我塑形,自我創生”的成長過程,我們要做的是為其提供大量的“營養”和不竭的“動力”。
教師特殊的文化需求天然“鑲嵌”于教師的職業生涯與專業發展之中。學習文化是教師文化的“源頭活水”,教研文化是教師文化的“涓涓細流”,反思文化是教師文化的“納百川之海”。它們會默默浸潤、滋養著教師的“文化之心”,進而為教育尋回一顆“文化之心”。這就是我們構建學校教學管理特色文化的起點與歸宿。
(作者系天津市和平區哈密道小學校長)
責任編輯:黃碩